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3)
- 2023(14586)
- 2022(12656)
- 2021(11588)
- 2020(9624)
- 2019(21693)
- 2018(21424)
- 2017(41086)
- 2016(22661)
- 2015(25143)
- 2014(24377)
- 2013(24084)
- 2012(21925)
- 2011(19827)
- 2010(19353)
- 2009(17445)
- 2008(16757)
- 2007(14469)
- 2006(12458)
- 2005(10456)
- 学科
- 济(85730)
- 经济(85646)
- 管理(68363)
- 业(64779)
- 企(53792)
- 企业(53792)
- 方法(40877)
- 数学(35315)
- 数学方法(34957)
- 农(23727)
- 中国(22048)
- 财(21120)
- 学(20898)
- 业经(20161)
- 技术(18460)
- 环境(17966)
- 地方(17109)
- 贸(16782)
- 贸易(16771)
- 易(16293)
- 农业(16209)
- 和(14574)
- 理论(14357)
- 制(14303)
- 划(14039)
- 务(13424)
- 财务(13365)
- 财务管理(13348)
- 企业财务(12647)
- 银(12582)
- 机构
- 大学(314363)
- 学院(313334)
- 管理(126742)
- 济(122812)
- 经济(120317)
- 理学(111287)
- 理学院(110054)
- 管理学(108148)
- 管理学院(107608)
- 研究(105078)
- 中国(75596)
- 科学(69062)
- 京(66539)
- 农(58726)
- 业大(53882)
- 所(53037)
- 财(52407)
- 研究所(49183)
- 中心(47106)
- 农业(46658)
- 江(43879)
- 财经(43048)
- 北京(41264)
- 范(39743)
- 经(39360)
- 师范(39239)
- 院(38290)
- 经济学(36320)
- 州(35585)
- 经济管理(33541)
- 基金
- 项目(227306)
- 科学(177786)
- 基金(164974)
- 研究(159896)
- 家(146976)
- 国家(145779)
- 科学基金(124346)
- 社会(100596)
- 社会科(95430)
- 社会科学(95406)
- 省(89924)
- 基金项目(88743)
- 自然(83573)
- 自然科(81622)
- 自然科学(81598)
- 自然科学基金(80143)
- 划(75955)
- 教育(71994)
- 资助(66706)
- 编号(63482)
- 重点(50933)
- 创(49410)
- 成果(48923)
- 部(48708)
- 发(48659)
- 创新(46237)
- 科研(44027)
- 计划(43486)
- 课题(43348)
- 国家社会(41415)
- 期刊
- 济(125432)
- 经济(125432)
- 研究(86135)
- 学报(57553)
- 中国(55945)
- 农(52048)
- 科学(50620)
- 管理(45162)
- 大学(42420)
- 学学(40269)
- 财(37877)
- 农业(36326)
- 教育(31780)
- 技术(25820)
- 融(22418)
- 金融(22418)
- 业经(21745)
- 经济研究(20648)
- 财经(19912)
- 业(19615)
- 科技(18195)
- 经(17018)
- 问题(16473)
- 业大(15797)
- 图书(15722)
- 版(15721)
- 技术经济(15636)
- 理论(14613)
- 资源(14256)
- 商业(14089)
共检索到4362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松 徐政 邓颖
本文利用2012—202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新质生产力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新质生产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和碳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明显;在构成新质生产力的三大维度中,绿色生产力对碳排放强度的负向影响最大,科技生产力的影响次之,创新生产力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明显。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存在非线性调节作用:当产业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时,新质生产力的碳减排效应更大;当产业集聚水平高于门槛值时,新质生产力的碳减排效应被削弱。因此,要加大对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投入力度,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应用和完善绿色制度激励,强化跨区域产业合作和政策协同,合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整体碳减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广越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质态跃迁,也是未来生产力的重要基石。国内学界对新质生产力的出场逻辑、丰富意涵、时代价值和形成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初步形成了新质生产力的研究系统。但是,现有研究也存在理论体系未形成、历史经验欠总结、价值系统不全面以及实践路径待完善等薄弱情况。为此,今后研究应聚焦以下四点:一是加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体系研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撑;二是细化新质生产力的经验供给研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为直接的经验启迪;三是优化新质生产力的价值系统研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为深厚的精神动力;四是深化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路径研究,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为多样的路径选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庞加兰 查雨城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数字普惠金融则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将数字普惠金融融入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论文利用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自治区与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动了新质生产力发展,在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新质生产力产生影响,同时市场化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此外,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新质生产力时存在自身双重门槛效应。论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质生产力影响的内在机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路径选择与理论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晔
文章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多种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韧性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链韧性。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省份更强,同时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产业链抵抗力的赋能效应更显著。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韧性间存在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单一门槛效应。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链韧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华 洪新敏
数字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从数字劳动力、数字劳动对象、数字生产资料三个方面切入,建立数字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使用TOPSIS法测算2016—2022年数字新质生产力水平,并解析影响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省份的数字新质生产力差距较大,总体数字新质生产力水平呈现出攀升特征。与2016年相比,2022年我国总体数字新质生产力水平较高。就子系统而言,数字劳动对象变化较小,数字劳动力水平提升较快,数字生产资料对数字新质生产力的贡献作用最大。就影响因素而言,经济水平、技术创新投入、金融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均对数字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具有显著增强作用;而对外依存度对数字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具有不稳定性。据此,本文提出完善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打造区域数字生产力协调发展格局、全面激活数字生产资料效能等政策建议,为数字新质生产力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德宇 王珂凡
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建企业新质生产力指标,考察了营商环境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营商环境改善有助于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且对于中西部地区和大型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此外,营商环境改善能够通过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因此,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时,应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健
作为传统生产力蝶变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数智化改造升级的核心动力,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对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正向促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化转型在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间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南方地区、小规模产业地区中,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杰 徐楠
为揭示碳排放权交易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为空间资源整合及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提供理论参考,从绿色高质量发展体系视角切入,系统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将中国政府施行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视作准自然实验,在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居民生活与绿色发展4个维度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论如下:(1)碳排放权交易显著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2)碳排放权交易通过推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生活水平改善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3)碳排放权交易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效应存在自东部、中部、西部梯度递增的区域异质性;(4)碳排放权交易对绿色高质量发展存在“本地—邻地”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根据实证结论,从有序渐次拓展碳排放权交易范畴、因地制宜规划差异化碳排放权交易实施制度、促进区域空间协同联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静 张金昌 潘艺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对当前生产力发展趋势的一次高度概括,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时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生产力四要素模型和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水平,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重点产业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数字化转型能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种机制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初期呈现新质生产力降低的现象,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开展,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静 张金昌 潘艺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对当前生产力发展趋势的一次高度概括,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时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生产力四要素模型和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水平,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重点产业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数字化转型能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种机制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初期呈现新质生产力降低的现象,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开展,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晖 程新如 秦佳奇
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借助产业数字化平衡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水平指标体系,测度后实证探讨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多维度比较分析其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碳生产力的提升,但该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在中、西部和数字技术水平低的地区,产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强;相比农业和工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对碳生产力的提升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产业数字化可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碳生产力提升。本文为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的发展以及充分发挥其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及政策启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杨 刘江彬
马克思在“机器论片段”中提出一般智力范畴,揭示了知识成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预示着科学知识和技术技能日益成为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当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化作现实。随着数字技术的出场,知识生产主体的大众化趋势显著,一般智力对象化的载体从机器升级为智能机器,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反映于数据海洋的数字化一般智力。知识生产力的剧变推动着物质生产力中劳动者的知识化、劳动资料智能化、劳动对象数据化,并在一般智力对象化的中心逻辑下培育新劳动者、促进科技创新、加速经济转型,进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充分发挥一般智力的正效应,必须推动一般智力普惠化,在体制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完善现代分配制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瑞纲 刘舒淇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转变时期,发展企业新质生产力与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中国2013—2022年A股上市企业的经验数据,实证检验社会保险缴费率对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保险缴费率与企业新质生产力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存在显著的倒“U”形趋势。机制层面,改变企业人力资本结构和调整创新投入是社会保险缴费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劳动密集型和低资本密集度的企业中,社会保险缴费率与企业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倒“U”形曲线更为陡峭,并且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会在更低的缴费率上达到峰值。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与有益参考。
关键词:
社会保险 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成本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轶男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正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新技术的需求和就业技能的要求也同步上升,促使大学生更注重技术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且,灵活就业和自由职业的兴起使得就业模式呈现多样化,这些模式的收入不稳定和职业保障缺乏等问题,也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构成挑战。为应对这些变化,高校、企业和政府需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和实习机会,建立灵活就业保障体系,提供职业指导和支持。综合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就业环境。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大学生 就业意愿 影响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洪艳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2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其新质生产力水平,立足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双重视角,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在大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创新型城市中更显著。(3)机制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新质生产力提升碳排放效率的重要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