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41)
2023(15472)
2022(12878)
2021(11640)
2020(9723)
2019(21605)
2018(21382)
2017(41346)
2016(22052)
2015(24241)
2014(23344)
2013(23133)
2012(20883)
2011(18622)
2010(19060)
2009(18218)
2008(18104)
2007(16427)
2006(14632)
2005(12845)
作者
(60215)
(50470)
(50286)
(47556)
(32068)
(24343)
(22544)
(19529)
(19062)
(17976)
(17116)
(17040)
(15912)
(15691)
(15634)
(15411)
(14759)
(14746)
(14564)
(14527)
(12414)
(12369)
(12305)
(11563)
(11399)
(11259)
(11227)
(11162)
(10117)
(10006)
学科
(99704)
经济(99590)
(97345)
(79970)
企业(79970)
管理(76010)
(47248)
方法(45882)
数学(36745)
数学方法(36490)
业经(32934)
农业(31527)
(29962)
中国(24123)
(21421)
财务(21406)
财务管理(21380)
技术(20635)
企业财务(20311)
(20176)
(18273)
贸易(18260)
理论(17888)
(17738)
(17114)
地方(16620)
(15982)
(15393)
(15339)
(14504)
机构
学院(319859)
大学(310829)
(141078)
经济(138717)
管理(131842)
理学(114669)
理学院(113652)
管理学(112212)
管理学院(111621)
研究(95760)
中国(77642)
(64360)
(62233)
(61914)
科学(54579)
财经(51678)
(48437)
业大(48194)
农业(47632)
(47081)
(46003)
中心(45521)
经济学(43438)
研究所(41181)
经济学院(39468)
财经大学(37992)
(37968)
经济管理(37634)
北京(37471)
(37085)
基金
项目(210301)
科学(169822)
研究(158498)
基金(155936)
(133067)
国家(131764)
科学基金(116777)
社会(106726)
社会科(101134)
社会科学(101110)
(84189)
基金项目(82357)
自然(72243)
教育(71981)
自然科(70724)
自然科学(70710)
自然科学基金(69565)
(67705)
编号(63869)
资助(61967)
成果(50048)
(48395)
(47467)
重点(46065)
(46005)
国家社会(44803)
创新(44484)
(44465)
课题(42531)
(42291)
期刊
(159748)
经济(159748)
研究(90091)
(63431)
中国(58808)
(51536)
管理(50792)
农业(42851)
科学(42741)
学报(42492)
大学(34255)
学学(32892)
业经(32823)
(32223)
金融(32223)
技术(28320)
教育(28069)
财经(26192)
经济研究(24158)
(23107)
(22617)
问题(21603)
技术经济(18746)
商业(16590)
世界(16227)
现代(15547)
(15343)
(15209)
农村(14912)
(14912)
共检索到467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龚斌磊   袁菱苒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则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本文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深入认识新质生产力内涵的重要抓手。本文关注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研究和实证研究:第一,在测度体系方面,回顾了以索洛余值、数据包络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为代表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传统测算体系,并对该体系的主要缺陷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变系数模型和新增长核算法等前沿方法,以技术创新导向、农业特征导向和多维目标导向为核心线索,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体系进行了重构,并以农业数智化技术为例,展示了新测度体系的应用。第二,在实证评估方面,本文从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梳理。一方面,对三类主要研究范式进行了归纳;另一方面,对简约式模型和结构式模型两大方法各自的优势、局限和应用场景进行了比较。此外,本文进一步对未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测度研究和实证评估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史丹   孙光林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标志、核心是创新,数据要素对于提升创新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我国2009—2021年制造业和服务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数据要素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对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制造业企业;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数字化变革和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调节效应表明,产业融合与数据要素会共同发挥作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在中、高产业融合区域的作用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在低产业融合区域的效果不显著。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沥幻   张金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对生产力的新质特征做出了高度概括,也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使用2012—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用实证方法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当用全要素生产率度量新质生产力时,劳动者高素质化、劳动工具数字化升级、劳动对象绿色化对新质生产力提升有显著影响,且这三方面因素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边际贡献递增趋势。从生产关系角度来看,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优势、企业间竞争激烈程度加强、企业间合作程度加深、政府的调控这四个方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正向促进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者高素质化、劳动工具数字化升级和劳动对象绿色化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会更加明显;高污染行业的劳动对象绿色化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低污染行业的劳动者高素质化和劳动工具数字化升级的推动力更加显著。这就要求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需关注地区或行业的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沥幻   张金昌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理论,对生产力的新质特征做出了高度概括,也为学术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理论,使用2012—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用实证方法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当用全要素生产率度量新质生产力时,劳动者高素质化、劳动工具数字化升级、劳动对象绿色化对新质生产力提升有显著影响,且这三方面因素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边际贡献递增趋势。从生产关系角度来看,国有企业的所有制优势、企业间竞争激烈程度加强、企业间合作程度加深、政府的调控这四个方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正向促进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者高素质化、劳动工具数字化升级和劳动对象绿色化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会更加明显;高污染行业的劳动对象绿色化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低污染行业的劳动者高素质化和劳动工具数字化升级的推动力更加显著。这就要求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需关注地区或行业的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伟,马瑞永,何元庆  
Based on the decomposing model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hange(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the paper analyses provincial productivity change during 1980~2003 years in China,and analyses convergence of provincial technical efficiency.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each province generally shows stronger growth situation in China.The growth of TFP mainly stems from the funct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exist very remarkable convergence during 1980~1995 years in provinces of China,but after 1995,technical efficiency convergence presented the downward tren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o take certain policy and measure to promote this kind of convergence trend.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家旭  
本文利用2000-201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测算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指数,结果显示,我国农产品流通整体效率在2008年之后出现下降趋势,其中技术变化指数下降较为明显,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有所提高,表明农产品流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制约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金凤  李平  贺旭玲  
本文通过对农业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多元化指数数据的分析,运用四个相关生产函数的测算,选择了最优的利于本文问题解决的生产模型。在最优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多元化指数进行分组,利用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计算全要素生产率以比较不同多元化程度公司的生产效率,从而分析多元化与农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关系,为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做出准确定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俊华  吴丹洁  彭海阳  
本文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测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其影响程度在区域层面呈现差异性,由大到小依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另外,本文还发现政府农业财政支出和金融发展均有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俊华  吴丹洁  彭海阳  
本文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法测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其影响程度在区域层面呈现差异性,由大到小依次是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另外,本文还发现政府农业财政支出和金融发展均有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霖  邓伟平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金融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金融发展水平短期内不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长期内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既是金融发展的短期原因,也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长期原因。鉴于农村金融具有"需求导向"特征,应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素质等方式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村金融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锋  马敬桂  胡琴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改善农业资源配置、加大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文章在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提出对应的研究假说,借鉴交互项和中介效应模型引入资源配置和经营规模作为影响机制变量,利用2008—2017年的中国30个省(市、区)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和广义矩估计实证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直接的提升效应,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营规模间接提高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控制内生性采用广义矩估计后上述结果仍然显著;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源配置(经营规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传导机制。研究结果不仅能够有助于理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莉   何格  
本文构建了一个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土地流转交易费用对劳动力城乡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下降时,土地将从种植能力较低的农户流转至种植能力较高的农户,且种植能力较高的农户将更多时间分配在农业上,种植能力较低的农户将更多时间分配在非农产业上,从而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本文使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以《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实施为外生政策变量,对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实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下降将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来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冠宇   马野青  
基于中国出口企业的微观数据,利用PSM-DID法考察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技术壁垒的实施短期内造成受限企业生产率下降,但在长期会倒逼生产率上升,总体呈现“先抑后扬”的动态特征。原因在于,遭受技术壁垒初期,企业生产率因盈利状况和融资能力恶化而降低,而后在创新激励作用下逐渐提高,且在本文考察范围内,创新激励效应占主导地位,使得总体影响为正。进一步分析发现,若受限企业为非高新技术企业、受限产品为企业非核心产品,则技术壁垒对企业生产率的倒逼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谷成  
文章在考虑人力资本要素和技术非效率的前提下,使用非参数的DEA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对1988-2006年中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估计和测算,通过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来寻找农业TFP增长的源泉。实证表明,1988-2006年中国农业TFP增长较为显著,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基本上是顺周期的,各个省区的TFP增长差异性则较为明显。从其内部构成来看,TFP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改善的作用则很有限。另外,是否考虑人力资本要素对农业增长的作用,会对TFP的估计产生较大影响。文章最终认为,应努力通过制度创新来消除农业技术扩散的各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霞  韩佩珺  
本文以四川为例,运用Hicks-Moorsteen指数法重新测度并分解了2006~2015年四川省各市(州)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探讨其变动情况与区域差异成因,进一步考察了农业TFP的收敛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TFP呈现正增长,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单一驱动力,以残余产出规模效率、残余混合效率损失为表征的制度约束仍存在。区域间TFP差异明显,然全省及各区域均具备条件β收敛特征,表明各市州发展差距正不断缩小,并将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实现相对稳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