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23)
2023(12840)
2022(10669)
2021(9613)
2020(7655)
2019(16875)
2018(16366)
2017(29603)
2016(15817)
2015(17283)
2014(16652)
2013(16119)
2012(15011)
2011(13935)
2010(14131)
2009(13209)
2008(12876)
2007(11414)
2006(10426)
2005(9580)
作者
(44956)
(37533)
(37287)
(35124)
(23680)
(17791)
(16699)
(14359)
(14187)
(13189)
(12764)
(12537)
(11985)
(11967)
(11583)
(11488)
(11087)
(10847)
(10717)
(10714)
(9368)
(9235)
(8977)
(8593)
(8471)
(8373)
(8365)
(8274)
(7587)
(7502)
学科
(70767)
经济(70713)
管理(47578)
(46159)
(36494)
企业(36494)
地方(23945)
中国(23845)
(21250)
方法(20881)
业经(18655)
数学(17026)
技术(16869)
数学方法(16855)
农业(14475)
地方经济(13681)
(13354)
(13236)
环境(12938)
(12793)
(12742)
(12715)
金融(12714)
(12714)
银行(12691)
(12605)
贸易(12590)
(12433)
(12087)
技术管理(11401)
机构
学院(222201)
大学(217319)
(92877)
经济(90938)
管理(82775)
研究(81907)
理学(69922)
理学院(69060)
管理学(67959)
管理学院(67532)
中国(62386)
科学(49634)
(47180)
(41123)
(40960)
中心(36954)
研究所(36902)
(36351)
(35669)
(32350)
师范(32061)
财经(31477)
业大(30189)
(30149)
北京(29930)
(28982)
(28437)
经济学(28019)
农业(27972)
师范大学(25533)
基金
项目(146300)
科学(116988)
研究(112183)
基金(103375)
(90128)
国家(89316)
科学基金(76724)
社会(72427)
社会科(68750)
社会科学(68737)
(60093)
基金项目(53705)
教育(50262)
(49583)
编号(46108)
自然(46057)
自然科(44994)
自然科学(44986)
自然科学基金(44136)
资助(40068)
(38817)
成果(37288)
重点(33897)
(33712)
课题(33239)
发展(31716)
创新(31700)
(31188)
(30889)
国家社会(30272)
期刊
(112788)
经济(112788)
研究(70102)
中国(53463)
(35626)
管理(33943)
教育(31724)
科学(31683)
学报(31098)
(30157)
农业(24959)
大学(23925)
(23277)
金融(23277)
学学(22099)
业经(21151)
技术(21110)
经济研究(18383)
财经(15160)
问题(14143)
(13633)
(13335)
科技(12602)
图书(11807)
技术经济(11696)
(11523)
论坛(11523)
商业(11397)
(11199)
资源(10660)
共检索到354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昊雯   李正风  
作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全球科技发展新趋势,开放科学倡导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的自由、开放、合作、共享,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知识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逻辑不谋而合,将是孕育新质生产力以抢占科学中心与创新高地的关键,也是世界各国争相角逐的全新赛场。中国近年来在开放科学方面取得跨越式进步,必须看到仍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探讨开放科学对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具体作用并分析适合中国的开放科学治理模式。通过文献调研与比较分析方法,梳理和明确开放科学推动科研范式产生质变的重要意义,选取欧盟“地平线计划”、美国开放科学中心(COS)与中国OSID开放科学计划等实践为代表性案例,从规划政策、技能培训、评价体系与投入格局等方面对比不同开放科学模式的差异。透过科学治理视角发现,欧盟发展开放科学兼具宏观顶层设计与微观评价体系改革,从政策规划入手搭建起包括技能培训、评价体系与投入格局在内的完整开放科学发展网络,官方主导的统一性与各国共赢的协调性特征突出;COS强调多元投入与广泛参与的开放格局,以其OSF平台为核心依托形成一整套开放科学推广与实践模式;OSID以国家公益计划的方式先行尝试,有着良好的政策支持力度与期刊参与度,但存在布局完整性低与市场灵活性差等不足。在比较国际上不同开放科学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可通过加强科技规划、培养专业人才、完善评价体系和优化资助结构等途径构建中国式开放科学治理体系,以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洪俊杰   孙乾坤  
高水平开放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动力,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展现出较强韧性与活力,正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更多全球要素和创新成果进入中国市场,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水平开放可从推动技术创新与跨国合作、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深化分工、优化供应链结构和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等理论层面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但由于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我国的开放发展还面临着国外打压、制度型开放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以及高端要素短缺等困境。对此,我国可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扩大制度型开放,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加快对外贸易数字化转型等措施,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杰   徐楠  
为揭示碳排放权交易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为空间资源整合及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提供理论参考,从绿色高质量发展体系视角切入,系统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将中国政府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视作准自然实验,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居民生活与绿色发展4个维度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论如下:(1)碳排放权交易显著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2)碳排放权交易通过推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生活水平改善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3)碳排放权交易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效应存在自东部、中部、西部梯度递增的区域异质性;(4)碳排放权交易对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本地—邻地”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根据实证结论,从有序渐次拓展碳排放权交易范畴、因地制宜规划差异化碳排放权交易实施制度、促进区域空间协同联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中  
<正> 随着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深入,数据赋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建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与部署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与思想指导,文章从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出发,分析了学校如何运用好新质生产力这个新的抓手,创新德育教育的机制与模式,加强新质生产力有关内容的研究与教育,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开发德育课程和德育活动,作为学生创新精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创新人才培养大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原磊   张弛  
<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把握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正值我国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际——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大国竞争加剧,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现象新趋势。
关键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焦烜   高超民   姜亚彩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力推进数智化转型已成为审计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首先阐述了新质生产力和审计数智化转型的内涵和特点,并构建“要素系统→技术系统→场景系统”三维分析框架,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审计数智化转型的内在机理。其次,从审计范围、审计地点、审计时间、审计方法四个方面分析新质生产力对审计数智化转型的具体作用和效果。最后,针对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审计数智化转型面临的现实困境,分别提出夯实数据质量与安全保障基石、完善数智化审计制度框架以及加强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的优化策略,以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江涛  
职业教育对民族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基础的中部和下部”支撑作用,是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外界提出了产业、科技、人才和绿色理念等维度的本体性诉求,职业教育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可为阈度以及民族地区产业和职业教育的实然状况,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必须坚持融合性、超越式、特色化、数智化、联动性的发展逻辑,因地制宜地构建与民族地区社会实然高度自洽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和进阶取向。实践中,要推进“四链融合”,把职业教育融入“新质产业”发展;要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新质技能人才”;要突出研发驱动,汇入“新质创新”链条;强化思想护航,营造“新质文化”氛围;树立全局思维,构建“新质发展”机制。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冬林   丁文龙  
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主导下的新生产力形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文本数据和国家出台的相关科技创新规划中划定的关键核心技术明细,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实证检验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核心技术能够显著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和价值链位势来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化程度在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此外,在高竞争行业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高数字化转型程度、高技术多元化程度的企业中,关键核心技术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显著。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政府既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又要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企业价值链位势攀升,还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各类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环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绍东   李靖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其特点在于创新,而激发创新潜能需要理性包容的人文精神。人文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中介环节是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收入分配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继承和弘扬人文精神,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以“公天下”的共有理念引导先进优质劳动资料顺畅流通;在收入分配关系上,以“均贫富”的共享理念激发劳动主体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上,以“等贵贱”的共治理念促进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三方面综合起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凝聚起磅礴的人文力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剑林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阐明了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提出了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和调整经济布局、形成若干带动力强且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等新观点,这是我国区域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这一成果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思想方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社会和谐的目标追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铁成  
<正>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而要搞清楚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生产力。从哲学的角度看,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自然界获得生活资料的能力,它有三个构成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力是人们制造物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包括资本品、劳动力、土地三个生产要素。研究新质生产力要以哲学的生产力为指导,以经济学的生产力为依托,重在生产要素的形成和积累。不能把新质生产力停留在哲学概念上,也不能把新质生产力混同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等。
关键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戴翔   刘长鹏   成鹏东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而开放条件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国内国际层面新型生产关系。具有对内制度创新与对外国际经贸规则嵌入双向协同特征的制度型开放,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适应性调整,因而能够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理论分析为先导,在创新性测度2013—2022年中国省域制度型开放水平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开展计量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制度型开放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从作用机制来看,制度型开放主要通过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强化技术创新激励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途径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第三,在制度型开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地区政策执行力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第四,制度型开放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积极影响,不仅呈现一定的异质性特征,而且在空间上还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鹏   靳开颜  
新质生产力以新产业发展为主导,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它既是指引产业格局发展的核心生产力,也是提升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应用的广泛普及,需要广纳科技人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同时,需要构建高效的制度框架,统筹好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产业的关系,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做好牵引与衔接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化的现状,中国需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进而推动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未来,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中国经济将更好地适应与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真正实现数字化经济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鹏   靳开颜  
新质生产力以新产业发展为主导,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它既是指引产业格局发展的核心生产力,也是提升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应用的广泛普及,需要广纳科技人才,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同时,需要构建高效的制度框架,统筹好新质生产力与未来产业的关系,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做好牵引与衔接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化的现状,中国需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进而推动未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未来,通过不断的创新实践,中国经济将更好地适应与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真正实现数字化经济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