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9)
2023(9068)
2022(6980)
2021(6560)
2020(4813)
2019(10593)
2018(10091)
2017(18556)
2016(10074)
2015(11191)
2014(10730)
2013(10345)
2012(9527)
2011(8516)
2010(8814)
2009(8492)
2008(8600)
2007(7972)
2006(7302)
2005(6781)
作者
(28505)
(23976)
(23601)
(22543)
(15016)
(11364)
(10334)
(9063)
(8892)
(8403)
(8130)
(7894)
(7597)
(7481)
(7305)
(7302)
(6956)
(6873)
(6764)
(6576)
(5928)
(5720)
(5561)
(5370)
(5290)
(5281)
(5237)
(5226)
(4789)
(4767)
学科
(41468)
经济(41418)
管理(34843)
(34747)
(29420)
企业(29420)
(14272)
方法(14067)
中国(13499)
业经(13160)
技术(12975)
(10649)
数学(10488)
数学方法(10259)
(9954)
理论(9687)
农业(9647)
技术管理(9445)
(8894)
(8451)
银行(8437)
地方(8433)
(8108)
(7669)
贸易(7660)
(7417)
(7385)
金融(7382)
教育(7340)
(6807)
机构
学院(147269)
大学(145353)
(62066)
经济(60762)
管理(55988)
研究(50140)
理学(47211)
理学院(46720)
管理学(46011)
管理学院(45724)
中国(39502)
(30614)
(29963)
科学(28708)
(24519)
(23621)
财经(22792)
中心(22787)
(21743)
研究所(21740)
(20541)
(20537)
师范(20413)
北京(19622)
经济学(19377)
(19132)
业大(18982)
(18399)
经济学院(17183)
财经大学(16738)
基金
项目(92995)
科学(74541)
研究(73550)
基金(65963)
(56917)
国家(56346)
科学基金(48527)
社会(48072)
社会科(45472)
社会科学(45462)
(37792)
教育(33482)
基金项目(33473)
(30915)
编号(30180)
自然(27862)
自然科(27238)
自然科学(27233)
自然科学基金(26731)
成果(25415)
资助(25080)
(22891)
课题(21957)
(21577)
创新(21404)
重点(21388)
国家社会(20307)
(19923)
(19358)
(18864)
期刊
(75361)
经济(75361)
研究(48430)
中国(32838)
管理(23892)
(23492)
教育(22481)
(22045)
学报(19786)
科学(19546)
大学(15916)
(15527)
金融(15527)
农业(14816)
学学(14664)
技术(14231)
业经(13185)
财经(11816)
经济研究(11633)
(10468)
问题(9839)
科技(8284)
技术经济(8276)
(7795)
(7632)
(7057)
(7032)
论坛(7032)
现代(6913)
图书(6785)
共检索到234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冠宇   张震宇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产业为载体的新型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更是促进社会财富合理分配、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重要手段。面对新一轮技术变革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衡、全球经济转型、财富分配不均等一系列现实挑战,本研究提出了综合策略路径,包括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模式、平衡财富分配、培养战略人才、协同发展速度。为落实这些措施,需要国家、企业与社会的协同合作,通过深化系统性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综合施策,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代志新  魏天骐  马睿文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实现共同富裕,关键点在“富裕”与“共同”两方面。一方面“富裕”要求我国经济必须保持可持续地增长,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共同”要求我国不断完善发展收入分配,减少收入分配不公,这又界定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性质。要在认识和把握好生产力、收入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推进共同富裕。具体来说,要在经济结构变迁中发挥我国基本制度优势,在财力可持续的前提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平衡协调发展中提升社会生产力质量,在收入差距缩小中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振家   彭正德  
新质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向更高层级跃升的产物,对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特定功能。新质生产力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通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全民共建和成果共享中筑牢共同富裕的社会保障,以高质量发展提升共同富裕的品质。受发展条件的制约,当前新质生产力在赋能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科技创新发展不充分不协调限制了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技术鸿沟”的潜在风险引发社会不平等扩大化的隐忧,技术要素对社会生活的渗透给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带来挑战。因此,需要重视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培育,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共同富裕的支撑力量,加快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强化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在文化发展和技术治理中厚植共同富裕的精神根基,发挥新质生产力对推进共同富裕的正向功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可仪   胡宁宁  
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新时代赋能共同富裕的“加速器”。在深度剖析共同富裕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支撑效应和作用机制,进一步从区域和维度两个方面考察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作用效果具有时滞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随时期发生变化,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且“做大蛋糕”的效应强于“分好蛋糕”的效应,在东部地区赋能效应尤为明显。对此要进一步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提高平台经济监管和治理能力,并推动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李浩源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竞争加剧,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演化实现从“旧质”到“新质”的能级跃迁过程中展现出的“以质促新”的核心要义,意味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质”的锚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的日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优势。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满东  
职业教育具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价值、提升后富群体致富能力的社会价值、促进实现教育公平的教育价值、充实精神富裕的精神价值。在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职业教育应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技能社会、教育均等等维度助力共同富裕伟大实践,通过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富裕;探索职教乡村振兴学院模式,提升后富群体致富能力,实现乡村富裕;聚焦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扩中提低”行动,实现技能富裕;有序推进职教均等化,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富裕;推进“大思政”协同育人范式,助推德业兼修,实现德行富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丰晓旭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阶段讨论乡村旅游的发展走向问题,要从改革的视角继续强化乡村旅游的服务角色定位。从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逻辑框架入手,以市场开发目标与政策服务目标两个角度进行分阶段对比分析,有助于找出强化政策价值的关键问题。分析发现:在资源梳理与挖掘阶段,实现市场目标与政策目标在乡村旅游资源观上的辩证统一,需要积极强化乡村旅游的正向功效,谋求乡村地区细节性短板内容的改善与提升;在内容规划与提升阶段,科学解决乡村旅游合作开发中的委托代理问题,需要厘清合作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并通过完善监管激励制度、提升信息透明度、提高寻租和违约成本的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实施运营与管理阶段,统筹优化乡村旅游发展要素配置,要在集约用地方式、人才引进与培养、多元化资金筹措、技术应用赋能等方面多措并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军   田山俊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生产力。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职业本科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双向驱动的内在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的系统性变革;职业本科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在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职教观念陈旧、制度框架不完善、产教融合不深、对外开放落后等现实挑战。对此,职业本科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应当采取以下对策:强化政策引导,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本科教育的制度体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深化职业本科教育的产教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扩大职业本科教育的对外开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伟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需要金融资源支持的现实问题,从资源配置视角,阐述了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金融资源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机理,并据此提出金融资源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路径:一是完善科技企业信贷支持体系;二是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三是鼓励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的跨区域配置;四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域空间外溢效应;五是建设金融支持平台,推动数智化产业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王伟   穆思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王伟穆   穆思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水平的质变跃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鉴于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开辟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举措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数据要素和新质生产力的内在统一性为基础,探讨了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从理论逻辑看,数据要素不仅能够直接赋能生产力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还能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催生的众多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从现实挑战看,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存在数据要素价值难以充分释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健全以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滞后等问题。最后,从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数据要素倍增效应等视角提出了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城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创造性转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创新,其理论机理内含目标维度上的城乡全民富裕、动力维度上的城乡共建富裕、内容维度上的城乡全面富裕和策略维度上的城乡渐进富裕。本文通过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以“全民、共建、全面、渐进”为原则提出了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包括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健全城乡全民共富提升机制,以紧密型城乡协作共同体建设激发城乡共建创富活力,以政策集成改革撬动城乡全面富裕建设,以区域性共富联盟和特色化发展战略支撑城乡渐进富裕路径,最终推动城乡共荣和全民共富的如期实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志   何可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必经之路。本研究在解析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阐释了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理论逻辑,梳理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历史与现实基础条件,给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任务与行动策略。研究表明,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产业支撑与人力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演变经历了“提出建设任务→规范建设标准→全部全面建成”三个阶段。农业从业人口结构性变迁、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粮食总产量逐年稳步攀升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下了现实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为手段,以新方法为突破,以新理论为抓手,助推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的长效利用、地力的可持续利用和种粮利益共享分配机制的形成。未来重点需要培育本地种田能手吸引能人返乡,创新农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建立多元主体利益联结共享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学英   张东   刘渊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文章归纳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三个层面的价值意蕴,即有效匹配新质生产力需求、助推建构可持续生计、实现弱势区域/群体发展的起点公平。诠释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逻辑起点,在推高层面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在稳中层面促进传统产业/行业转型升级、赋能存量劳动力就业迭代,在提低层面实现区域均衡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结合共同富裕的内涵阐释了教育强国赋能过程富裕、差别富裕、逐步富裕、全面富裕的内在机理,分析了教育强国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向度: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教育包容性发展切断贫困的不利循环,以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赋能区域均衡发展;增强教育民生属性赋能完整人培养以实现全面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