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9)
2023(10852)
2022(8716)
2021(7914)
2020(5905)
2019(13141)
2018(12495)
2017(22895)
2016(12302)
2015(13519)
2014(13067)
2013(12779)
2012(12102)
2011(11173)
2010(11438)
2009(10531)
2008(10346)
2007(9481)
2006(8686)
2005(8020)
作者
(35707)
(30122)
(29826)
(27938)
(18934)
(14212)
(13186)
(11448)
(11381)
(10593)
(10250)
(9942)
(9665)
(9629)
(9273)
(9151)
(8834)
(8638)
(8564)
(8426)
(7499)
(7311)
(7267)
(6856)
(6809)
(6768)
(6645)
(6626)
(6030)
(6009)
学科
(57152)
经济(57116)
(37677)
管理(36391)
(29039)
企业(29039)
中国(20746)
地方(19929)
(18665)
业经(16471)
技术(15912)
方法(15147)
农业(12981)
数学(12050)
数学方法(11921)
(11520)
(11019)
银行(10997)
地方经济(10992)
技术管理(10937)
(10796)
(10765)
金融(10764)
(10481)
(10131)
贸易(10116)
环境(9931)
(9713)
(9671)
(9283)
机构
学院(176357)
大学(171056)
(75382)
经济(73836)
研究(66590)
管理(64815)
理学(54254)
理学院(53597)
管理学(52835)
管理学院(52488)
中国(50745)
科学(39389)
(37592)
(33579)
(32883)
(30736)
研究所(30165)
中心(29552)
(29016)
(25559)
师范(25326)
财经(24854)
业大(24725)
(24473)
北京(24249)
(23653)
农业(23568)
经济学(22603)
(22446)
(21222)
基金
项目(114006)
科学(90745)
研究(88615)
基金(79242)
(69090)
国家(68384)
科学基金(58313)
社会(57054)
社会科(54135)
社会科学(54127)
(47898)
基金项目(40940)
教育(39396)
(39064)
编号(36192)
自然(33882)
自然科(33095)
自然科学(33090)
自然科学基金(32474)
(32458)
资助(30248)
成果(29301)
(27382)
课题(26962)
发展(26644)
重点(26302)
(26169)
创新(25693)
国家社会(23832)
(23758)
期刊
(94123)
经济(94123)
研究(57651)
中国(45095)
(31108)
管理(27884)
教育(26480)
科学(25065)
学报(24836)
(23377)
农业(21675)
(19797)
金融(19797)
大学(19440)
业经(18032)
学学(18011)
技术(17839)
经济研究(15060)
财经(11947)
问题(11947)
(11807)
科技(10601)
(10582)
技术经济(9967)
(9270)
论坛(9270)
商业(9205)
(8929)
现代(8632)
世界(8621)
共检索到288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彭绪庶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时代最新科技产业化的产物,代表了生产力发展方向和趋势,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生产力代际革命和生产力跃迁的体现。颠覆性创新引致主导技术体系变更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前提,产生通用目的技术和发生科技革命分别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充分条件和时代条件,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完善的科技转化应用制度体系加以保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创业融合,搭建技术转化渠道;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促进数据、科技人才和科技金融三类要素高效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李浩源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竞争加剧,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演化实现从“旧质”到“新质”的能级跃迁过程中展现出的“以质促新”的核心要义,意味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质”的锚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的日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优势。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震   周云帆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形成的,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超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应对外部科技封锁和复杂国际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关键。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将大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发展,也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与支撑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敬勇   邹韫   薛丽达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兴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为主要引领与支撑,通过科学突破、技术变革驱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实践结果。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尚面临技术供给相对不足、人才匮乏、主体合作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等多方面问题。基于此,本文围绕国家审计的威慑监督机制、协作治理机制、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创新发展机制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根据新质生产力的“新质”特征,强调国家审计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着力点。最后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发挥监督合力、大力发展数字技术以及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四个角度提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王伟   穆思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王伟穆   穆思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冠宇   张震宇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产业为载体的新型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更是促进社会财富合理分配、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重要手段。面对新一轮技术变革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衡、全球经济转型、财富分配不均等一系列现实挑战,本研究提出了综合策略路径,包括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模式、平衡财富分配、培养战略人才、协同发展速度。为落实这些措施,需要国家、企业与社会的协同合作,通过深化系统性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综合施策,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李雪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由于生产关系自身的相对稳定性,生产关系的调整可能与生产力的发展不同步,从而形成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此,应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强化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综合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李雪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由于生产关系自身的相对稳定性,生产关系的调整可能与生产力的发展不同步,从而形成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此,应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强化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综合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紫青   张颖熙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升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驱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文化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质着手,综合性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表现为以新技术加速文化旅游业的生产方式变革、以新型要素重构文化旅游业的生产关系、以结构创新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质量。新质生产力对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和新型生产组织形态的生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充分实现主导产业、融合产业以及潜在关联产业间的相互联动,并赋予文化旅游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能力。为此,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文化旅游业的效率与质量;不断丰富模式创新,提升文旅消费体验与产品供给;持续实现结构创新,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价值,以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互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王文凯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一、二产业比重之和,对GDP的贡献率更是超过了60%。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的发展目标。鉴于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推动服务业实现质量至上、效益优先是整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那么,如何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呢?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有鉴于此,本文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出发,在梳理新质生产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基础上,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和不足进行说明,并着重论述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提出新质生产力赋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集中在品质化、数字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五个方向。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化科技要素支撑、强化制度要素支撑、强化数字经济支撑、强化开放要素支撑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春明  
为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本刊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助推贸易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培养高质量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撰文阐述为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如何强劲推动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晓燕   韩一军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深入探讨了粮食产业发展中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升级,推动粮食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组织优化、经营增效、韧性增强和安全发展,从而实现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结合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前沿技术发展滞后、高水平人才支撑不足、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协同不足以及科研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四大重点方向:核心技术集成创新、不同层次科技人才梯队优化建设、不同类型组织体系的协同创新以及重点区域基础设施的改善升级。最后,从顶层设计、重点任务支撑和政策支持三个角度,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