- 年份
- 2024(3768)
- 2023(4660)
- 2022(3773)
- 2021(3495)
- 2020(2756)
- 2019(6233)
- 2018(6035)
- 2017(11214)
- 2016(5482)
- 2015(6131)
- 2014(5678)
- 2013(5253)
- 2012(4830)
- 2011(4485)
- 2010(4659)
- 2009(4494)
- 2008(4734)
- 2007(4258)
- 2006(3798)
- 2005(3397)
- 学科
- 济(24337)
- 经济(24317)
- 管理(20144)
- 业(19129)
- 企(18357)
- 企业(18357)
- 贸(16731)
- 贸易(16722)
- 易(16206)
- 技术(10630)
- 方法(10023)
- 技术管理(8750)
- 数学(7044)
- 数学方法(6967)
- 业经(6815)
- 理论(6686)
- 中国(6506)
- 出(6004)
- 关系(5459)
- 口(5202)
- 出口(5200)
- 出口贸易(5200)
- 农(5079)
- 学(5006)
- 财(4985)
- 地方(4698)
- 制(4450)
- 银(4448)
- 银行(4443)
- 行(4320)
- 机构
- 学院(82420)
- 大学(82317)
- 济(40940)
- 经济(40324)
- 管理(31859)
- 理学(27567)
- 理学院(27325)
- 管理学(27022)
- 管理学院(26868)
- 研究(26428)
- 中国(19462)
- 财(17202)
- 京(16281)
- 财经(13786)
- 经济学(13568)
- 科学(13206)
- 经(12445)
- 经济学院(12235)
- 所(11840)
- 江(11818)
- 贸(11271)
- 中心(11066)
- 研究所(10591)
- 范(10235)
- 师范(10191)
- 财经大学(10180)
- 北京(10032)
- 商学(10029)
- 院(10006)
- 商学院(9923)
- 基金
- 项目(51712)
- 科学(41771)
- 研究(41069)
- 基金(37893)
- 家(32060)
- 国家(31788)
- 社会(28072)
- 科学基金(27755)
- 社会科(26754)
- 社会科学(26748)
- 省(20245)
- 基金项目(19494)
- 教育(18210)
- 划(16121)
- 编号(16074)
- 自然(15563)
- 自然科(15247)
- 自然科学(15243)
- 自然科学基金(14973)
- 创(14418)
- 资助(14286)
- 创新(13651)
- 成果(13019)
- 国家社会(12151)
- 发(11775)
- 重点(11693)
- 部(11577)
- 课题(11167)
- 制(10760)
- 人文(10631)
共检索到125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钟苏
新贸易理论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论述“哈佛传统”的基础上,指出了“哈佛传统”对新贸易理论的影响。新贸易理论正是在继承“哈佛传统”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对贸易传统理论加以修正,取得了贸易理论发展的新突破。它对我们的启示是:新的研究方法的引入或者学科、学派的融合渗透可取得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小军
一、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作为现代经济理论的专门分支始于亚当·斯密。他在其《国富论》中提出了绝对成本的概念,后经李嘉图修正,形成了比较成本理论。比较成本理论提示了互利贸易的基础以及贸易利益的来源。继而俄林在其《区域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对此作出了解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即H—O模型)。这一理论指出: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国资源禀赋的不同,并且对国际贸易的商品和要素模式作了确定性的结论。至此,奠定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两个层次的核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明倩 臧燕阳 张琬
文章使用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讨论了产业集聚现象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9—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地区产业集聚的因素。发现:①比较优势仍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前提;②产业一旦在特定区域形成集聚现象,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会促进这种集聚趋势进一步增强;③打破地方贸易保护障碍,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区域的专业化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小娟 陈晓红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是比较利益理论。该理论的分析基础是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之下。其基本假设:在当生产要素从一个部门转向另一个部门或其他部门时,增加某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变;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不能流动;各国对商品流动不加干预。同时,把国家比较优势作为解释贸易发生机制的主要依据,市场则是协调国际分工的惟一机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钟慧中
90年代以来,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终结束以及世贸组织的建立,以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措施受到了很大限制,自由贸易原则更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以自由贸易为宗旨的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大和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武力超
过去,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一直按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对外贸易,既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虽然短期内使我国的外贸盈余增加,但是从长期来看,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丁剑平
拥有世界20%以上人口的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举世注目。为此,我国有必要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和人口就业比重进行排行。可以利用马斯克兹的模式来测算中国净出口中各种劳动力的含量。根据受教育年数将我国所有职业划分为六种要素。虽然实证的结果在总体上验证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HOV理论),但是对这一理论的偏离也是很明显的。占中国总人口78.1%的农业人口不是最丰富的要素,而最丰富的要素是“制造业体力劳动者”。技术人员最短缺的是理科而不是文科技术人员。此外,土地稀缺和低收入等其它限制性因素也严重影响了测算技术含量的准确性。本文根据实证结果对我国入世后的就业、产业和教育结构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霍伟东 张莉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已然成为当代最显著的特征。从理论前提、适用条件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探析了传统贸易理论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实质,考虑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等因素变化对贸易理论的影响,指出为了适应现实的变化,贸易理论应该有新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直面挑战,才具有生命力。贸易理论新的发展方向必须避免对一国发展战略的"盲点",探讨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传统贸易理论 环境密集型商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珏
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由此而将可能带来的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冲击,招致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部的束缚和阻碍。一直以来,反倾销都被当作一种“打击不合理价格歧视”的合法手段而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和接受,WTO也允许以反倾销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和国内生产企业的利益。但随着反倾销案件的与日俱增,综观众多的反倾销立法,反倾销措施的合法性应当受到质疑。
关键词:
市场经济地位 反倾销 新型贸易壁垒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董志勇
产业内贸易常被作为支持“新贸易理论”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这一观察提出了若干质疑。建立在68个国家数据基础上的静态和动态计量模型结果显示,经济规模、消费者偏好、地理位置、贸易不均衡以及贸易环境(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等因素,在短期和长期都对产业内贸易产生影响。这些发现促使“新贸易理论”重新去审视支持它的“证据”。
关键词:
新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 计量经济学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小军
一、新贸易理论的特点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产物,其理论的假设前提很多,最主要有以下几点:(1)规模收益是不变的;(2)各国的需求偏好相似且不变;(3)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4)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商品,即通常所称的2×2×2模型。这些假设前提与自由市场经济学的前提是一致的,在当时也是符合社会经济生活主流的。然而,时过境迁,面对客观现实,新贸易理论者意识到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已与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相去甚远。他们认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继祖
近年西方新贸易理论浅探南开大学金融系教授王继祖西方贸易理论界一向由古典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秉赋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市场机制决定价格,对一些国家采取的限制贸易及保护贸易措施如关税、进口限额、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持批判态度。战后由于发达国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泓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所进行的国际分工,并不是两国之间国际分工的最优选择。这种分工虽然是众多可能情形中的一种,但是国际社会却没有一种机制能够保证这种贸易分工的实现,尤其是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的时候。最优贸易模型分析显示,贸易双方互有特长,并按照各自规模在消费支出比例不同产品上的国际贸易分工是一种最优分工。这种形式的贸易比较容易在发达国家之间出现。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 李嘉图模型 最优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柴忠东 施慧家
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都是基于企业同质化的前提假定,分析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然而,近年来以Melitz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在其规模、生产率以及工人的工资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而提出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又称为新新贸易理论,其研究视角从传统的国家和产业层面转向企业和产品层面,以生产率差异作为企业主要特征,从微观层面详细剖析了企业的出口、投资以及国际化生产组织行为,为国际贸易的利益来源提供了新的解释。
关键词:
企业异质性 生产率 进入或退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