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15)
- 2023(17731)
- 2022(14911)
- 2021(13448)
- 2020(11357)
- 2019(25447)
- 2018(24866)
- 2017(47314)
- 2016(25455)
- 2015(28444)
- 2014(27490)
- 2013(27023)
- 2012(24891)
- 2011(22429)
- 2010(22241)
- 2009(20584)
- 2008(19671)
- 2007(17242)
- 2006(15099)
- 2005(12882)
- 学科
- 济(125462)
- 经济(125346)
- 管理(74898)
- 业(71377)
- 企(58472)
- 企业(58472)
- 方法(52122)
- 数学(46345)
- 数学方法(45897)
- 农(29275)
- 中国(28425)
- 地方(27843)
- 财(26479)
- 业经(25472)
- 学(23957)
- 技术(20266)
- 制(19974)
- 农业(19729)
- 贸(19445)
- 贸易(19435)
- 易(18788)
- 环境(17025)
- 地方经济(16697)
- 融(16516)
- 金融(16509)
- 产业(16159)
- 理论(16115)
- 银(16064)
- 银行(16003)
- 体(15856)
- 机构
- 学院(362039)
- 大学(359491)
- 济(159970)
- 经济(157260)
- 管理(140842)
- 研究(123692)
- 理学(122773)
- 理学院(121473)
- 管理学(119435)
- 管理学院(118787)
- 中国(91343)
- 科学(75407)
- 京(73864)
- 财(68781)
- 农(64253)
- 所(61714)
- 江(57084)
- 业大(56645)
- 中心(56609)
- 研究所(56573)
- 财经(55758)
- 经(50843)
- 农业(50727)
- 经济学(50290)
- 经济学院(45294)
- 院(44913)
- 北京(44734)
- 范(43902)
- 师范(43264)
- 州(41720)
- 基金
- 项目(252949)
- 科学(200333)
- 基金(185792)
- 研究(178751)
- 家(164102)
- 国家(162803)
- 科学基金(140201)
- 社会(117602)
- 社会科(111753)
- 社会科学(111728)
- 省(100489)
- 基金项目(98093)
- 自然(91520)
- 自然科(89485)
- 自然科学(89458)
- 自然科学基金(87900)
- 划(83529)
- 教育(81654)
- 资助(75531)
- 编号(68557)
- 重点(57424)
- 发(55587)
- 部(55433)
- 创(54728)
- 成果(53088)
- 创新(51364)
- 国家社会(49780)
- 科研(48750)
- 课题(48232)
- 教育部(47539)
- 期刊
- 济(172258)
- 经济(172258)
- 研究(101533)
- 中国(67786)
- 学报(60086)
- 农(56467)
- 科学(54335)
- 管理(53899)
- 财(52944)
- 大学(45458)
- 学学(43740)
- 农业(38160)
- 技术(33042)
- 教育(31182)
- 融(30927)
- 金融(30927)
- 经济研究(29657)
- 财经(28571)
- 业经(27516)
- 经(24732)
- 问题(22407)
- 业(20879)
- 技术经济(19787)
- 统计(18993)
- 策(17911)
- 科技(17714)
- 商业(17332)
- 贸(17176)
- 版(17060)
- 世界(15697)
共检索到526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恒波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1—2022年的统计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分别以共同富裕、收入水平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来检验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共同富裕对体育产业发展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且存在区域异质性,在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的影响效应最大,上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最小。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共同富裕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收入水平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应当努力推动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长江经济带共同富裕水平提升,提升体育产业发展均衡度;全面提升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共同富裕水平,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充分度。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体育产业 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宇 汪发元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2011—2021年的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水平、公共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化水平、公共政策促进了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公共政策对共享性影响不显著,对长江上游和中游共同富裕的影响不显著;在公共政策作用于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数字化水平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应当促进长江经济带全流域协调发展,提升共同富裕整体水平;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再分配和再提升作用,提升共享水平;不断促进数字技术与公共政策的融合,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婕 康玉梅
文章基于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2011—202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应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产业结构升级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交互项对共同富裕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交互项对共同富裕发挥负向调节作用。为此,应当全力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强化新质生产力嵌入深度;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强化技术创新的正效应,防止贫富差距扩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高小涵 王立娟
本文立足现代产业体系构建视角,在系统梳理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理论基础上,利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可显著推动共同富裕,该结论经过诸多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是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共同富裕的重要中介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高科技创新水平地区和东部地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更强。根植于此,提出应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数字新质生产力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差异战略,加快缩小区域经济差距。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珂琦
数实产业技术融合是中国形塑全新发展格局,探寻公平与效率间最佳动态平衡点,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原生动能。选取2012—2022年中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除外)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以及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内在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可助力城乡共同富裕,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助力作用在不同地理区位与产业结构地区呈现出异质性影响范式,具体表现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胡焕庸线”西北地区、低产业结构地区城乡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更强。机制检验显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检验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可增强数实产业技术融合对城乡共同富裕的助力作用,且在跨越10.2375门槛值后,数实产业技术融合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效能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明圆
选取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乡村产业振兴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正向影响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的影响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合理规划农村资源,探索农业差异化发展路径,以期为加快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明圆
选取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乡村产业振兴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正向影响农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的影响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合理规划农村资源,探索农业差异化发展路径,以期为加快农民共同富裕提供助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江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能够为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27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的共同富裕影响效应更显著。由机制检验结果可知,新质生产力可通过经济内循环及经济外循环渠道间接赋能共同富裕。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静 李国志
科技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能够塑造发展新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共同富裕注入新活力。基于2012—2022年全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及其子维度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且此种作用在腰尾部省份与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省份更强。分维度考察发现,市场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更强,且公共科技金融与市场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协同效应。空间检验显示,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可通过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间接促进共同富裕。对此,有关部门应从提升科技金融专业水平,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涌现等方面着手,助力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静 李国志
科技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能够塑造发展新优势,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推进共同富裕注入新活力。基于2012—2022年全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及其子维度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且此种作用在腰尾部省份与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省份更强。分维度考察发现,市场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更强,且公共科技金融与市场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协同效应。空间检验显示,科技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科技金融可通过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间接促进共同富裕。对此,有关部门应从提升科技金融专业水平,推进新质生产力加速涌现等方面着手,助力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刘路锋
实现居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如何促进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协调共进成为当前研究重点问题。该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考察分析了2011—2020年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旅游发展水平研究期内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因受疫情影响而出现跌落,居民共同富裕水平则呈整体逐年上升趋势;两者均呈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但中上游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相近。2)居民共同富裕与旅游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重庆和贵州两地上升较快,2020年各省市受到疫情影响有所下降;下游地区高于其他地区。3)GTWR模型表明,人口密度、环境治理投入、旅游收入占比、人均GDP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不同时期各因素对地区影响强度和波动方向不同,其中人均GDP影响为正向且影响作用较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建华 鞠智超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供更加平等、便捷的信贷融资机会,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已成为弥合城乡发展“鸿沟”、扎实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加速器。立足于2012—2022年30个省区市(港澳台藏除外)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系统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共同富裕均存在空间相关性。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本地区城乡共同富裕,还可正向赋能毗邻地区城乡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在东部地区与要素错配程度低地区更为显著。传导机制检验结果证实,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进一步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随着金融监管程度不断加深,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城乡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逐步强化。研究结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城乡共同富裕提供有力参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琳 田彩红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景,如何有效促进以县域为基础的共同富裕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尤为重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促进县域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投影寻踪法、综合指数法测度长江经济带县域共同富裕指数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数,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县域共同富裕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县域共同富裕指数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总体均呈现“下游高、中游平、上游低”的分异格局;(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呈显著的“U”型特征,对经济实力、发展动力和社会治理三个分维度的影响效应亦呈“U”型特征;(3)不同类型县域影响效应呈现差异性,中、下游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呈显著“U”型特征,但拐点不同;引领型、追随型和潜力型县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呈“U”型特征,拐点也呈现差异;(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通过企业引培和经济集聚等渠道影响县域共同富裕。本文研究结论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了现实依据,为促进县域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怀月
新质生产力作为引领市场经济变革的关键引擎,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理论视角系统梳理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调节效应,并选取中国31个省份2005—2022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该结果在经过增加关键变量、剔除特殊样本与处理内生性问题之后仍然成立。调节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新质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之间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且此调节效应在东部地区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更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敏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能够推动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驱动力。文章采用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推动共同富裕,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升劳动力就业质量间接赋能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地形区Ⅰ和数字经济发达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