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27)
- 2023(20327)
- 2022(16834)
- 2021(15357)
- 2020(13163)
- 2019(29554)
- 2018(29225)
- 2017(55722)
- 2016(30155)
- 2015(33935)
- 2014(33685)
- 2013(33389)
- 2012(30745)
- 2011(27885)
- 2010(28177)
- 2009(26760)
- 2008(26513)
- 2007(24180)
- 2006(21547)
- 2005(19810)
- 学科
- 济(144100)
- 经济(143922)
- 业(106061)
- 管理(102693)
- 企(93027)
- 企业(93027)
- 方法(58129)
- 数学(48102)
- 数学方法(47532)
- 财(40282)
- 农(38814)
- 业经(38047)
- 中国(34599)
- 制(30119)
- 地方(29278)
- 农业(26689)
- 务(26508)
- 财务(26447)
- 财务管理(26395)
- 学(25085)
- 企业财务(25010)
- 技术(23498)
- 贸(22970)
- 贸易(22952)
- 理论(22451)
- 易(22245)
- 和(22151)
- 银(22036)
- 银行(21992)
- 体(21427)
- 机构
- 学院(439830)
- 大学(436631)
- 济(191768)
- 经济(188018)
- 管理(172883)
- 理学(147428)
- 理学院(145920)
- 研究(145362)
- 管理学(143661)
- 管理学院(142815)
- 中国(114534)
- 财(91139)
- 京(91041)
- 科学(85122)
- 所(72800)
- 农(71797)
- 财经(71110)
- 江(69754)
- 中心(68073)
- 研究所(65102)
- 经(64243)
- 业大(61449)
- 经济学(59223)
- 北京(56893)
- 农业(55910)
- 州(54309)
- 范(53703)
- 师范(53186)
- 经济学院(53130)
- 财经大学(52269)
- 基金
- 项目(282969)
- 科学(224898)
- 研究(208143)
- 基金(207123)
- 家(178961)
- 国家(177438)
- 科学基金(154453)
- 社会(135511)
- 社会科(128603)
- 社会科学(128573)
- 省(111300)
- 基金项目(108805)
- 自然(98223)
- 自然科(96030)
- 自然科学(96003)
- 教育(95442)
- 自然科学基金(94353)
- 划(91951)
- 资助(84427)
- 编号(83457)
- 成果(67645)
- 重点(63323)
- 部(62865)
- 创(61627)
- 发(61034)
- 课题(57349)
- 创新(57191)
- 国家社会(56740)
- 制(54969)
- 教育部(54599)
- 期刊
- 济(221639)
- 经济(221639)
- 研究(132689)
- 中国(89275)
- 财(75445)
- 管理(70681)
- 农(66290)
- 学报(62747)
- 科学(59778)
- 大学(48854)
- 学学(45995)
- 融(44513)
- 金融(44513)
- 农业(44464)
- 教育(42337)
- 技术(41626)
- 财经(36663)
- 业经(35552)
- 经济研究(35142)
- 经(31695)
- 问题(28554)
- 业(26253)
- 技术经济(25147)
- 统计(22333)
- 贸(22219)
- 策(20918)
- 世界(20847)
- 现代(20574)
- 商业(20381)
- 理论(20177)
共检索到676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宝剑 李庆雯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和路径之一。选取珠三角地区2011—2020年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消费升级和提高金融发展水平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外商投资规模扩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使这种驱动效应更加显著。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扩散作用和门槛效应,对于以数实融合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宝剑 李庆雯
新质生产力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和路径之一。选取珠三角地区2011—2020年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消费升级和提高金融发展水平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同时外商投资规模扩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使这种驱动效应更加显著。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扩散作用和门槛效应,对于以数实融合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瑞荣 李志彬
借助数字经济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利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正向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技术创新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政府支持对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不同细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构建全方位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升融合效能;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创新;聚焦制度创新,释放政策红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春发 李冬冬 周驰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实体经济振兴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其动力主要源于数字新技术作用下的产业链组织分工边界拓展、交易成本降低、价值分配转移、需求变化倒逼四个方面。随着数字化信息成为产业链上的"标准化"流通媒介,制造业产业链会发生解构与重构并逐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产业链上"消费商"与工业互联网两种新型主导力量的出现促使服务型制造、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创新涌现,智能制造将成为主流制造模式的新兴代表。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作用,应加强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链数据集成与共享,发挥核心企业转型引领作用,注重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构建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静 吕孟丽 孙传超 谢韵典
本文基于外部学习的视角,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活动和自身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风险投资能有效促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这说明公司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典型的外部学习策略,能帮助制造业企业学习和获取组织外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以建设新质生产力,从而助推数字化转型。(2)制造业企业的技术生态位多样性和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作为重要的情境因素,均能增强新质生产力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制造业企业为民营企业、所在地区营商环境较好,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时,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更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公司以外部学习的方式建设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制造业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和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静 吕孟丽 孙传超 谢韵典
本文基于外部学习的视角,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活动和自身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风险投资能有效促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这说明公司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典型的外部学习策略,能帮助制造业企业学习和获取组织外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以建设新质生产力,从而助推数字化转型。(2)制造业企业的技术生态位多样性和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作为重要的情境因素,均能增强新质生产力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制造业企业为民营企业、所在地区营商环境较好,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时,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更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公司以外部学习的方式建设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制造业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和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董静 吕孟丽 孙传超 谢韵典
本文基于外部学习的视角,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活动和自身数字化转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企业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风险投资能有效促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这说明公司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典型的外部学习策略,能帮助制造业企业学习和获取组织外的相关技术和知识以建设新质生产力,从而助推数字化转型。(2)制造业企业的技术生态位多样性和技术生态位重叠度作为重要的情境因素,均能增强新质生产力投资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制造业企业为民营企业、所在地区营商环境较好,以及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阶段时,对新质生产力的投资更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公司以外部学习的方式建设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制造业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和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钟韵 刘东东
本文以珠三角2004-2008年的30个制造业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偏离份额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状况,着重从行业特征、产业布局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分析了原因,并进一步对其优劣势行业进行分析,为其日后支柱产业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珠三角 产业结构 竞争力 动态偏离份额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汉青 袁文 马明清 袁武
基于宏观统计数据的传统产业集聚研究方法多以行政区划为空间统计单位,难以体现产业的空间连续性。数据开放平台上企业数据集的出现,使得基于微观层面的产业集聚研究成为可能。本文收集了2008-2014年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工商登记数据,采用基于距离的指数体系及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2008年珠三角制造业集聚特征及2008-2014年基于增量的制造业聚集演变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为:①珠三角区域制造业沿西北—东南向集中分布于深圳、佛山、广州、东莞、中山5市,周边各市制造业密度相对较低;②集聚程度与行业属性密切相关,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程度最高,资本密集型行业分散程度最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呈现微弱集聚水平,而资源密集型行业无明显集聚或呈分散特征;③2008-2014年新增企业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城市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深圳市新增制造业企业逐年减少,东莞、中山等市新增制造业企业上升趋势明显,其余各市维持平稳或缓慢增长。新增制造业企业重心存在从深圳逐渐向东莞、中山等市转移的现象。新增制造业企业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数量占比有所降低,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数量有所上升,集聚指数亦表现出相同趋势,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在发生结构和空间演变。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制造业 时空演变 珠三角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科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省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范畴以来,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最基础的范畴。生产力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生产力的内涵始终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在实践上也必然获得不同的表达式并呈现出新的形态,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历史地、逻辑地获得的一种新形态。因此,只有在历史的长过程中才能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生产力也是一个蕴含系统思想和方法论的范畴,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演进的结果,只有从系统结构、系统演化逻辑和演化的动力机制中,发现生产力演化的决定力量,才能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明娟 王子成
本文在比较国内外产业竞争力测度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因子分析法来测度珠三角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发现:珠三角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主要是石油化工、仪器仪表、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饮料、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纺织服装制造业显示竞争劣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部分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型产业竞争优势丧失。汽车、电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关键词:
产业竞争力 珠三角制造业 因子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卫红 黄繁华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制造业2000~2004年以及2004~2008年竞争力水平和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长三角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在下降,京津冀的"后发优势"正在凸显,珠三角则在快速上升。可以看出,三大区域制造业发展模式和产业升级的路径是有所不同的,在制造业升级过程中,各区域要加强内部合作,利用资源互补的优势,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关键词:
制造业 竞争力 偏离—份额分析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吕明元 尤萌萌
基于1988-1997年和2000-2011年这两个时段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各省市分行业面板数据,从结构变化的资本集约度角度考察制造业结构变动的趋向。实证结果表明,1988-1997年时段,经济圈中除广东省外,绝大多数省市制造业劳动力要素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而2000-2011年时段,不少省市的制造业结构呈劳动密集型化变动特征。而且,三大经济圈制造业结构向资本密集型调整在区域上由北向南递减,而向劳动密集型调整则由南向北递减。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三大经济圈制造业结构趋向于劳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魏丽华
我国制造业一直以低成本、低技术含量、核心竞争力弱为基本特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演变,制造业的困境日益明显。金融风暴的袭击更是加剧了其生存危机。因此推动产业集群升级,迫在眉睫。本文以珠三角制造业为例,剖析了其存在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了推动其集群升级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升级 制造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