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9)
2023(9401)
2022(7713)
2021(6967)
2020(5647)
2019(12417)
2018(12216)
2017(21884)
2016(11757)
2015(12953)
2014(12650)
2013(12552)
2012(11746)
2011(11121)
2010(11440)
2009(10860)
2008(10620)
2007(9477)
2006(8955)
2005(8158)
作者
(35346)
(29933)
(29506)
(28329)
(18883)
(14120)
(13254)
(11460)
(11339)
(10481)
(10330)
(9882)
(9851)
(9794)
(9362)
(9143)
(8765)
(8542)
(8394)
(8175)
(7693)
(7268)
(7087)
(6785)
(6766)
(6721)
(6490)
(6370)
(6007)
(5940)
学科
(72523)
经济(72477)
管理(35094)
(30065)
(25079)
企业(25079)
地方(20722)
方法(20502)
数学(17837)
数学方法(17714)
中国(16867)
业经(14491)
地方经济(14354)
(14234)
(13352)
(13020)
技术(12872)
(10427)
(10245)
环境(10209)
(10196)
金融(10195)
(9469)
银行(9436)
技术管理(9302)
教育(9266)
(9203)
农业(9060)
理论(8847)
(8642)
机构
大学(176181)
学院(175308)
(86224)
经济(84535)
研究(71645)
管理(62682)
理学(52839)
理学院(52148)
中国(51573)
管理学(51356)
管理学院(50988)
科学(40454)
(37676)
(36797)
(36212)
研究所(32609)
中心(29792)
(28573)
经济学(28302)
财经(28089)
(27666)
(26086)
(25437)
经济学院(24959)
(24383)
北京(24201)
师范(24193)
业大(23024)
(21945)
科学院(21673)
基金
项目(112244)
科学(89225)
研究(84376)
基金(80439)
(70720)
国家(70149)
科学基金(59505)
社会(56220)
社会科(53445)
社会科学(53434)
(45018)
基金项目(41381)
教育(38285)
(37030)
自然(35186)
自然科(34339)
自然科学(34327)
自然科学基金(33697)
编号(32254)
资助(31672)
(27462)
重点(26390)
成果(26224)
(26008)
创新(24703)
(24507)
课题(24482)
国家社会(24372)
发展(22944)
(22619)
期刊
(106975)
经济(106975)
研究(64101)
中国(42655)
(27104)
管理(27086)
学报(24939)
(24873)
教育(24491)
科学(24470)
大学(19314)
经济研究(18352)
学学(17988)
(17452)
金融(17452)
技术(17157)
农业(16645)
财经(15286)
业经(14344)
(13619)
问题(13048)
技术经济(11397)
(9617)
(9518)
世界(9279)
统计(9227)
(8952)
科技(8909)
(8863)
国际(8451)
共检索到287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亦冬   周雪   毛荟妍   王雪梅   孙涛   李雪梅  
在卫生健康领域,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成功挣脱传统卫生服务交付模式和产业发展轨迹的束缚,展现出高科技、高效能和高品质等特性,它契合新发展阶段所倡导的发展理念,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质态。在卫生经济领域,新质生产力将在卫生健康服务供给和需求、卫生资源配置与优化、卫生政策与干预手段、卫生系统绩效以及健康公平五大维度产生决定性影响。同时,新质生产力对卫生经济评价与技术评估带来的深远影响,甚至变革卫生经济研究范式。对新质生产力进行适时且全面的理论探究,并积极推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演进,无疑将成为未来卫生经济学者所肩负的一项核心职责与严峻挑战。这要求学者既要紧随时代脉搏,在理论层面对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规律与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同时,也要在实践层面积极引导并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卫生健康领域的成功转化与切实应用,从而助力卫生经济的研究与实践跃升至新的质态。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冷安丽  唐彬  王健  
文章主要梳理了断点回归设计(RDD)的起源、基本思想、模型和使用步骤,回顾了其在国际卫生领域的应用,对比了断点回归方法与其他因果推断方法在研究卫生经济领域问题的优点与不足,并展望了其在我国卫生经济领域未来的应用前景,为断点回归设计的方法在我国卫生经济领域的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文龙   张瑞生   赵峰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的指标体系,利用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并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正保持快速增长,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和新型劳动对象等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展水平也呈稳步增长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由于经济基础、产业基础、要素基础等禀赋不同,不同地区之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等作用机制可以促进经济的显著增长。从地区异质性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增长差距。进一步分析中,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新质生产力的空间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政策支持来看,需要不断提高创新要素的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加快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区域增长极,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溢出效应;锻长板、补短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彦龙  
通过阐述技术转移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技术转移的含义、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的关系以及我国技术转移的现状和主要症结 ,给读者呈现技术转移的概貌。通过分析高校在技术转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 ,以及高校在推动技术转移工作中进行的探索 ,归纳总结了高等学校近年来从事技术转移的经验 ,并对今后高等学校的技术转移工作给出了思考和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受祜  
发展农业低碳经济既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的领域,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任务和切入点,还是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方向,使农业从更多地依靠化石能源转变为更多地依靠太阳能和知识的应用,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农业向低碳的回归。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农业生产体系、生活体系;发展林业碳汇等是低碳农业的重要内容。要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为载体,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建立健全统筹经济发展、环境治理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联动机制和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保障低碳农业发展。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徐杰  
8年的卫生改革,涌现了很多在30多年的历程中所不曾有过的新事物。对于这些事物,人们有褒有贬,或毁或誉,依据什么进行取舍扬弃,这就牵涉到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标准。在改革进行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中,我们没有能确切地把握住这一标准,结果使很多有利于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发展但有悖于我们传统观念的改革措施被否定、被废弃,而另一些把改革推向歧途的东西却被肯定、被推崇。随着改革的深入发衰,越来越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标准来检验卫生改革中涌现出的新事物,答案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时涛  李士雪  
目的:借助分析2016年省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指数(PHI)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别构建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比介绍GWR在卫生经济领域应用的优势。方法:采用莫然指数Moran,s?I分析省域PHI的空间自相关性和异质性,分别构建OLS和GWR模型估计PHI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结果:省域PHI存在正空间自相关,在地理分布上存在弱集聚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投入、人口规模和结构、人口城市化水平是PHI的主要影响因素,GWR估计的各省域回归系数存在空间异质性。结论:在处理卫生经济领域中跟地域相关的问题时,GWR模型的拟合优度高于OLS,更有独特的优势。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刘远杰   熊庆澄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相较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先进的新型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发展形态的历史性超越,进而驱动新时代教育的普遍性变革,其中四个变革方向尤为重要: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价值观建构,凸显情感能力、创新能力和数智技术能力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规格升级,注重科技知识、道德知识与生态知识交叉融合的教育知识结构调整,以及契合新型生产关系的教育共同体构建。因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和教育变革方向,需要重点进行三项关键性教育改革:将创新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目标,将综合化作为课程结构改革的主要方向,将觉悟作为教学方式改革的内在旨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黄群慧   杨耀武   杨虎涛   楠玉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基于“科技创新—结构变迁—效率变革”这一生产力发展的逻辑主线,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产业结构变迁逻辑;通过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国际比较,进一步从经济增长动能转换角度论述了当前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逻辑;最后围绕建立新型生产关系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则方向。本文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机会窗口,中国已有的发展成就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充足的基础条件。未来要科学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优势,坚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的方法论原则,围绕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主线,坚定不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虽然经济学界一直以来有大量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但目前还鲜有文献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研究新质生产力,本文的尝试具有一定创新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邓玉龙   吴静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出场,有着深厚的理论、历史、现实原因:从理论逻辑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从历史逻辑来说,是社会发展从工业化转型到数字化转型历史规律的理论再现;从现实逻辑来说,是对生产力跃迁的结构性考察。新质生产力之“新”,在于创新传统生产力和新式生产力融合方式,相互吸收、融合为更高层次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之“质”,不同于以往一切生产力的新质态,来源于传统生产力量变积累后的质变,代表着未来先进生产力的潜质;新质生产力之“力”,在于全要素融合发展形成合力。人文经济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理念指引,强调人文与经济的辩证统一,牵引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林  王秀仪  
一、“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科学论断,第一次把人们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困惑中解放出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则是闪烁着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鹏   张路阳  
<正>新质生产力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动力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吕次录  
一、“大卫生”观念的形成,拓宽了卫生经济研究的视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由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互相渗透,一些学科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周边的外延也不断扩大,因而在两个学科或几个学科边缘的交叉处,又产生了新的学科。70年代初到90年代,卫生经济学在我国的崛起和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江泽茹  
黄河流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验区,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的协同发展对于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的高质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熵权法测算2011—2022年黄河流域城市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Moran’s I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利用灰色模型GM(1,1)预测2023—2028年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各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中部、东部城市优于西部;(2)黄河流域城市整体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山东、河南部分城市表现为高-高集聚,甘肃部分城市表现为低-低集聚;(3)2022年,郑州、济南、西安3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均已达到协调状态,未来3个城市的耦合协调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大部分西部城市耦合协调程度仍处于失调状态且发展缓慢。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科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省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范畴以来,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最基础的范畴。生产力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生产力的内涵始终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在实践上也必然获得不同的表达式并呈现出新的形态,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历史地、逻辑地获得的一种新形态。因此,只有在历史的长过程中才能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生产力也是一个蕴含系统思想和方法论的范畴,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演进的结果,只有从系统结构、系统演化逻辑和演化的动力机制中,发现生产力演化的决定力量,才能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和难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