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9)
2023(11669)
2022(10030)
2021(9077)
2020(7854)
2019(17791)
2018(17392)
2017(33087)
2016(18026)
2015(20611)
2014(20446)
2013(20416)
2012(19329)
2011(17811)
2010(18202)
2009(17267)
2008(17017)
2007(15656)
2006(13855)
2005(12449)
作者
(55401)
(46577)
(46553)
(44268)
(29487)
(22319)
(21188)
(18211)
(17365)
(16518)
(15951)
(15404)
(14993)
(14902)
(14633)
(14349)
(14124)
(13749)
(13457)
(13380)
(11863)
(11519)
(11268)
(10595)
(10581)
(10364)
(10290)
(10163)
(9499)
(9339)
学科
(97342)
经济(97273)
管理(54032)
(51983)
(42720)
企业(42720)
方法(39046)
数学(34100)
数学方法(33840)
地方(21943)
中国(21814)
(21489)
(21280)
业经(18680)
(18348)
技术(15991)
(14981)
贸易(14971)
(14678)
(14400)
农业(14302)
地方经济(14191)
理论(13130)
(13089)
环境(12880)
(12341)
银行(12290)
(12238)
金融(12236)
(11780)
机构
大学(276055)
学院(274037)
(123027)
经济(120669)
管理(103416)
研究(97399)
理学(88833)
理学院(87763)
管理学(86302)
管理学院(85777)
中国(71634)
科学(59848)
(57486)
(52578)
(50711)
(49468)
研究所(46167)
中心(43163)
(42315)
财经(42070)
业大(41904)
农业(39048)
经济学(39036)
(37988)
(36176)
北京(36004)
师范(35828)
经济学院(35021)
(33828)
(32987)
基金
项目(177781)
科学(139835)
基金(128783)
研究(127508)
(112997)
国家(112057)
科学基金(95110)
社会(83109)
社会科(78782)
社会科学(78757)
(70386)
基金项目(68003)
自然(60393)
自然科(59046)
自然科学(59028)
教育(58600)
(58595)
自然科学基金(58026)
资助(52385)
编号(49982)
成果(41041)
重点(40395)
(39656)
(39411)
(38849)
创新(36563)
课题(35102)
国家社会(34727)
科研(33779)
教育部(33702)
期刊
(139643)
经济(139643)
研究(82483)
中国(53971)
学报(45472)
(44093)
科学(41223)
(40979)
管理(38999)
大学(33532)
学学(31617)
农业(29587)
教育(26995)
技术(24530)
经济研究(23512)
(23267)
金融(23267)
财经(21914)
业经(20759)
(19103)
问题(18263)
技术经济(16833)
(16802)
统计(14709)
(14272)
(13686)
商业(13425)
(13157)
科技(13122)
图书(13053)
共检索到414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志迎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理论上阐述清楚新质生产力,对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这两者是怎样的关系,值得深入解析。本文从技术革命视角探究了生产力演化简史,界定了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催生的新质生产力;运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借助生产可能性曲线和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分析了现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现有生产力保护、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学机理。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的核心因素;科技创新的实质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第一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可以保护现有生产力,第二类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研究对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   杨洋   李哲  
新质生产力兼具时代特殊性与历史一般性,与非新质生产力共同构成社会生产力体系。“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蕴含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突出表现在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基础、本质形态和最终目标三方面。发挥科技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核心要素作用:一要科学认识新质生产力各类理论基础的优劣势,避免落入固定单一的理论框架与思想体系而产生认识与实践误区;二要聚焦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主导技术与关键要素,强化国家创新体系的能力建设,加速进入新的“技术-经济”轨道;三要把握新一轮工业革命的科技创新规律,推进科研范式变革与深度技术创新创业,实现更为高效的知识生产与配置;四要以科研、创新、生产与个人发展四类良性预期为导向构建新型生产关系,形成科技创新与制度革新密切结合的“社会能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寅  
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本质,结合会计数字化转型的内在特征和价值能力,对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运行机理与逻辑框架展开系统研究。技术生产力、要素生产力、融合生产力、协作生产力、开放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良性的重塑运行能力构建了强大的科技创新体系,促使会计数字化转型的要素系统、技术系统、场景系统变革升级。新质生产力赋能会计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及运行机理奠定了会计数字化转型的逻辑框架,该逻辑框架以数据要素为底座、数字技术为广义会计场景提供数字化能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会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也使得会计面临着由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而引发的机遇与责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侯超娅   张春喜   仝青  
注册会计师行业是高端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之一,其职业价值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率、高质量的特征,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积极培育现代高端复合创新型人才,加速实现技术工具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业务服务实践的高端前沿提升,推动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尹俊   孙巾雅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新质生产力注重科学技术因素对社会生产的影响,强调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作用,形成劳动者新技能化、劳动资料科技化、劳动对象种类和形态多样化等要素特征。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新型生产关系的形成,包括所有权类型的新样式、更为紧密复杂系统化的协作关系、适配度更高的要素市场、共享型的分配趋势等。不断调整体制机制以适应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发力点。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前沿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统筹协调、因地制宜发展不同区域的特色新质生产力,持续完善科技、教育、人才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畅通优质生产要素流动,打通新质生产力运动作用过程的堵点和卡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焦方义   杜瑄  
生产要素会加快生产力的发展,为生产力质变创造条件,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变革,不同生产要素的共同作用带动技术进步,改变生产方式,形成新生产关系,助推生产力跃升,生产要素与技术、生产关系、产业互动促进生产力质变。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能够推动生产力变革和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催生新质劳动者、新质劳动资料、新质劳动对象;辅助传统生产要素释放价值,产生乘数效应,通过协同优化加快技术变革、复用增效改变传统生产方式、融合创新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以数智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新业态不断涌现、以数据算力服务为基础的新模式日新月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的新产业体系加快重构,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为此要积极培育数智技术人才,坚持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大力开发数据产业、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引导数据要素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冰   彭雪清  
作为引领科技革命的新型经济驱动力,数字经济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创新要素配置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存在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门槛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贺俊  
虽然有关新质生产力问题的经济学研究大量涌现,但总体上看,既有成果主要从微观组织和宏观制度的“一般性”特征出发抽象和凝练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规律。本文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强起来”时代背景和国家间竞争情境决定了“异质性”才是新质生产力问题最具现实相关性和理论挑战性,也是最可能催生重要学术成果的拓展方向。针对既有经济学的问题设定、概念框架和分析工具不能很好相容国家间直接竞争、强国、异质性等新质生产力问题独特规定性的现象,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学术研究,应适当超越当前的“一般性”问题导向,直面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处于“生成”阶段的极端现象和问题,努力做出增量的理论拓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韩喜平   马丽娟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科技创新,主要载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进阶旨向是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实践硕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人才强、科技强,进而促进产业强、经济强,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广阔空间。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绍东   李靖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其特点在于创新,而激发创新潜能需要理性包容的人文精神。人文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中介环节是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收入分配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要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继承和弘扬人文精神,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上,以“公天下”的共有理念引导先进优质劳动资料顺畅流通;在收入分配关系上,以“均贫富”的共享理念激发劳动主体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上,以“等贵贱”的共治理念促进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三方面综合起来,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凝聚起磅礴的人文力量。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金碚  
“新质生产力”思维概念,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范式,运用于对新时代新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中,对于“人”的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认识论和逻辑自洽性意义。“人”的概化,不仅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含人与人的关系,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新质生产力经济学思维所概化的“人”,从“经济人”“组织人”演化产生了“智能机器人”。当新质生产力研究接受数字化人工智能的经济学思维时,主流经济学将发生颠覆性的范式变革。对生产力的“质态”关切,超越对生产力的“量态”关切,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经济学属性。经济学的范式变革,须将长期性、未来性、存量性、多元性等因素也纳入观察研究体系,这是域观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相契合的逻辑基础,可以引导现代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体系,更科学地研究新时代、新世界所产生的新现象。
[期刊] 改革  [作者] 文丰安  
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卷裹着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前行至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取得的科技成就灿若星河,印刻在世界文明史的卷轴之上,历史发展经验充分表明:仅有庞大的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无法支撑一个国家的长期繁荣与强盛;拥有强大的科学技术,具有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方能使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大国迈向强国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薛见寒  
新质生产力是以突破性技术创新为主导,以生产要素优化升级为重要抓手,重塑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以人类推动生产力变革的历史进程为鉴,根植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生产力的百年实践,不仅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逻辑、战略逻辑、辩证逻辑、价值逻辑层面具有高度的逻辑一致性,而且以新技术业态、新产业组织、新生产方式催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代表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突破的生产力发展趋势,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持续健全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对内深化改革、对外扩大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生产力跃升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潘家华  庄贵阳  郑艳  朱守先  谢倩漪  
虽然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共识,但各界对于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却不统一。本文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低碳转型过程具有阶段性特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制于资源禀赋、技术水平、消费模式等多种驱动因素。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在概念上既有联系又存在差异,低碳实践必须消除对低碳经济概念认识上的误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胡怀国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是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积极培育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并推动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特别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处理好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