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30)
2023(18221)
2022(15272)
2021(14243)
2020(11583)
2019(26215)
2018(25725)
2017(48951)
2016(26423)
2015(29291)
2014(28503)
2013(27979)
2012(25093)
2011(22645)
2010(22673)
2009(21327)
2008(19899)
2007(17473)
2006(15360)
2005(13380)
作者
(73326)
(60914)
(60477)
(57472)
(38375)
(29288)
(27449)
(23516)
(23020)
(21690)
(20690)
(20418)
(18973)
(18971)
(18736)
(18558)
(17996)
(17916)
(17379)
(17276)
(14946)
(14917)
(14572)
(13729)
(13622)
(13472)
(13453)
(13434)
(12247)
(12031)
学科
(99811)
经济(99718)
管理(79483)
(76421)
(63558)
企业(63558)
方法(43314)
数学(36817)
数学方法(36380)
(31718)
中国(31639)
(27578)
金融(27574)
(26575)
(26433)
银行(26386)
业经(25577)
(25436)
地方(24137)
(21803)
(20706)
农业(20522)
(20172)
贸易(20152)
技术(19820)
(19625)
环境(19535)
理论(18705)
(17484)
财务(17415)
机构
学院(360986)
大学(357130)
管理(142543)
(141854)
经济(138729)
理学(123604)
理学院(122255)
管理学(120103)
管理学院(119472)
研究(118558)
中国(93385)
(75538)
科学(73958)
(64341)
(58891)
(58443)
中心(55828)
业大(54443)
研究所(53509)
(52309)
财经(51677)
(48136)
师范(47716)
北京(47372)
(46922)
农业(46028)
(43598)
(43556)
经济学(42417)
财经大学(38470)
基金
项目(251161)
科学(197684)
研究(186531)
基金(180537)
(157099)
国家(155761)
科学基金(134143)
社会(117296)
社会科(111145)
社会科学(111114)
(99819)
基金项目(95624)
自然(85977)
教育(84724)
自然科(83953)
自然科学(83936)
(83008)
自然科学基金(82401)
编号(77086)
资助(72904)
成果(61468)
重点(56259)
(55001)
(54386)
(53988)
课题(52641)
创新(50677)
国家社会(48105)
科研(47469)
项目编号(47452)
期刊
(154067)
经济(154067)
研究(104412)
中国(69464)
学报(55914)
(54524)
管理(51918)
科学(51637)
(48317)
教育(42661)
大学(42418)
(41365)
金融(41365)
学学(39954)
农业(37734)
技术(31260)
业经(27728)
经济研究(24744)
财经(24346)
(20854)
(20282)
问题(19696)
图书(18526)
科技(18367)
理论(17338)
技术经济(17226)
(16510)
现代(16216)
商业(16205)
资源(16081)
共检索到527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严   杨玉文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论的关键路径,对于助力边疆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意义重大。绿色金融作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催化剂和加速器,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在厘清绿色金融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互构关系的基础上,梳理边疆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困境及转化途径。基于对现有成功案例的研究,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为途径,以绿色金融为工具,遵循“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可交易化”的演化路径构建边疆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并据此从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路和优化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促进绿色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王伟   穆思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王伟穆   穆思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佳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引导下发生“跃迁”的必然反映。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技术支撑下,新质生产力的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蕴含丰富的数智特征,其在赋能金融数智化时具有助力金融强国建设、促进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实现融资结构持续优化、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等价值蕴意,而且从内在逻辑看,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数智化的方向内涵。为此,应坚持纳入高端数据要素、夯实智慧化决策系统、打造智能型风险治理机制及做强超级数智化平台,从物质基础、技术关联、韧性支撑与依托载体等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赋能金融数智化的实现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丽锦   胡晓明   王文华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先进生产力,自身携带的创新属性和质优特征与制造业价值转型在新发展理念思想引领、价值创造模式跃迁目标、科技创新动力驱动和因地制宜发展节奏上保持了天然的价值契合性。新质生产力基于技术与要素的融合,从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组织结构动态调整、生产服务体系智能化转变和产品生态市场化提升四个方面形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价值转型的作用机制。因此,基于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价值转型的紧密联系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语境,文章提出了聚焦产业高端、激发创新活力、保障发展基础、活跃人力资本四项赋能制造业价值转型策略路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昊天   段小梅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贸易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沿阵地,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厘清新质生产力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技术革命性突破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主体支撑等三方面总结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外贸形势复杂严峻等现实困境。要从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球绿色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总结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琪嘉   刘浩杰   徐斯  
<正>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从金融视角看,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的先进生产力形态,而实现科技创新、技术突破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科技和金融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打好金融赋能“组合拳”,立足地方产业特色和转型发展需求,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更加精准高效地支持科技创新,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关键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刘彦君   李京蓉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力“新质态”的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四种“新质态”内涵,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导绿色农业低碳转型、拓展新质农业发展空间、增强要素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但也面临数字普惠金融嵌入“三农”实体场景融合度偏低、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与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跨区域数字农业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现实障碍。对此,可通过加快构建涉农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完善绿色新质农业认证体系与数字金融人才储备制度、创新跨区域农业发展的金融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系统集成监管等路径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刘彦君   李京蓉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力“新质态”的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四种“新质态”内涵,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导绿色农业低碳转型、拓展新质农业发展空间、增强要素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但也面临数字普惠金融嵌入“三农”实体场景融合度偏低、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与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跨区域数字农业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现实障碍。对此,可通过加快构建涉农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完善绿色新质农业认证体系与数字金融人才储备制度、创新跨区域农业发展的金融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系统集成监管等路径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伟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需要金融资源支持的现实问题,从资源配置视角,阐述了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金融资源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机理,并据此提出金融资源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路径:一是完善科技企业信贷支持体系;二是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三是鼓励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的跨区域配置;四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域空间外溢效应;五是建设金融支持平台,推动数智化产业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刘彦君   李京蓉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农业生产力“新质态”的视角,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四种“新质态”内涵,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现实障碍及突破路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引导绿色农业低碳转型、拓展新质农业发展空间、增强要素资源整合能力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但也面临数字普惠金融嵌入“三农”实体场景融合度偏低、绿色金融服务标准与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跨区域数字农业金融合作机制不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等现实障碍。对此,可通过加快构建涉农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完善绿色新质农业认证体系与数字金融人才储备制度、创新跨区域农业发展的金融风险分担与合作机制、加强数字农业产业链金融系统集成监管等路径来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景师   徐兰   郭高萍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通过技术创新对生产要素进行重塑。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应聚焦生产力基本要素的数智化发展趋势,关键在于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创新和服务区域发展。职业教育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教育链的融合,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基于“四链”融合的视角,职业教育可有效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体实践路径如下:一是精准对接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链需求,瞄准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主阵地,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适应性;二是紧抓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的核心引擎,聚焦新质生产力数智化发展的趋势,加强职业教育促进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导向;三是围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链发展的需要,紧扣新质生产力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多样化需求。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文龙   董鑫玮   唐湘  
随着整体生产力的进步,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新质生产力本身也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推动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增长动能加速转换。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明晰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辩证关系,梳理两者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结论发现,这对于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融合形成的绿色新质生产力也推动着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进而反作用于生产力,畅通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从体制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发力推动整体经济转型升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丁志勇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明确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金融机构应深入贯彻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向“新”而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政治站位,把握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包括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和新型基础设施。
关键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文凯   陈辉民  
传统观点认为,制造业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服务业是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产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考虑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副产品”后,服务业的发展并不绿色。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基础,推动服务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鉴于数字经济具有绿色属性,能为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新途径,加之数字经济大发展背景下新质生产力依靠数字经济推动服务业绿色转型已经具备现实基础,为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搭建完整理论分析框架,梳理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绿色转型的理论逻辑。随着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产业的新型经济形态,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态,可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绿色转型提供可行的路径机制:从现实案例看,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数字经济赋能物流业绿色转型;从理论分析看,新质生产力能够依靠数字经济所具有的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优势为服务业绿色转型提供关键支撑,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率、形成规模效应为服务业绿色转型提供可行路径。我国服务业绿色转型起步较晚,目前在理念、资金、技术、市场环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绿色转型,政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供配套的政策和措施:一是完善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二是强化服务业绿色转型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三是加大对服务业绿色转型的资金支持力度;四是培育和规范服务业绿色转型的市场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