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73)
2023(16807)
2022(13741)
2021(12420)
2020(10542)
2019(23342)
2018(23402)
2017(45371)
2016(24522)
2015(27731)
2014(27397)
2013(27085)
2012(24578)
2011(21972)
2010(22601)
2009(21643)
2008(21805)
2007(20053)
2006(18108)
2005(16540)
作者
(68436)
(57674)
(57020)
(54292)
(36600)
(27341)
(25850)
(22212)
(21845)
(20695)
(19711)
(19230)
(18493)
(18138)
(18011)
(17512)
(16833)
(16601)
(16571)
(16557)
(14586)
(14112)
(14051)
(13128)
(13016)
(12961)
(12838)
(12780)
(11574)
(11304)
学科
(113245)
经济(113089)
(106958)
管理(89008)
(88996)
企业(88996)
(48285)
方法(48110)
数学(38105)
数学方法(37864)
业经(36539)
(34542)
农业(32081)
中国(29737)
(26263)
(23439)
财务(23396)
财务管理(23355)
技术(22660)
企业财务(22199)
地方(20920)
(19799)
理论(19776)
(19130)
贸易(19116)
(18560)
(18528)
(18025)
银行(18001)
(17802)
机构
学院(361714)
大学(354489)
(160314)
经济(157458)
管理(147033)
理学(126397)
理学院(125286)
管理学(123690)
管理学院(123028)
研究(112694)
中国(90923)
(75900)
(72871)
(65455)
科学(62834)
财经(59366)
(56901)
(54919)
(53757)
中心(52832)
业大(51813)
农业(49868)
经济学(49116)
研究所(48673)
北京(45068)
(44379)
经济学院(44302)
财经大学(43434)
(42245)
师范(41908)
基金
项目(230521)
科学(185495)
研究(174802)
基金(169721)
(144216)
国家(142851)
科学基金(126172)
社会(116821)
社会科(110757)
社会科学(110737)
(92160)
基金项目(89327)
教育(79216)
自然(77523)
自然科(75795)
自然科学(75781)
自然科学基金(74538)
(73986)
编号(70636)
资助(68220)
成果(56515)
(52129)
(52086)
(50779)
重点(50513)
(49054)
国家社会(48748)
创新(47998)
课题(47990)
(46604)
期刊
(187117)
经济(187117)
研究(107684)
中国(73597)
(66638)
(61771)
管理(59562)
科学(47725)
学报(47541)
农业(44883)
大学(38919)
(38502)
金融(38502)
学学(36862)
业经(36187)
教育(34005)
技术(33843)
财经(30832)
经济研究(28548)
(26642)
问题(25284)
(24497)
技术经济(20841)
商业(18661)
世界(18658)
现代(17744)
(17744)
(17277)
经济问题(16663)
科技(16277)
共检索到550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贵现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和乡村产业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影响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关键途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较高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赋能效应更为明显。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不仅可驱动本地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而且能够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卫才   张守夫  
数字经济深入发展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动力。文章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及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同时,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纳入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在数字经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过程中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低农业产业集聚地区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效果更明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健  
数字经济蓝海发展态势渐显,抓牢数字经济发展红利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破解制约“三农”发展基础性、全局性问题的必由之路,亦是助推“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经济凭借数据要素、数字平台、数字空间、智能应用等一众衍生业态,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发展模式、拓展服务空间、实现深度治理、促进数字转型,数字实体双向融合战略部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数据要素合理配置及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等为数字经济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筑牢根基。据此,应以延链、强链、补链、融链为导向,通过盘活农业数据要素存量、延伸数字平台服务范围、拓展数字空间合作范畴、推进数字应用转化创新等举措,全面激活数字经济动能,助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洁梅   林曾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有力举措,也是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关键引擎。以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数据,将研究时间设置为2010—2021年,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果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高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高信息化程度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驱动效应最为显著。机制分析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加快农村三产融合步伐、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助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且经中介效应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稳健。基于此,提出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深度激发农村三产融合内生动力、因地制宜实施区域差异化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对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有所裨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学文   马梦雪   谭学想  
数字金融可以赋能千行百业,能够强化产业链韧性,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数字金融与新质生产力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可通过提高农业生产与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助力数字农业发展与数字乡村建设、助力农村创新创业等,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数字金融协同新质生产力,通过提供精准的金融服务与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以及实现数据共享与产业链协同,强化农业产业链韧性。数字金融协同农业产业链韧性,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提升抵御潜在风险的能力,加快形成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健  
作为传统生产力蝶变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数智化改造升级的核心动力,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对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正向促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化转型在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间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南方地区、小规模产业地区中,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彭  
以中国2010~2022年41类产业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动态面板、两步中介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全球价值链嵌入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且该结论经过工具变量检验、替换测算方式及数据缩尾处理在内的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对第一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无显著作用,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具有直接促进效应;相比内陆地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沿海地区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发现,产业结构升级、生产要素配置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根据上述结论,提出统筹数字“基建+服务”战略布局、构建数字“攻坚+超前”创新生态、重塑数字“城市+产业”联动网络、建立健全“贸易+产权”政策支持机制,为实现全球价值链深度嵌入提供新思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湛泳   李胜楠  
产业链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质生产力在产业间协同、适应外部冲击、维护安全可控、融入全球高端价值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它还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通过解析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现代化的概念,分析两者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高端链接效应、效率提升效应、创新控制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在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过程中,仍存在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差、基础能力薄弱、自主控制能力不足、整体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未来应畅通产业链信息流通道,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筑安全包容的产业新高地,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为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提供能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洋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驱动因素。文章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并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经过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基于劳动力配置和资本配置的中介效应,即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优化劳动力配置和资本配置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更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管宁宁   黄惠春  
建设农业强国,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户生产效率事关国家粮食产量稳定和粮食战略安全。利用江苏水稻种植户调查数据,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农户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从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视角考察农业产业链发展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并关注农户生产投资规模、生产投资结构和正规信贷获得在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样本农户平均生产效率为0.87,总体较高,但仍存在13%的生产效率损失;农业产业链服务对农户生产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小规模农户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农业产业链服务通过激励农户增加土地经营规模和单位土地农机投入,促进农户以机械投入替代劳动投入、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替代购置农机,以及提高农户正规信贷获得促进农户生产效率提升。提出强化农业产业链服务水平、因人制宜供给农业产业链服务、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供给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洁梅   林曾  
在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综合指数,运用空间面板模型验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且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然成立。空间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邻近区域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从区域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东部地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市场化水平看,相较于低水平市场化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高水平市场化地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正向影响更显著;从农业产区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在粮食主产区更明显。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技术创新,间接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我国应积极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聚力赋能;推动农村三产深度融合,为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注入新动力;提高技术创新效能,为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供不竭动能。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艳琦  
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通过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农村三产融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并在空间层面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异质性分布格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农村三产融合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3.47%;相比于专业化集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的中介效应更显著;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介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按中介效应占比由大到小对四大地区排序的结果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因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打造平台模式驱动农村三产融合;行业协会可通过创建示范区、构建全国性平台、构筑示范项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供支持;东部地区政府和生产性服务业应发挥辐射作用,带动西部、中部及东北地区全面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悦   周永新   郑秀峰  
在全球产业链安全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探索供应链金融生态如何赋能产业链韧性以应对复杂形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国内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供应链金融生态影响产业链韧性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1)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共生水平对产业链韧性具有正效应;(2)供应链金融生态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但分维度效果存在区域差异,具体表现为对东中部创新能力作用更明显,对西部产业多样化提升更显著;(3)进一步空间效应分解发现,供应链金融生态中信息流系统的溢出效应更强,物流与外部环境系统的直接效应更明显,资金流系统则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为推动产业链向更稳定的方向发展,应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增强韧性,关注供应链金融生态的均衡与共生协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邢会   李明星   杨子嘉   高华兴  
创新型人力资本是“人口红利”逐渐褪去背景下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基于2008—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能显著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其中,政府科技支持度和政策关注度起正向调节作用,自主研发、知识吸收、知识溢出起中介作用;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东部地区产业链现代化的驱动作用更强;异质性分析发现,当前阶段基础研究类和应用研究类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雪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是符合新时代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产力“跃迁”,亦是加速推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先棋手”。本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全国统一大市场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间的关系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且全国统一大市场在其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高创新水平地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效果更明显。拓展性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可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周边地区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产生带动作用。由此,应积极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加速推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进程赋能蓄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