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43)
- 2023(13762)
- 2022(11685)
- 2021(10902)
- 2020(9123)
- 2019(20783)
- 2018(20333)
- 2017(37819)
- 2016(20489)
- 2015(23315)
- 2014(22645)
- 2013(22434)
- 2012(20683)
- 2011(18791)
- 2010(18886)
- 2009(17934)
- 2008(17727)
- 2007(16051)
- 2006(13830)
- 2005(12361)
- 学科
- 济(86219)
- 经济(86151)
- 管理(58504)
- 业(56713)
- 企(45426)
- 企业(45426)
- 方法(38666)
- 数学(33970)
- 数学方法(33672)
- 中国(26528)
- 农(25050)
- 财(20415)
- 贸(19440)
- 贸易(19426)
- 易(18945)
- 业经(18717)
- 制(16898)
- 学(16857)
- 技术(16694)
- 农业(16195)
- 地方(15894)
- 银(14187)
- 银行(14146)
- 行(13609)
- 融(13201)
- 金融(13199)
- 环境(12972)
- 和(12924)
- 理论(12821)
- 务(11659)
- 机构
- 学院(293068)
- 大学(292790)
- 济(128176)
- 经济(125749)
- 管理(110083)
- 研究(104376)
- 理学(94305)
- 理学院(93254)
- 管理学(91733)
- 管理学院(91185)
- 中国(79535)
- 科学(62349)
- 京(62124)
- 财(56469)
- 所(52976)
- 农(50565)
- 研究所(48226)
- 中心(47134)
- 财经(44969)
- 江(43384)
- 业大(42714)
- 经(40999)
- 经济学(40836)
- 农业(39938)
- 北京(39490)
- 范(38459)
- 师范(38111)
- 院(37292)
- 经济学院(36851)
- 州(34429)
- 基金
- 项目(193792)
- 科学(152858)
- 研究(142834)
- 基金(140893)
- 家(123517)
- 国家(122543)
- 科学基金(103978)
- 社会(92385)
- 社会科(87681)
- 社会科学(87659)
- 省(75084)
- 基金项目(73451)
- 教育(65556)
- 自然(64929)
- 划(63574)
- 自然科(63495)
- 自然科学(63471)
- 自然科学基金(62348)
- 资助(57379)
- 编号(57030)
- 成果(46376)
- 重点(44374)
- 部(43703)
- 发(43233)
- 创(42644)
- 创新(40178)
- 课题(40068)
- 国家社会(39340)
- 教育部(37463)
- 科研(37107)
共检索到439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自然 马原 杨玉玲
本文基于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及创新基础设施共3个子系统29个具体指标,采用熵权法核算中国新型基础设施指数,并根据达格姆基尼系数、重心法以及马尔可夫链方法刻画新型基础设施及组成部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演进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新型基础设施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逐渐形成以东部沿海地区及四川为密集区的双核心结构,总体空间差异的最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次之,超变密度差异最小。重心以向西南方向迁移为主,发展水平存在路径依赖,但随着跨期延长,低水平省份在跨期3年后呈跨越式迁移。本文的研究为掌握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段钢 刘贤铤 黄悦
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推动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检验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高企业数据要素利用水平和促进数字金融发展两个方面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低融资约束的企业、高技术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的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更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君 周林
近年来,国家提出加快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在建设城市的同时也注重农村建设,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建设,实现农村和城市的一体化发展。回顾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历史变迁和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设置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相关变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寻找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采用1994~2010年的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得出农村基础设施在交通方面的投资收益率最大,效果最好,而在能源方面的投资收益率最小,效果最差;然后结合Markowitz投资组合理论找出最优投资组合,根据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政策目标,测算出在最优投资组合下2018年将达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莉 张旺 马倩 张华
新基建是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目前,我国大力推进"新基建"建设。准确识别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投资价值,是项目投资管理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分阶段实物期权,设计基础设施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建设期的延迟期权和运营期的扩张期权两种投资选择,并建立相应的投资价值评估的二叉树模型,充分挖掘未来不确定性和决策灵活性的价值。本文以实际输变电工程项目为例进行模拟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采用实物期权方法对项目价值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采用灵活策略适应未来投资的不确定性,可以获得比传统投资方法更高的投资价值。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茗尹 张继刚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城乡规划和建设迎来了由增量发展向存量发展的结构性调整机遇。随之,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也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社会性基础设施是指交通、给排水、能源、防灾等工程性基础设施之外的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设施。本文结合目前城乡发展的现实背景和政策要求,针对当前社会性基础设施的现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划策略。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乡规划 社会性基础设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劲 吴丰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不断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从跟踪、集成式向原始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范式转变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出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建设逻辑须从创新驱动发展演进为更强调通过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突破来引领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创新引领发展。基于这一逻辑转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须不断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从跟踪、集成式向原始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范式转变,基于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尤其是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实践中,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培育以先导能力为核心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围绕产业创新强化创新联合体建设,以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基础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丹丹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农村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基础设施通过要素直接投入和外溢效应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人口素质提升、改善生态环境,进而对乡村振兴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针对目前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三农 乡村振兴 农村基础设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杜振华
"互联网+"的发展使国民经济各领域对信息基础设施产生新的更高需求,要求信息传播速度更快、网络性能更稳定、存储信息更安全、价格更为低廉。我国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使"互联网+"的能量难以充分发挥出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数字鸿沟不断扩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且缺少群众的支持,使我国出现了信息化快速发展与信息化应用水平排名呈下降趋势的矛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应引入PPP模式,将其作为全民配合的行动,尽快制定《信息通信法》。
关键词:
“互联网+” 信息基础设施 网络强国战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惠君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的突破口。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正是为实现"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中国与中亚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必要而可行,并且空间巨大。本文基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视角,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国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惠君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的突破口。交通基础设施先行正是为实现"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奠定基础。中国与中亚地区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必要而可行,并且空间巨大。本文基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视角,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国与中亚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及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郑燕霞
非洲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了非洲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成为非洲各国领导人的共识和政府政策的努力方向。非洲各国已积极开展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积极呼吁国际社会帮助改善其基础设施状况。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将大力推动非洲大陆的互联互通,提出中国和非洲共同打造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三大网络,即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非洲区域网络,为中非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非洲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 中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晓妍 张惠元
劳动者的精神特质既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劳动者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精神力量。劳动者的精神特质是全面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视角。从价值维度看,探究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劳动者的精神特质,对于全面把握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中的劳动者要素,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从内涵维度看,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劳动者的精神特质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可以凝练为:胸怀祖国、一心为民的爱国精神,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精益求精、技艺高超的工匠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合作的协同精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从实践维度看,需要从政策引导、现实需求、人才培养、社会熏陶这四个方面形成合力,探寻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涵养劳动者精神特质的实践路径,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劳动者 精神特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魏瑞华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财务数智化转型,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和数据驱动,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和创新能力。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文章详细阐述财务数智化转型的关键要点,包括技术生产力、要素生产力、融合生产力、协作生产力和开放生产力五个维度,并探讨具体的实现路径,如自动化财务流程、整合多源数据信息、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等。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财务数智化转型,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资源配置的精准性,也可以为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支持。结论强调,财务数智化转型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诗瑶 石智雷
本文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建交叠DID模型,考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高试点地区农户经济作物种植占比,提高幅度约3.6个百分点。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异质性稳健统计量、剔除特殊样本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方法验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种植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对于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家中没有老人的农户以及东部地区的农户更为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强农户社会资本和缓解融资约束三个渠道影响农户种植结构。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户带来与市场对接的契机,应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基础设施与农业生产经营的融合,引导农户合理配置家庭生产要素,让信息化红利惠及更多农户。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文英 杨燕英 徐丰
本文以北京农村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入户问卷调研等方法,经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农村基础设施还存在城乡统筹不足、"民生设施"和"环境设施"建设滞后、运营维护不到位、设施利用效率低下、农民满意度较低、运营维护长效机制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多元化建设模式和多形式运维模式、形成稳定的专业化队伍和专项资金的配套措施建议以及进一步加大农民参与力度以提高农民满意度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