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7)
- 2023(9148)
- 2022(7414)
- 2021(6900)
- 2020(5312)
- 2019(11420)
- 2018(11156)
- 2017(19068)
- 2016(10512)
- 2015(11420)
- 2014(10621)
- 2013(9577)
- 2012(8400)
- 2011(7439)
- 2010(7650)
- 2009(6932)
- 2008(6509)
- 2007(5731)
- 2006(4967)
- 2005(4084)
- 学科
- 管理(31237)
- 济(30335)
- 经济(30304)
- 业(29628)
- 企(24495)
- 企业(24495)
- 技术(12797)
- 农(11717)
- 中国(11447)
- 方法(10375)
- 业经(9779)
- 理论(9757)
- 技术管理(9285)
- 教育(8824)
- 教学(8694)
- 数学(8297)
- 数学方法(8134)
- 财(7737)
- 农业(7727)
- 制(6836)
- 地方(6426)
- 贸(6187)
- 贸易(6176)
- 学(6077)
- 易(6009)
- 银(6007)
- 银行(5988)
- 学法(5877)
- 教学法(5877)
- 行(5783)
- 机构
- 学院(129683)
- 大学(124778)
- 济(47792)
- 管理(47041)
- 经济(46597)
- 研究(42270)
- 理学(39693)
- 理学院(39296)
- 管理学(38506)
- 管理学院(38268)
- 中国(31712)
- 京(25836)
- 科学(24901)
- 财(22020)
- 江(21402)
- 农(20391)
- 所(20031)
- 中心(19640)
- 技术(18948)
- 范(18888)
- 师范(18685)
- 业大(18309)
- 研究所(17949)
- 州(17305)
- 财经(16786)
- 职业(16663)
- 院(16296)
- 北京(15877)
- 农业(15714)
- 经(15272)
- 基金
- 项目(88580)
- 研究(71265)
- 科学(69722)
- 基金(59937)
- 家(52068)
- 国家(51536)
- 科学基金(44480)
- 社会(43371)
- 社会科(41006)
- 社会科学(40999)
- 省(38156)
- 教育(35447)
- 划(30956)
- 编号(30907)
- 基金项目(30619)
- 自然(26246)
- 自然科(25680)
- 自然科学(25674)
- 自然科学基金(25184)
- 成果(24624)
- 课题(22885)
- 资助(22733)
- 创(22714)
- 创新(21234)
- 重点(20795)
- 年(20163)
- 发(20079)
- 项目编号(18562)
- 部(18355)
- 制(18101)
共检索到203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志明 郭高萍 徐兰
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经典理论和习近平经济思想对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提供了理论指导。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养现场工程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支撑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和现实需要。针对当前现场工程师培养存在的供需错位、范式缺失、效能不足等问题,构建量增质升的培养体系、创新生态协同的培养机制及场景化协作学习范式,成为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倪坤晓
深化农村改革是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的内在逻辑,解析了新质生产力给生产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以及农村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上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创新,深化农村改革能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推动农村改革手段创新,新产业推动农村改革任务聚焦,新要素推动农村改革深度拓展。然而,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进程中仍面临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存在短板,城乡融合发展存在制度性障碍的现实困境。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强化服务理念、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数字引领、推动农村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聚焦县域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三个方面优化发展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丹 叶萍
从政策逻辑、产业逻辑、实践逻辑、教育逻辑四个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体现,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是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存在诸多困境:顶层设计不完善,校企合作不深入,“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薄弱,教学改革比较滞后以及评价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推进路径为: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校企深度合作新生态,提升“双师型”教师整体水平,深化教学和课程改革,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郝彬凯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高质量利用外资能够成为支撑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重要力量。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要素理论视角看,高质量利用外资能够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促进劳动资料的迭代升级,推动劳动对象的深刻变革。从中国利用外资实践来看,高质量利用外资能够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发展动能,通过外资企业技术溢出集聚高端要素,通过创新驱动搭建协同网络,通过人才引领释放能动价值,通过金融赋能畅通资本循环。与此同时,高质量利用外资支撑新质生产力涌现还面临外资的产业结构和来源结构失衡、外资研发管理机制不健全、大国博弈限制要素流动、营商环境仍存优化空间等现实挑战。应当进一步强化内外资协同,提升科技创新力;推动多领域开放,增强要素吸引力;加快制度型开放,打造产业主平台;开展精准化服务,优化创新软环境,通过高质量利用外资更好更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关键词:
利用外资 新质生产力 内在逻辑 实践进路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傅元海 刘和健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产业层面就是“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1月31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明确将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指向是高质量发展,这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特别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骏 李长健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发展理论,亦有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功用。乡村社会处于深刻转型期,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绿色化发展和数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更可作用于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的制度突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等。加快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乡村竞争力,应从思路转变、路径改良、具体措施和制度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相应提升,以期使乡村更好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政 郑霖豪 程梦瑶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延续与创新。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关键特征为: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和以产业培育为主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发展目标、增强发展动力、改善发展结构、拓展发展内容以及优化发展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构想:逐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补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短板,利用数字融合改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红利”以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柏略 刘衍峰
职业教育是技术创新、传递与推广、应用的社会活动,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双向互构的内在逻辑,体现为技术创新与人才需求的循环驱动、产业与教育的互动合作、知识与技能的双向补充等。当前,职业教育在赋能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境,包括教育内容更新滞后、产教融合浅层化、教育模式与方法更新不足以及教师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为此,职业教育必须通过加速产教融合、加快更新教育内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以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生成。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人才培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骏 李长健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发展理论,亦有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功用。乡村社会处于深刻转型期,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绿色化发展和数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更可作用于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的制度突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等。加快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乡村竞争力,应从思路转变、路径改良、具体措施和制度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相应提升,以期使乡村更好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军 孟佳佳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结构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它能够以新要素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注入创新活力。本文旨在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理论逻辑,结合内蒙古当前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新质生产力推动内蒙古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以期为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莉 任广乾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掌握经济发展形势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主动。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本文提出一个理解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新质生产力是新形态和跃迁式的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随后,阐释新质生产力通过新生产要素创新、科技赋能、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最后,提出以数字化转型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新兴未来产业为引擎的实践路径,为新质生产力驱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炳炎 余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重塑中国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本质内涵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义、以产业链现代化为载体依托、以经济发展的质效提升为价值归宿的新时代新型生产力;从时代价值来看,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抓手;从理论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主要通过新技术、新要素、新需求、新产业、新模式、新制度等六个方面的创新与突破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实践路径来看,要以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进重大颠覆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适应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培养及体制机制改革等举措来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丽娟
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是新时期职业教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推进“三教”改革的全新载体和有力抓手,核心目标是政府统筹推动职业院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校企协同促进人才培养要素更新、路径优化和质量提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应从工作场域视角理解现场工程师的内涵标准和培养定位,整体把握组织机制、培养协议、培养方案、评价系统、教学团队和培训体系等六个关键要素,构建供需匹配、学岗对接、体系重塑、标准引领的运行逻辑框架,突出政府统筹推动和引领建设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责任,加快提升职业院校关键办学能力,确保项目顺利高效实施,创新形成系列先进经验、培养标准和育人模式,提高重点领域和人才紧缺领域人才培养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