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8)
2023(9152)
2022(7781)
2021(7019)
2020(5902)
2019(13189)
2018(12923)
2017(24579)
2016(13441)
2015(15542)
2014(15184)
2013(14604)
2012(13480)
2011(12233)
2010(12301)
2009(11521)
2008(11288)
2007(10329)
2006(8880)
2005(7546)
作者
(39087)
(32764)
(32700)
(30769)
(20793)
(15790)
(14637)
(12743)
(12504)
(11628)
(11220)
(11211)
(10407)
(10392)
(10384)
(10149)
(9621)
(9610)
(9552)
(9419)
(8259)
(8042)
(8021)
(7381)
(7335)
(7331)
(7320)
(7171)
(6784)
(6719)
学科
(59529)
经济(59467)
管理(44016)
(42088)
(35432)
企业(35432)
方法(31016)
数学(27877)
数学方法(27642)
中国(15175)
(14969)
技术(14507)
(14468)
业经(12313)
(11826)
地方(11653)
(11138)
技术管理(10218)
理论(9656)
(9655)
银行(9624)
(9557)
(9551)
金融(9550)
贸易(9544)
农业(9535)
(9349)
(9216)
(9203)
(8946)
机构
学院(191911)
大学(191407)
(80930)
经济(79398)
管理(76307)
理学(66060)
理学院(65399)
管理学(64429)
管理学院(64068)
研究(63626)
中国(47943)
(39616)
科学(38472)
(37427)
(33436)
(31456)
财经(29822)
(29496)
中心(29461)
业大(29347)
研究所(28647)
(27245)
农业(26326)
经济学(25331)
北京(24198)
(23792)
(23713)
师范(23488)
(23096)
经济学院(22963)
基金
项目(133275)
科学(105776)
研究(97229)
基金(96358)
(84522)
国家(83830)
科学基金(72362)
社会(63453)
社会科(60412)
社会科学(60396)
(54089)
基金项目(50289)
自然(45372)
教育(45330)
(44606)
自然科(44417)
自然科学(44399)
自然科学基金(43613)
资助(39751)
编号(37874)
成果(30648)
(30414)
重点(30070)
(29622)
创新(28654)
(28619)
课题(27516)
国家社会(27036)
教育部(25522)
科研(25185)
期刊
(83438)
经济(83438)
研究(55083)
中国(40078)
学报(31144)
(29123)
管理(28920)
(28893)
科学(27559)
大学(23730)
教育(22822)
学学(22350)
农业(19554)
技术(18855)
(17523)
金融(17523)
财经(15193)
经济研究(14450)
业经(13766)
(13138)
(11635)
统计(11415)
技术经济(11151)
(11077)
问题(10997)
科技(10490)
决策(9411)
商业(9029)
(8945)
(8720)
共检索到282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丽伟   郭俊华  
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内涵,构建了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7—2021年的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最后运用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以及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剖析地区差异、敛散性和障碍因子。研究结果发现: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区域差异明显。区域间差异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东部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σ收敛特征,全国及四大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β收敛特征,但收敛速度存在差异。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教育支出力度是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永穆   乔张媛  
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需建立相应指标体系指导其加快发展、统筹推进。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阐释,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实际情况,从理论基础、根本目标、基本原则和本质要求四个方面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初步构建反映新发展理念多维要求、体现新质生产力关键特征、符合新质生产力先进本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研究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有益尝试,力求为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测度标准和行动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洋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驱动因素。文章从理论层面阐述了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并基于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经过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仍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基于劳动力配置和资本配置的中介效应,即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优化劳动力配置和资本配置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以及东部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更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苑   聂长飞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文章在界定共同富裕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从“富裕”和“共同”两个方面构建了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测度了中国2001—2019年的共同富裕指数,进一步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驱动因素。研究结果显示,2001年以来,中国共同富裕水平虽然出现过小幅波动,但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共同富裕水平年均增长率为6.58%;同时,从内部构成来看,富裕水平和共同水平以及各分项水平总体均有提升,共同推动了共同富裕状况的改善;此外,从驱动中国共同富裕水平变化的主次因素来看,样本期内富裕水平的贡献率高达65.61%,远高于共同水平的34.39%,说明在研究期间,中国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有将近三分之二的贡献来自富裕水平的改善,且不同时期、不同分项指标的贡献率存在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忠贤  吴艳秋  
政府数据开放是实现新时代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举措,也是透明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信息价值,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广度、深度和效度三个方面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上海、贵州、北京、广东和浙江5个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数据开放程度不高,平台建设参差不齐,有待建立统一的一站式数据平台,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数据开放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党晶晶  王艳  孙斌  
文章以区域创新环境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M赋权法和熵权法对指标赋权,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我国30个省际区域与理想点的关联程度,以此为基础进行排序、分析;最后,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创新环境的差异性和变动趋势性以及创新环境与创新能力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检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奥  郭景福  武春友  
在对国内外有关于绿色增长评价体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构造绿色增长六大准则层,设置评价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与粗糙集相集成的指标约简方法,萃取出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熵-TOPSIS方法对中国2002—2015年绿色增长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中国未来绿色增长之路的前进方向和发展侧重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马光威   钟玉婷   钟坚  
主动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发展情况、发展水平及发展方向,对中国战略层面的研发布局至关重要,但目前尚未构建相对科学的指标体系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为此,基于对相关测度方式方法的探析,通过构建包含创新支撑、技术成果、成果应用和创新实践4个维度的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中国30个省份2020年人工智能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分析各省份在各维度以及综合测度的结果。结果表明:(1)各省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高低不一,与其经济体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总体而言具有区域不平衡、“东高西低”等特征;(2)创新实践维度对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贡献作用明显要高于其他3个维度,而创新支撑次之;(3)广东、北京、江浙、上海等东部沿海省份在4个维度的测度结果呈现出“强者恒强”的特征,而宁夏、新疆、青海等西北地区的人工智能发展较为滞后。据此,鉴于中国各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现状,提出应因地制宜地探索不同省份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建立健全差异化投入机制,同时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成果的研发激励力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美玲  黄文军  
文章构建跨国公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统计数据,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创新水平的提高是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决定因素,全球化风险的有效控制是跨国公司立足于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跨国公司竞争力具有区域差异性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烜  刘纯阳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从低碳经济的特征、影响因素,如经济、能源、环境和政策等方面,来构建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四个直辖市2013年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振环  李冬  
指出现场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性,设计了评价现场管理执行力的指标体系,并以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广义BCG矩阵模型对具体企业的生产现场管理执行力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找出了执行力水平差异背后的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骏  胡剑波  罗玉兰  
基于低碳经济理论中的碳源—碳汇分析框架,从生产、交通、建筑与居民生活碳源以及森林、绿地碳汇等方面构建了一套包含13项指标的低碳城市测度指标体系,应用该指标体系对国家确定的36个试点低碳城市进行了测算,发现厦门的低碳发展水平最高,济源的最低,利用聚类分析法将36个试点低碳城市分为了五类,对各类城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利斌  赵莉  
文章构建了由产业平均集中率、区位熵、集聚指数组成的产业集聚测度指标体系,以广西27个制造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比较了广西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和集聚速度,找出了广西集聚强化、集聚形成、集聚退化和集聚劣势产业。实证结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广西的产业集聚现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晓  
文章基于虚拟经济的内涵并考虑到与现有统计体系的有效对接,从虚拟经济活动规模和虚拟经济积累程度两个维度构建虚拟经济核算指标体系,并运用这些指标对美国虚拟经济进行实证测度,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有效测度美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管是从虚拟经济活动规模,还是从虚拟经济积累程度来看,美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提高,虚拟经济成为美国的核心经济;进一步从内在基础、内生动力、外部推力等方面分析了经济虚拟化的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海波  
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制度创新能力和两者的相互作用。本文构建了一套四阶层框架结构的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适合的评价方法——熵值法,并以江西省高技术产业为例对该指标体系做了实证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