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09)
- 2023(15201)
- 2022(12135)
- 2021(10851)
- 2020(8407)
- 2019(18798)
- 2018(18047)
- 2017(33839)
- 2016(18298)
- 2015(20258)
- 2014(19957)
- 2013(19532)
- 2012(18529)
- 2011(17065)
- 2010(17728)
- 2009(16413)
- 2008(16307)
- 2007(14969)
- 2006(13703)
- 2005(12671)
- 学科
- 济(86167)
- 经济(86100)
- 管理(57564)
- 业(56996)
- 企(45806)
- 企业(45806)
- 中国(27928)
- 方法(26300)
- 农(25845)
- 业经(25375)
- 地方(24583)
- 数学(21121)
- 数学方法(20852)
- 技术(18817)
- 财(18245)
- 农业(17495)
- 产业(17115)
- 制(16419)
- 银(15794)
- 银行(15772)
- 贸(15515)
- 贸易(15497)
- 行(15393)
- 学(15192)
- 融(15126)
- 金融(15126)
- 易(14957)
- 理论(14299)
- 发(14189)
- 地方经济(13709)
- 机构
- 学院(268798)
- 大学(265063)
- 济(117719)
- 经济(115227)
- 管理(103335)
- 研究(96196)
- 理学(87320)
- 理学院(86316)
- 管理学(85130)
- 管理学院(84589)
- 中国(74110)
- 京(57319)
- 科学(54799)
- 财(54242)
- 所(47494)
- 江(43579)
- 中心(43478)
- 研究所(42428)
- 农(41516)
- 财经(41212)
- 范(38107)
- 师范(37817)
- 经(37213)
- 北京(36727)
- 经济学(35889)
- 州(35113)
- 业大(35090)
- 院(35036)
- 经济学院(32020)
- 农业(31829)
- 基金
- 项目(170428)
- 科学(136538)
- 研究(132367)
- 基金(121399)
- 家(104199)
- 国家(103244)
- 科学基金(89494)
- 社会(86154)
- 社会科(81909)
- 社会科学(81898)
- 省(68691)
- 基金项目(62082)
- 教育(59658)
- 划(56246)
- 编号(54616)
- 自然(52838)
- 自然科(51611)
- 自然科学(51601)
- 自然科学基金(50687)
- 资助(48190)
- 成果(45295)
- 发(43496)
- 课题(39122)
- 重点(38772)
- 创(38386)
- 部(36879)
- 发展(36115)
- 国家社会(36096)
- 创新(35893)
- 展(35501)
- 期刊
- 济(141595)
- 经济(141595)
- 研究(88446)
- 中国(63024)
- 管理(42378)
- 财(40277)
- 农(40005)
- 教育(38214)
- 科学(35002)
- 学报(34573)
- 融(30246)
- 金融(30246)
- 农业(27486)
- 大学(27464)
- 技术(25711)
- 学学(25182)
- 业经(24937)
- 经济研究(22813)
- 财经(20765)
- 经(18279)
- 问题(18168)
- 业(15203)
- 技术经济(14903)
- 图书(14880)
- 贸(14484)
- 坛(13680)
- 论坛(13680)
- 科技(13606)
- 商业(13423)
- 现代(13045)
共检索到432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国栋 邹青海
数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健康中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标志,更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全面探究新质生产力驱动数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瓶颈及纾解之策。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通过强化制度创新效应,营造产业良好发展环境;强化结构优化效应,驱动产业业态升级;强化强链补链效应,延长产业价值链条;强化组织重塑效应,健全产业组织体系;强化要素提升效应,培育高端创新要素来助推数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体制机制不健全、深陷结构性陷阱、价值链低端锁定、健康组织整合能力薄弱、创新要素配置不足瓶颈,提出推动新型要素资源深度融合,积聚数字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动能;强化数字健康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健康管理组织活力;纵横整合数字健康产业链,全面挖掘数字健康产业价值;驱动数字健康业态换新出新,根植数字健康产业发展根基;深化数字健康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制度保障体系的纾解之策。
关键词:
数字健康产业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志敏
本文在厘清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培育商贸流通业高端生产要素、催生商贸流通业新型组织形态和促进现代商贸流通业体系形成三方面总结了新质生产力驱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最后,从培育新型劳动者、构建数字商贸流通保障体系、加快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和推动商贸流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总结新质生产力驱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商贸流通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力一翔
新质生产力作为驱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依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创新动能,成为驱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质生产力与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其能够以新要素为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以新技术激发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革命性力量,以新产业构成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在把握新质生产力驱动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通过以要素融合为途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兴产业为导向、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前提、以绿色发展为基调,共同助力民族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先海 虞柳明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培育和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着力点,而高水平对外开放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当前,我国不断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步伐,以深化外商投资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增强,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效率增进,以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新质生产力的生态优化,非常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竞争驱动创新激励机制、技术融合与再创造机制、创新要素跨境配置机制和人力资本迭代赋能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在这一进程中仍面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下的新质生产力脱钩困境、服务贸易结构性失衡的系统性制约与转型需求、制度型开放的深化瓶颈与新质生产力的制度协调难题以及复合型高端人才匮乏对新质生产力跃升的阻滞效应等重大挑战。高水平开放为更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要优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推动新质生产力关键环节根植化发展;深化服务贸易市场准入与改革,驱动新质生产力结构性转型;构建国际化制度创新生态,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全球竞争力;打造高水平开放型人才体系,增强新质生产力的创新驱动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震 周云帆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形成的,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应对外部科技封锁和复杂国际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将大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发展,也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与支撑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政 郑霖豪 程梦瑶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延续与创新。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关键特征为: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和以产业培育为主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发展目标、增强发展动力、改善发展结构、拓展发展内容以及优化发展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构想:逐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补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短板,利用数字融合改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红利”以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紫青 张颖熙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升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驱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文化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质着手,综合性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表现为以新技术加速文化旅游业的生产方式变革、以新型要素重构文化旅游业的生产关系、以结构创新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质量。新质生产力对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和新型生产组织形态的生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充分实现主导产业、融合产业以及潜在关联产业间的相互联动,并赋予文化旅游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能力。为此,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文化旅游业的效率与质量;不断丰富模式创新,提升文旅消费体验与产品供给;持续实现结构创新,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价值,以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互促。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化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晓燕 韩一军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粮食产业发展中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升级,推动粮食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组织优化、经营增效、韧性增强和安全发展,从而实现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结合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前沿技术发展滞后、高水平人才支撑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协同不足以及科研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四大重点方向: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不同层次科技人才梯队优化建设、不同类型组织体系的协同创新以及重点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升级。最后,从顶层设计、重点任务支撑和政策支持三个角度,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国峰
加快构建和应用新质生产力是实现更高质量的乡村公共文化发展和加快乡村文化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新质生产力对推动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需要科学把握二者的内在联系。然而,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面临如下现实挑战:公共文化内容不接地气,文化服务供需适配结构失衡;文化产品供给主体单一,文化自主供给内生动力不足;文化嵌入难以有效扎根,文化主体参与意识日趋弱化;文化潜能乘数效应偏弱,文化创新动能难以有效释放。因此,在新质生产力战略驱动下,我国亟需创新数智乡村文化内容,提升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服务品质;培育新质劳动文化人才,激发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参与动力;创新新质文化机制建设,增强乡村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持续动能;推动新质文化科技融合,加快新型文化业态助力高质量效能实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傅元海 刘和健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产业层面就是“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1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明确将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指向是高质量发展,这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特别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李浩源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竞争加剧,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演化实现从“旧质”到“新质”的能级跃迁过程中展现出的“以质促新”的核心要义,意味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质”的锚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的日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优势。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永洪 黄泽霖
新质生产力和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抓手。为了阐释两者的内在逻辑统一和协同,本文首先从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已经由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口红利驱动转向全要素生产力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现实,以科技和创新为内涵的新质生产力与以市场制度建设为主导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突破点;其次,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视角,本文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决定性作用;最后,从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本文阐释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保障作用。基于以上逻辑,本文提出了新质生产力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协同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蓓 阮红芳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是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步。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依赖传统发展格局、发展结构不善、发展模式科学性不足、发展功能发挥作用不佳等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创新,在价值论逻辑上具有独特优势及发展价值,在认识论逻辑上创造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在方法论逻辑上以技术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式包括主体需求维、功能价值维、主体关系维、技术方法维,能够在凝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发挥裂变重组与跨界融合功效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高效处理职业教育公共事务。面向未来,在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新模式,借助科技创新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与发展水平,构建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职业教育风险防控机制,并制定法律法规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升级迭代。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昊天 段小梅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贸易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沿阵地,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厘清新质生产力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技术革命性突破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主体支撑等三方面总结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外贸形势复杂严峻等现实困境。要从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球绿色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总结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贸易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炳炎 余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重塑中国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本质内涵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义、以产业链现代化为载体依托、以经济发展的质效提升为价值归宿的新时代新型生产力;从时代价值来看,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抓手;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新技术、新要素、新需求、新产业、新模式、新制度等六个方面的创新与突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实践路径来看,要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重大颠覆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适应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培养及体制机制改革等举措来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