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13)
2023(15845)
2022(13570)
2021(12302)
2020(10176)
2019(23476)
2018(23085)
2017(43499)
2016(24136)
2015(27391)
2014(27542)
2013(27205)
2012(25734)
2011(23484)
2010(24048)
2009(22532)
2008(22780)
2007(21039)
2006(18704)
2005(17349)
作者
(71790)
(59992)
(59977)
(56983)
(38151)
(28810)
(27317)
(23235)
(22669)
(21749)
(20589)
(20163)
(19448)
(19260)
(18878)
(18578)
(18088)
(17738)
(17455)
(17415)
(15308)
(14902)
(14520)
(13842)
(13661)
(13546)
(13477)
(13432)
(12208)
(12081)
学科
(102639)
经济(102514)
管理(75609)
(73082)
(58673)
企业(58673)
方法(38843)
数学(32826)
数学方法(32491)
中国(31964)
(31254)
(27778)
地方(26188)
业经(25141)
(24591)
农业(21152)
(20215)
技术(20167)
(19274)
贸易(19254)
(19181)
银行(19134)
(18599)
(18364)
(17953)
金融(17949)
理论(16887)
(16463)
环境(16416)
财务(16414)
机构
学院(351932)
大学(349108)
(145764)
经济(142475)
管理(130139)
研究(123131)
理学(109484)
理学院(108201)
管理学(106411)
管理学院(105731)
中国(95062)
(75751)
科学(74084)
(70874)
(63863)
(61737)
(58163)
研究所(56929)
中心(56560)
财经(54010)
业大(50973)
(48528)
北京(48448)
农业(47970)
(47367)
师范(46886)
(46132)
经济学(44598)
(44095)
(40947)
基金
项目(220454)
科学(172273)
研究(165110)
基金(155564)
(134968)
国家(133712)
科学基金(113668)
社会(103557)
社会科(98101)
社会科学(98075)
(89278)
基金项目(81668)
教育(76563)
(73730)
自然(70768)
自然科(69081)
自然科学(69061)
编号(68432)
自然科学基金(67824)
资助(63446)
成果(56969)
(52303)
重点(50268)
课题(49115)
(48377)
(47745)
创新(44870)
(43615)
国家社会(42392)
发展(42122)
期刊
(174114)
经济(174114)
研究(110572)
中国(82878)
(58002)
(57593)
学报(53490)
管理(51137)
科学(49265)
教育(46215)
大学(40740)
农业(38788)
学学(37822)
(36835)
金融(36835)
技术(33597)
业经(29657)
财经(27308)
经济研究(27152)
(23585)
问题(22686)
(21558)
技术经济(18703)
(17829)
图书(17775)
(16993)
科技(16819)
商业(16724)
(16171)
论坛(16171)
共检索到558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宁   蔡薛文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在理论层面,新质生产力在驱动高质量发展中始终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并形成了集中统一领导机制、发展动力塑造机制、经济社会整合机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机制、社会价值凝聚机制、人类文明重塑机制等独特的动力机制,践行着以科技现代化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这六个方面机制的形成,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升华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经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关照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在实践层面,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方向;要坚持以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导向的价值立场;要发挥统筹教育、科技、人才等要素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优势;要形成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深化科技领域改革开放的体制保障,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学钢   李志远  
全面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赋能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应有之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剧的历史交汇时刻,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跃迁方向,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将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剖析了二者在创新驱动、数智赋能、绿色低碳、质效提升及供需匹配方面的内涵一致性;进一步从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及新动能等维度阐发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认为,数据要素应用、新旧动能转换、公平效率矛盾及旅游产业新生态是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亟待思考的关键性问题;应从创新、制度、主体及保障等多元路径协同发力,切实提升旅游业发展动能,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最大效力。最后,对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展望,指出规避“概念炒作”、平衡“新质”与“旧质”关系,厘清权力清单和管理边界是热研究背后应关注的冷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帆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新时代发展背景提出的经济概念。本文将这一概念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联系,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维度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进行再审视,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取决于产业“三力”:产业形态重构力、产业结构重塑力、产业跃迁支撑力。在产业形态重构力方面,新时代我国农业的市场需求、生产方式、流通体系在发生深刻变革,农业内部存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农业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一大来源。在产业结构重塑力方面,新时代我国农业对非农部门发展具有基础作用,包括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内的非农部门对农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不同产业间的协同功能得以凸显。在产业跃迁支撑力方面,生产关系维度的经济制度完善,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支撑功能,新时代我国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就需着力完善与农业需求扩展、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组织创新、城乡要素流动、社会秩序平稳相关的经济制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莹   刘铿  
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于生产力要素的系统性质变,在理论上可归纳为劳动者在科学技术驱动下更大规模、更高效地结合起来认识、利用、改造自然进以创造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在实践中体现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动能、以数字平台为中介的生产和流通组织、以数据要素为牵引的要素优化组合、以高新产业为引领的产业结构升级。基于此,新质生产力通过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形式赋能创新发展;通过重塑生产的社会结合形式赋能协调发展;通过提高自然条件的利用效率赋能绿色发展;通过优化国际贸易和投资结构赋能开放发展;通过催生民生导向的生产关系赋能共享发展,全方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将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规范数字平台发展、激发数据要素潜能、加快培育产业优势作为政策着力点,激发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鹏   张路阳  
<正>新质生产力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动力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成舒婷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单列成章,明确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山西省作为资源型经济大省,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势,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厚植绿色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山西篇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夕宝   余景波   宋燕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关系主要体现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职教育系统变革、高职教育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必要因子以及高职人才培养与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是双向互动作用关系等三个方面。但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现实性挑战,制约高职院校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达成。针对上述挑战,需要以系统观念为引领,更新高职教育人理念;拓展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立足“一带一路”倡议,引导和规范高职教育“出海”行为;树立服务意识,注重人才培养社会效益;多措并举,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双提高;推进职教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消除高职学生层次差异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士明  
<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历史性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仅揭示了当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要义,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是培养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战场,必须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努力推进适应“新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同频共振、和谐共生,培养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邹新月  
<正>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具有深刻意蕴的“新质生产力”,明确了中国今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和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若男   宋香荣   陈海龙  
基于2012—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显著因素;新质生产力通过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来驱动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数字化水平下呈“边际递增”趋势;新质生产力对经济临近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溢出效应;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大于西部地区;在创新型省份试点政策下,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稳健且更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黄新飞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新一轮产业变革、科技革命和大国竞争加剧,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
关键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董展  
依据集成场理论,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划分为业内集成和业间集成两种不同系列的发展模式。针对业内集成发展模式,融入新质生产力要素,探讨其战略、运行、创新、突变等机制。首先,介绍了网链合成场元与新质生产力在物流业高级化、高质量发展中的交融机制,并基于网络货运、外包物流等研究了业内和业外、境内和境外、微观经济动能和宏观政策势能等的辩证统一关系。接着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物流业集成优化中的分步整合与创新发展,讨论了物流集成高质量发展中的新质生产力导入以及需要完善的进阶机制等问题。通过集成场探方优一体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融入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董展  
依据集成场理论,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划分为业内集成和业间集成两种不同系列的发展模式。针对业内集成发展模式,融入新质生产力要素,探讨其战略、运行、创新、突变等机制。首先,介绍了网链合成场元与新质生产力在物流业高级化、高质量发展中的交融机制,并基于网络货运、外包物流等研究了业内和业外、境内和境外、微观经济动能和宏观政策势能等的辩证统一关系。接着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物流业集成优化中的分步整合与创新发展,讨论了物流集成高质量发展中的新质生产力导入以及需要完善的进阶机制等问题。通过集成场探方优一体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融入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欣   刘光强   干胜道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实现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此,本文在阐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作用,以及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与目标后,从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是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的发展模式、新质生产力对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方法两个方面,分析新质生产力对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最终提出六条新质生产力赋能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国栋   邹青海  
数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标志,更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全面探究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瓶颈及纾解之策。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通过强化制度创新效应,营造产业良好发展环境;强化结构优化效应,驱动产业业态升级;强化强链补链效应,延长产业价值链条;强化组织重塑效应,健全产业组织体系;强化要素提升效应,培育高端创新要素来助推数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体制机制不健全、深陷结构性陷阱、价值链低端锁定、健康组织整合能力薄弱、创新要素配置不足瓶颈,提出推动新型要素资源深度融合,积聚数字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动能;强化数字健康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健康管理组织活力;纵横整合数字健康产业链,全面挖掘数字健康产业价值;驱动数字健康业态换新出新,根植数字健康产业发展根基;深化数字健康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制度保障体系的纾解之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