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9)
2023(11836)
2022(9643)
2021(8598)
2020(6778)
2019(15169)
2018(14395)
2017(26837)
2016(14290)
2015(15814)
2014(15206)
2013(14995)
2012(14129)
2011(12927)
2010(13411)
2009(12787)
2008(11792)
2007(10741)
2006(9816)
2005(9186)
作者
(40942)
(33844)
(33557)
(31622)
(21374)
(16117)
(14954)
(13023)
(12932)
(12029)
(11600)
(11344)
(10876)
(10800)
(10606)
(10501)
(9862)
(9786)
(9747)
(9460)
(8607)
(8174)
(8139)
(7752)
(7706)
(7596)
(7573)
(7531)
(6867)
(6752)
学科
(63646)
经济(63602)
(47037)
管理(44234)
(37519)
企业(37519)
中国(27616)
(26205)
金融(26205)
(24302)
银行(24280)
(23718)
地方(22364)
(19518)
方法(18785)
业经(18021)
技术(16388)
数学(15540)
数学方法(15413)
(15190)
(14806)
农业(14016)
(12045)
贸易(12025)
(11758)
(11619)
地方经济(11338)
中国金融(11172)
技术管理(11083)
理论(10440)
机构
学院(200475)
大学(195660)
(88682)
经济(86847)
管理(75193)
研究(73021)
理学(63088)
理学院(62396)
中国(62018)
管理学(61570)
管理学院(61194)
(42303)
科学(41396)
(40606)
(36327)
中心(34715)
(33748)
研究所(32512)
(32369)
财经(31124)
(28119)
经济学(27586)
北京(27315)
业大(27222)
(26894)
(26849)
师范(26635)
(26522)
农业(25897)
经济学院(24752)
基金
项目(128306)
科学(102253)
研究(98547)
基金(90843)
(78543)
国家(77792)
科学基金(67226)
社会(64160)
社会科(61175)
社会科学(61164)
(53148)
基金项目(47196)
教育(43910)
(42903)
自然(39983)
编号(39803)
自然科(39107)
自然科学(39102)
自然科学基金(38403)
资助(36042)
(34855)
成果(31984)
(30296)
重点(29389)
课题(29018)
发展(28801)
创新(28472)
(28305)
(27211)
国家社会(26971)
期刊
(104569)
经济(104569)
研究(66918)
中国(50039)
(35979)
金融(35979)
(32879)
管理(31289)
(30394)
学报(26723)
科学(26674)
教育(26532)
农业(22167)
大学(21238)
学学(19787)
技术(19275)
业经(18769)
经济研究(17150)
财经(15597)
(13598)
问题(13111)
(12479)
技术经济(11169)
科技(10671)
商业(10122)
(10114)
(9892)
论坛(9892)
世界(9786)
国际(9614)
共检索到330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变革传统金融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金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资源配置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和非国有经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动力,提升金融系统的数字化生产效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新参考依据。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捷   陈柳钦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变革传统金融模式,以技术创新驱动为核心构建金融新质生产力,成为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新质生产力如何影响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第一,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第二,资源配置效率在新质生产力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第三,新质生产力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和非国有经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源动力,提升金融系统的数字化生产效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提供了新参考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政   郑霖豪   程梦瑶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延续与创新。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关键特征为: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和以产业培育为主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发展目标、增强发展动力、改善发展结构、拓展发展内容以及优化发展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构想:逐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补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短板,利用数字融合改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红利”以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晓燕   韩一军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粮食产业发展中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升级,推动粮食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组织优化、经营增效、韧性增强和安全发展,从而实现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结合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前沿技术发展滞后、高水平人才支撑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协同不足以及科研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四大重点方向: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不同层次科技人才梯队优化建设、不同类型组织体系的协同创新以及重点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升级。最后,从顶层设计、重点任务支撑和政策支持三个角度,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红   陈云贤   常远  
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而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立足于中观经济学的区域资源生成理论,研究区域资源生成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如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指出,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而新质生产力是“新”与“质”的蜕变,是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跃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源泉;区域资源生成是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资源生成领域的“三类资源”能催生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新力量;资源生成领域的“三个层面”可以突破关键技术、保证基本民生、推动绿色低碳,是新质生产力的新突破;资源生成领域的供给侧“三驾马车”从要素供给、环境供给、市场供给三个维度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是成熟市场经济的典型模式,成为区域资源生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同时要充分发挥有为政府的超前引领作用,以赋能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志星   郭茜  
<正>在这个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发展特征的新时代,培育高素质人才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尤为关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这一部署突出显示了人才培养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并为依靠高素质人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确立了方向和根本遵循。
关键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紫青   张颖熙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升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驱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文化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质着手,综合性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表现为以新技术加速文化旅游业的生产方式变革、以新型要素重构文化旅游业的生产关系、以结构创新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质量。新质生产力对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和新型生产组织形态的生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充分实现主导产业、融合产业以及潜在关联产业间的相互联动,并赋予文化旅游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能力。为此,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文化旅游业的效率与质量;不断丰富模式创新,提升文旅消费体验与产品供给;持续实现结构创新,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价值,以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互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昊天   段小梅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贸易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沿阵地,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厘清新质生产力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技术革命性突破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主体支撑等三方面总结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外贸形势复杂严峻等现实困境。要从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球绿色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总结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志勇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金融机构应深入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向“新”而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包括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辉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从战略高度明确了科技金融的重要意义。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科技金融和新质生产力“双向奔赴”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热门话题。为了解相关情况,笔者对国家创新型城市——湖南省衡阳市开展了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专项调查。
关键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王文凯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一、二产业比重之和,对GDP的贡献率更是超过了60%。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发展目标。鉴于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推动服务业实现质量至上、效益优先是整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呢?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有鉴于此,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在梳理新质生产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基础上,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和不足进行说明,并着重论述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集中在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五个方向。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科技要素支撑、强化制度要素支撑、强化数字经济支撑、强化开放要素支撑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李浩源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竞争加剧,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演化实现从“旧质”到“新质”的能级跃迁过程中展现出的“以质促新”的核心要义,意味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质”的锚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的日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优势。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燕   贾步云  
新质生产力是与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遵循新发展理念下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规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新科技引领、新要素挖掘、新产业集聚赋能高效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面临创新技术供给不足、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有待升级、配套联动滞后乏力等一系列梗阻和制约,需要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潜能,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释放产业载体动能,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发力数字经济赛道,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发展;深化生产关系变革,扩大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整合人才主体资源,推动人力资本质量跃升赋能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孔琳   柳欣雨   高庆朝  
2024年全国外贸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探讨新质生产力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逐年递增,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新质生产力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过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分析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能增强新质生产力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基础发达和市场环境良好的省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经济基础欠发达和市场环境欠佳省份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强化创新驱动和产业协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市场环境等对策建议,以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和外贸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欣   刘光强   干胜道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实现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为此,本文在阐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作用,以及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与目标后,从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是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的发展模式、新质生产力对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方法两个方面,分析新质生产力对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机制,最终提出六条新质生产力赋能财务管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