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82)
2023(16690)
2022(13911)
2021(12787)
2020(10387)
2019(23420)
2018(22845)
2017(43283)
2016(23619)
2015(26403)
2014(26110)
2013(25757)
2012(24002)
2011(21497)
2010(22301)
2009(21163)
2008(21408)
2007(19771)
2006(18073)
2005(16965)
作者
(67441)
(56326)
(56250)
(53148)
(35979)
(26778)
(25283)
(21505)
(21286)
(20498)
(19325)
(19025)
(18353)
(18221)
(17580)
(17170)
(16657)
(16357)
(16317)
(16281)
(14296)
(13931)
(13569)
(12995)
(12970)
(12723)
(12617)
(12488)
(11283)
(11221)
学科
(101471)
经济(101316)
(95012)
管理(86350)
(83486)
企业(83486)
方法(34841)
(34278)
业经(33915)
(32711)
中国(31705)
(26075)
地方(25000)
数学(24581)
农业(24518)
数学方法(24288)
技术(23120)
(22496)
财务(22452)
财务管理(22413)
企业财务(21238)
理论(20941)
(18617)
银行(18589)
(18473)
(18163)
(17938)
(17496)
(17396)
(17346)
机构
学院(341208)
大学(333591)
(141708)
经济(138672)
管理(132266)
研究(115110)
理学(110654)
理学院(109449)
管理学(107965)
管理学院(107289)
中国(92811)
(72172)
(71335)
科学(66204)
(57763)
(57211)
(54855)
财经(53784)
中心(52870)
研究所(50810)
(48364)
北京(46643)
(45611)
(45595)
师范(45210)
业大(44913)
农业(41967)
(41654)
经济学(41646)
财经大学(39073)
基金
项目(209236)
科学(166637)
研究(161393)
基金(148816)
(127238)
国家(125962)
科学基金(109922)
社会(103266)
社会科(97846)
社会科学(97826)
(85584)
基金项目(78205)
教育(74118)
(69089)
自然(67433)
自然科(65849)
自然科学(65835)
编号(65810)
自然科学基金(64726)
资助(60151)
成果(54240)
(50020)
(48773)
课题(47528)
重点(47103)
(45672)
创新(44656)
(44297)
(42856)
国家社会(42142)
期刊
(177908)
经济(177908)
研究(109711)
中国(81871)
(59374)
管理(58226)
(53670)
教育(45394)
科学(44769)
学报(43563)
(37877)
金融(37877)
农业(36490)
大学(35053)
技术(33998)
学学(32493)
业经(31859)
财经(27467)
经济研究(26278)
(23855)
问题(22877)
(21586)
技术经济(18923)
(17538)
现代(16801)
科技(16590)
世界(16535)
商业(16275)
财会(15710)
会计(15633)
共检索到555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学钢   李志远  
全面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赋能现代旅游业体系建设、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应有之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剧的历史交汇时刻,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跃迁方向,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本文将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剖析了二者在创新驱动、数智赋能、绿色低碳、质效提升及供需匹配方面的内涵一致性;进一步从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及新动能等维度阐发了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本文认为,数据要素应用、新旧动能转换、公平效率矛盾及旅游产业新生态是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亟待思考的关键性问题;应从创新、制度、主体及保障等多元路径协同发力,切实提升旅游业发展动能,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最大效力。最后,对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展望,指出规避“概念炒作”、平衡“新质”与“旧质”关系,厘清权力清单和管理边界是热研究背后应关注的冷思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金伟   陆林   王兆峰   魏敏   宋瑞   杨勇   白凯   林明水   虞虎   朱鹤  
新质生产力是构建现代旅游业体系的核心动力,是建设旅游强国的战略支撑。为了深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并厘清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和战略路径,特邀请区域经济、数字经济、旅游管理、旅游地理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开展访谈。访谈基于“问题导向—创新思维—路径机制”的逻辑思路,主要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机遇与挑战、核心内涵、动力机制、创新路径等内容展开。主要结论如下:(1)科技革命下新质生产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通过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旅游业的生产效率和增长质量,而且还能有效催生出旅游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并不断释放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然而,在全球化和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创新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尤其是旅游创新软硬环境缺乏系统化建设、旅游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风险、传统旅游业的复杂性带来的创新发展阻力以及新技术新动能转化带来的“阵痛”等问题值得关注。未来开拓旅游新质生产力可以重点关注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培育旅游业新质劳动者,优化整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为代表的生产力要素,全面提升旅游业全要素生产力率。(2)新发展理念下创新成果向现实旅游生产力转化的核心标志与动力机制。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有以下具体特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现代化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要素整合和供需匹配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数字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3)国家战略导向下新质生产力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进路与科学图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现代科技已成为旅游产业的关键生产要素,与此同时,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发展动能不断增强,旅游业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也日益突出。但不容忽视的是,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要素资源流通不畅、旅游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新质生产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能效,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深化旅游创新的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旅游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加快建设现代化旅游产业体系,提升旅游专业化人才培养质量。上述观点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科学理解,同时也能为推动旅游强国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宁   蔡薛文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在理论层面,新质生产力在驱动高质量发展中始终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并形成了集中统一领导机制、发展动力塑造机制、经济社会整合机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机制、社会价值凝聚机制、人类文明重塑机制等独特的动力机制,践行着以科技现代化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这六个方面机制的形成,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升华了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经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关照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诉求,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在实践层面,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方向;要坚持以人民至上的现代化导向的价值立场;要发挥统筹教育、科技、人才等要素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优势;要形成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深化科技领域改革开放的体制保障,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叶紫青   张颖熙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跃升方向,符合新发展阶段我国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驱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文化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基本特质着手,综合性分析了新质生产力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表现为以新技术加速文化旅游业的生产方式变革、以新型要素重构文化旅游业的生产关系、以结构创新提高文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质量。新质生产力对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和新型生产组织形态的生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充分实现主导产业、融合产业以及潜在关联产业间的相互联动,并赋予文化旅游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能力。为此,应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文化旅游业的效率与质量;不断丰富模式创新,提升文旅消费体验与产品供给;持续实现结构创新,提升文化旅游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文化旅游产业的人力资本价值,以实现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良性互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李浩源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竞争加剧,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演化实现从“旧质”到“新质”的能级跃迁过程中展现出的“以质促新”的核心要义,意味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质”的锚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的日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优势。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帆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新时代发展背景提出的经济概念。本文将这一概念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相联系,在梳理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维度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进行再审视,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取决于产业“三力”:产业形态重构力、产业结构重塑力、产业跃迁支撑力。在产业形态重构力方面,新时代我国农业的市场需求、生产方式、流通体系在发生深刻变革,农业内部存在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农业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一大来源。在产业结构重塑力方面,新时代我国农业对非农部门发展具有基础作用,包括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内的非农部门对农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不同产业间的协同功能得以凸显。在产业跃迁支撑力方面,生产关系维度的经济制度完善,对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支撑功能,新时代我国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就需着力完善与农业需求扩展、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组织创新、城乡要素流动、社会秩序平稳相关的经济制度。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冬林   丁文龙  
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主导下的新生产力形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文本数据和国家出台的相关科技创新规划中划定的关键核心技术明细,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实证检验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核心技术能够显著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和价值链位势来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化程度在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此外,在高竞争行业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高数字化转型程度、高技术多元化程度的企业中,关键核心技术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显著。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政府既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又要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企业价值链位势攀升,还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各类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环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飞  
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课题,需聚焦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数字经济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同时,应加快培育和形成城市群新质生产力,积极培育新型劳动者,并完善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保障。
关键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政   郑霖豪   程梦瑶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延续与创新。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关键特征为: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和以产业培育为主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发展目标、增强发展动力、改善发展结构、拓展发展内容以及优化发展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构想:逐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补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短板,利用数字融合改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红利”以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邱斌   易昱玮   孙少勤  
人工智能(AI)从供给侧(生产要素配置的结构性调整)、需求侧(平台主导下的消费二元边际扩大效应)及技术端(劳动力技能结构再调整)等维度,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与此同时,AI创新赋能下的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出口附加值、加强国内与国际生产网络的协同创新效应等,提升外贸企业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贸易模式创新,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作用下,数字经济在外贸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凸显。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高质量、稳定的数字化支持提升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基础制度与法律法规建设,有效激励外贸企业的创新和协同;提升数字治理水平,确保数据在外贸和跨境电商领域的高效与安全应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俊  王胜宏  余云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和旅游发展的赋能作用,提升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在科技创新不断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在生态旅游的资源功能、游客行为、环境承载力、空间管控、价值认知这5个方面有如下的工作需要开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鹏   张路阳  
<正>新质生产力指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动力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
关键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芳   刘婷婷  
从“第一生产力”“先进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的能级跃升并非先验性的抽象产物,而是立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颠覆性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与全球经济新格局多维度动态性交汇中的话语表达。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21世纪的术语革命,新质生产力意味着以技术突破创“新”与产业转型增“质”有机衔接所引发的“生产力”“要素—技术—业态”的系统性重构,致力于破解“新旧动能转化、内外联动发展、供需动态平衡”等结构性矛盾,遵循“解放—发展—保护”生产力的实践向度完善经济体制改革、推动教育现代化赋能和产业绿色化转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抢占国际竞争中经济发展的历史主动权,擘画新质生产力的文明图景,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董展  
依据集成场理论,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划分为业内集成和业间集成两种不同系列的发展模式。针对业内集成发展模式,融入新质生产力要素,探讨其战略、运行、创新、突变等机制。首先,介绍了网链合成场元与新质生产力在物流业高级化、高质量发展中的交融机制,并基于网络货运、外包物流等研究了业内和业外、境内和境外、微观经济动能和宏观政策势能等的辩证统一关系。接着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物流业集成优化中的分步整合与创新发展,讨论了物流集成高质量发展中的新质生产力导入以及需要完善的进阶机制等问题。通过集成场探方优一体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融入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千里   董展  
依据集成场理论,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划分为业内集成和业间集成两种不同系列的发展模式。针对业内集成发展模式,融入新质生产力要素,探讨其战略、运行、创新、突变等机制。首先,介绍了网链合成场元与新质生产力在物流业高级化、高质量发展中的交融机制,并基于网络货运、外包物流等研究了业内和业外、境内和境外、微观经济动能和宏观政策势能等的辩证统一关系。接着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在物流业集成优化中的分步整合与创新发展,讨论了物流集成高质量发展中的新质生产力导入以及需要完善的进阶机制等问题。通过集成场探方优一体化,为推动新质生产力融入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