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79)
2023(14226)
2022(12157)
2021(11248)
2020(9679)
2019(22104)
2018(21712)
2017(41711)
2016(22340)
2015(25527)
2014(25217)
2013(24776)
2012(22792)
2011(20706)
2010(20661)
2009(19346)
2008(18916)
2007(16942)
2006(14656)
2005(12914)
作者
(64234)
(54134)
(54030)
(51313)
(34328)
(26008)
(24564)
(21197)
(20450)
(19100)
(18290)
(18054)
(17201)
(17110)
(16722)
(16703)
(16233)
(15994)
(15538)
(15515)
(13543)
(13187)
(13081)
(12382)
(12291)
(12104)
(11801)
(11775)
(11003)
(10716)
学科
(111852)
经济(111761)
管理(67795)
(64858)
(54309)
企业(54309)
方法(48205)
数学(42521)
数学方法(42054)
(25198)
中国(25042)
(24028)
地方(23693)
(22911)
业经(21726)
技术(18065)
(17332)
(17273)
贸易(17261)
农业(16708)
(16663)
理论(15780)
(15198)
环境(14815)
(14806)
财务(14762)
财务管理(14725)
地方经济(14654)
(14063)
银行(14021)
机构
大学(325703)
学院(325329)
(143659)
经济(140928)
管理(127785)
理学(110692)
理学院(109498)
研究(108354)
管理学(107585)
管理学院(106966)
中国(80455)
(66564)
科学(65469)
(62089)
(54121)
(52356)
财经(50183)
中心(49900)
研究所(49290)
(48306)
业大(47498)
(45522)
经济学(45146)
(41426)
北京(41202)
农业(41028)
师范(41018)
经济学院(40516)
(38539)
(37917)
基金
项目(217929)
科学(172877)
基金(159536)
研究(157553)
(138698)
国家(137584)
科学基金(119065)
社会(102756)
社会科(97502)
社会科学(97479)
(86142)
基金项目(84264)
自然(76673)
自然科(74987)
自然科学(74966)
自然科学基金(73646)
教育(73237)
(71429)
资助(65300)
编号(62245)
成果(49549)
重点(48985)
(48637)
(47419)
(47279)
创新(44410)
国家社会(42914)
课题(42884)
教育部(42143)
科研(41989)
期刊
(156905)
经济(156905)
研究(93445)
中国(59851)
学报(49541)
(49530)
管理(48242)
(46399)
科学(46176)
大学(37799)
学学(35762)
农业(31483)
教育(31129)
技术(30903)
(26536)
金融(26536)
经济研究(26243)
财经(25697)
业经(24111)
(22245)
问题(20272)
技术经济(18956)
统计(18025)
(17402)
(16666)
(15521)
商业(15352)
(15035)
科技(14917)
决策(14672)
共检索到475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尹俊   孙巾雅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新质生产力注重科学技术因素对社会生产的影响,强调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作用,形成劳动者新技能化、劳动资料科技化、劳动对象种类和形态多样化等要素特征。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包括所有权类型的新样式、更为紧密复杂系统化的协作关系、适配度更高的要素市场、共享型的分配趋势等。不断调整体制机制以适应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前沿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区域的特色新质生产力,持续完善科技、教育、人才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畅通优质生产要素流动,打通新质生产力运动作用过程的堵点和卡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乔晓楠   王奕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论断,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借鉴佩蕾丝“技术—经济范式”的研究思路,对资本循环理论进行拓展,形成一个解构生产力的框架,并总结得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历次工业革命时期“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互动演进逻辑的梳理,结合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背景,提出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五个方面为着力点,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韩喜平   马丽娟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主要载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进阶旨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实践硕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广阔空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绪程  
近年来学术界就政治经济学对象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应否把生产力或生产方式列入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这无疑涉及到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定义问题。下面谈点拙见,以就教于诸位。一从围绕《资本论》开卷序言那段话的争论谈起生产方式应否列入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马克思有过明确的阐述。他在《资本论》开卷序言中开诚布公地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原   马九杰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长足积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聚焦“三农”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必要前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实践落地,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乡村物质及社会特性相适应,也应重视通过包容性的产业链变革助力新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化为新增价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焦方义   杜瑄  
生产要素会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为生产力质变创造条件,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变革,不同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带动技术进步,改变生产方式,形成新生产关系,助推生产力跃升,生产要素与技术、生产关系、产业互动促进生产力质变。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能够推动生产力变革和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催生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辅助传统生产要素释放价值,产生乘数效应,通过协同优化加快技术变革、复用增效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融合创新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以数智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新业态不断涌现、以数据算力服务为基础的新模式日新月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的新产业体系加快重构,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为此要积极培育数智技术人才,坚持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大力开发数据产业、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引导数据要素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蒋永穆   李明星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总结提炼,也是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指导。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繁荣农村经济、巩固生态底座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就如何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进行一系列思考与探索。研究认为:农业新质生产力源于生产力发展之应然、始于农业科技进步之实然、丰于农业农村现代化之必然,其根本内涵是生产力内核在农业这一既定场景中,以“新”“质”相结合的现实表达,并体现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主要特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关键在于要素整合、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等环节,即加快推动农业资源要素的新质化整合、农业科学技术的新质化创新和农业结构的新质化转型。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小亮   王子成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数字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为了全面解析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和丰富内涵,进而推动其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与数理推导的方法,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探讨了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及内涵、外延,重点分析其形成逻辑和作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由前沿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的,更具包容性、更体现新内涵的先进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外延涉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两个核心方面。数字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者的联合作用推动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其作用特征表现为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文章进一步阐释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构成,即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的动力机制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相互渗透,进而提出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计算公式,用于评估其影响力。研究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既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也是其创新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具象表现之一,对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深入研究,为理解并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邓玉龙   吴静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出场,有着深厚的理论、历史、现实原因:从理论逻辑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从历史逻辑来说,是社会发展从工业化转型到数字化转型历史规律的理论再现;从现实逻辑来说,是对生产力跃迁的结构性考察。新质生产力之“新”,在于创新传统生产力和新式生产力融合方式,相互吸收、融合为更高层次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之“质”,不同于以往一切生产力的新质态,来源于传统生产力量变积累后的质变,代表着未来先进生产力的潜质;新质生产力之“力”,在于全要素融合发展形成合力。人文经济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理念指引,强调人文与经济的辩证统一,牵引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卫兴华  聂大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二者的任务不同。前者主要是建设的经济学,后者主要是革命的经济学。这就决定了二者在研究对象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是二者都要研究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全面、透彻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不成熟,在生产关系研究上存在不少盲点和误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是以既有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为条件,并没有把生产力作为研究对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提出,未来社会主义要快速发展生产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卫兴华  聂大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二者的任务不同。前者主要是建设的经济学,后者主要是革命的经济学。这就决定了二者在研究对象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是二者都要研究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全面、透彻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不成熟,在生产关系研究上存在不少盲点和误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是以既有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为条件,并没有把生产力作为研究对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提出,未来社会主义要快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从理论上研究怎样更好、更快地发展生产力,但不是研究技术层面的生产力,而是研究社会层面的生产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薛见寒  
新质生产力是以突破性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生产要素优化升级为重要抓手,重塑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人类推动生产力变革的历史进程为鉴,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力的百年实践,不仅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逻辑、战略逻辑、辩证逻辑、价值逻辑层面具有高度的逻辑一致性,而且以新技术业态、新产业组织、新生产方式催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代表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生产力发展趋势,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健全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生产力跃升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尚植  王怡颖  
自中共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有学者从西方经济理论出发对其进行解释,如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和供给学派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和解释困境,并没有真正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和实践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本文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原理,基于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分别从生产与消费、生产与交换、生产与分配三个方面解读当前中国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与现实困境,从而能够真正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尚植  王怡颖  
自中共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有学者从西方经济理论出发对其进行解释,如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和供给学派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理论局限和解释困境,并没有真正考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本质和实践逻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本文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原理,基于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分别从生产与消费、生产与交换、生产与分配三个方面解读当前中国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与现实困境,从而能够真正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怀国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积极培育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推动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特别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