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07)
2023(17015)
2022(13947)
2021(12655)
2020(10412)
2019(23028)
2018(22354)
2017(41884)
2016(23098)
2015(25330)
2014(24729)
2013(24458)
2012(22540)
2011(20184)
2010(20465)
2009(18920)
2008(18876)
2007(17107)
2006(15355)
2005(14100)
作者
(68240)
(56975)
(56691)
(53109)
(36289)
(27289)
(25309)
(22117)
(21548)
(20335)
(19511)
(18957)
(18367)
(18282)
(17722)
(17373)
(16853)
(16833)
(16475)
(16463)
(14479)
(14035)
(13805)
(13018)
(12838)
(12731)
(12692)
(12588)
(11386)
(11368)
学科
(104220)
经济(104122)
(92853)
(82860)
企业(82860)
管理(80434)
方法(38618)
业经(33741)
(32132)
数学(29464)
中国(29423)
数学方法(29245)
(29132)
地方(26326)
技术(24209)
农业(23303)
(21251)
财务(21226)
财务管理(21205)
企业财务(20157)
(19771)
(19022)
贸易(19003)
(18432)
(17754)
理论(17598)
(17314)
(16993)
(16676)
环境(16368)
机构
学院(330898)
大学(322576)
(139405)
经济(136800)
管理(129178)
研究(114421)
理学(110264)
理学院(109032)
管理学(107533)
管理学院(106907)
中国(88085)
科学(70411)
(69298)
(63486)
(61924)
(58880)
研究所(53251)
(52902)
中心(51741)
业大(51415)
农业(49926)
财经(48662)
(44205)
北京(43596)
(41622)
(41610)
(41370)
经济学(41347)
师范(41108)
(37641)
基金
项目(218426)
科学(173348)
研究(158607)
基金(157187)
(138932)
国家(137630)
科学基金(118268)
社会(102583)
社会科(97415)
社会科学(97394)
(88960)
基金项目(83355)
自然(76106)
自然科(74406)
自然科学(74386)
(73595)
自然科学基金(73127)
教育(71596)
编号(62765)
资助(62293)
(52793)
(50450)
重点(50096)
成果(48543)
(46964)
(46947)
创新(46509)
课题(44505)
国家社会(42600)
发展(41965)
期刊
(161993)
经济(161993)
研究(96133)
中国(72766)
(59034)
管理(54487)
学报(52006)
(50197)
科学(49720)
农业(40775)
大学(39234)
学学(37325)
教育(36641)
技术(32822)
(31468)
金融(31468)
业经(29615)
经济研究(25394)
(24978)
财经(24408)
(21285)
问题(21074)
技术经济(19826)
科技(17846)
商业(16780)
(16506)
现代(16190)
世界(15875)
(15550)
资源(15219)
共检索到510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冬林   丁文龙  
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主导下的新生产力形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文本数据和国家出台的相关科技创新规划中划定的关键核心技术明细,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实证检验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核心技术能够显著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和价值链位势来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化程度在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此外,在高竞争行业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高数字化转型程度、高技术多元化程度的企业中,关键核心技术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显著。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政府既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又要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企业价值链位势攀升,还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各类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环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辜胜阻  吴华君  吴沁沁  余贤文  
核心技术是在技术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技术,其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门槛、长周期、人才密集与颠覆性等特征。推动核心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与抢占全球科技发展先机。提升我国核心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是加快改革,深化有利于激发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创新,构建既以企业为主体、又充分发挥大学知识创新作用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支持核心技术创新的财税体系和金融体系,培育和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在开放合作中推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推进全球技术治理体系的建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江晓林  孙辉  
本文选择芯片行业巨头英伟达藉由“市场先制行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单案例探索。研究发现:英伟达从进入行业到深耕行业再到引领行业,依靠先于市场变化的突破性创新,依次形成了企业自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用创新平台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演进节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开发用户和关键核心市场3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进而从后发企业发展成在位企业再演变成为领军企业。提出“市场先制行动”的多维构念,刻画出后发企业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行突破性创新的演化过程模型,揭示出“核心用户”和“关键市场”才是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形成“卡脖子”优势的原因。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鹏   张路阳  
<正>新质生产力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动力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
关键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孟雪辰  占迎  周吉峙  
为避免陷入因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产业关联的上游制造业新企业进入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造成的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窘境,尝试从行业层面探索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效应的外部性。利用我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研发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构造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跳跃性量化指标,以分配系数衡量不同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实证检验其如何影响新企业进入。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利于新企业进入,尤其是产业关联度高的上游企业,主要影响机制为使得产业关联度高的上游企业需求获取效率降低、技术转换频率增加,产生需求获取成本与技术转换成本吓阻效应;而且,中西部、高市场化水平的地区与低沉没成本、高规模经济的行业会受到更为显著的进入抑制作用,尤其长江经济带技术突破的新企业进入抑制力度远远高于样本总体平均水平。为了坚决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从优化重点区域高技术产业空间布局、鼓励新进企业与在位企业开展创造性合作、建设创新要素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与行政审批改革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磊华  何海燕  常晓涵  袁伟  
大国战略博弈与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背景下,推动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意义重大。以《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实施的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军民深度协同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发现,军民深度协同有助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当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其它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军民深度协同通过提升军地联合技术研发能力与军民两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缓解军民协同企业创新资源压力等“三轮驱动”机制,助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研究发现,军民深度协同可以助推军转民企业与民参军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结论对推进军民一体化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龚红  李昌昊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企业正面临由贸易之争转变为科技实力之争带来的“卡脖子”技术困境。基于突破“卡脖子”技术的现实问题,以中国上市公司发明专利为数据集,分析企业知识开发模式对关键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创新模式与外部创新模式均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突破具有促进作用,但相比之下,外部模式产生的影响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强度在知识开发与衍生技术之间起促进作用;选择外部知识开发模式不仅有利于衍生技术数量增长,而且有助于专利质量提高;衍生技术的成果转化会反馈新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高效选择创新路径,实现“卡脖子”技术突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岩   苏路通  
技术研发是企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根本途径,众多企业同时开展独立与合作研发活动,两类创新活动及其协同效应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存在显著影响。基于知识基础理论,利用中国ICT产业2005—2020年发明专利数据,探究企业多元研发模式协同性、内部知识资源与能力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企业独立与合作研发模式互补性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存在促进作用,而平衡性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存在负相关关系,两类研发模式协同性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中介两类研发模式互补性和平衡性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间的关系;(3)企业技术知识基础广度和深度负向调节研发模式互补性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间的关系,但会缓解平衡性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之间的负向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理论,为ICT企业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动态调整研发策略,从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杰   徐楠  
为揭示碳排放权交易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为空间资源整合及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提供理论参考,从绿色高质量发展体系视角切入,系统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将中国政府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视作准自然实验,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居民生活与绿色发展4个维度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论如下:(1)碳排放权交易显著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2)碳排放权交易通过推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生活水平改善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3)碳排放权交易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效应存在自东部、中部、西部梯度递增的区域异质性;(4)碳排放权交易对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本地—邻地”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根据实证结论,从有序渐次拓展碳排放权交易范畴、因地制宜规划差异化碳排放权交易实施制度、促进区域空间协同联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阔   曲植   时运通   郜栋玺  
提升民营企业关键数字技术突破能力,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本文将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其对民营企业关键数字技术突破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后,民营企业在数字领域的关键技术专利显著增长,这一效应在财政压力大、银行竞争度低、教育投入多、交通基础设施弱的地区和高新技术行业更为凸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激发了关键数字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即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有效缓解流动性约束,并通过人力资本效应、信息资源效应、数字战略效应实现关键数字技术突破。本文为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的数字创新效应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为进一步掌握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李浩源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竞争加剧,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演化实现从“旧质”到“新质”的能级跃迁过程中展现出的“以质促新”的核心要义,意味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质”的锚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的日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优势。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飞  
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需聚焦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数字经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应加快培育和形成城市群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型劳动者,并完善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保障。
关键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学钢   李志远  
全面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赋能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应有之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剧的历史交汇时刻,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跃迁方向,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将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剖析了二者在创新驱动、数智赋能、绿色低碳、质效提升及供需匹配方面的内涵一致性;进一步从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及新动能等维度阐发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认为,数据要素应用、新旧动能转换、公平效率矛盾及旅游产业新生态是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亟待思考的关键性问题;应从创新、制度、主体及保障等多元路径协同发力,切实提升旅游业发展动能,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最大效力。最后,对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展望,指出规避“概念炒作”、平衡“新质”与“旧质”关系,厘清权力清单和管理边界是热研究背后应关注的冷思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德麟   蒋丽球   欧阳桃花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对科技竞争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中国技术创新的新阶段,复杂产品后发企业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的重要创新主体。本文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研究铁建重工研制盾构机的过程。研究发现,后发企业聚焦突破两类关键核心技术:可靠性关键核心技术和原理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这两类关键核心技术所需的创新要素组合分别为面向市场应用的成长式创新要素组合和面向技术研发的攻关式创新要素组合。两类创新要素组合以及“双向链接”机制是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进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关键。本文揭示了创新要素组合对后发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作用机制,丰富了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理论。同时,本文对中国后发企业通过创新要素组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婷  郭立宏  董建卫  
从解决高端医疗设备企业上游协作困境的现实需要入手,以2015—2021年有风险投资(VC)背景的高端医疗设备企业为样本,利用中国高端医疗设备批准注册信息和专利数据,构造高端医疗设备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数据集,探讨了VC机构帮助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VC机构通过构造包含高端医疗设备行业上游企业的投资组合,能有效帮助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具体表现为帮助企业开发具有国产替代性质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地理邻近性、VC机构联合投资均能强化包含上游企业的VC投资组合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