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1)
2023(8963)
2022(7773)
2021(7301)
2020(6168)
2019(14182)
2018(14049)
2017(28014)
2016(15433)
2015(17373)
2014(17640)
2013(17581)
2012(16694)
2011(15285)
2010(15493)
2009(14585)
2008(14778)
2007(13546)
2006(11669)
2005(10564)
作者
(44801)
(37734)
(37400)
(36042)
(24044)
(17923)
(17270)
(14523)
(14060)
(13662)
(12691)
(12507)
(11922)
(11902)
(11890)
(11792)
(11691)
(11140)
(10986)
(10952)
(9392)
(9352)
(9229)
(8725)
(8594)
(8552)
(8454)
(8318)
(7675)
(7522)
学科
(63988)
经济(63933)
管理(43311)
(41202)
(32563)
企业(32563)
方法(30218)
数学(27106)
数学方法(26756)
(19493)
(17747)
中国(16036)
(14903)
贸易(14900)
(14514)
业经(12882)
地方(12696)
(12575)
(12348)
农业(12330)
(10740)
(10628)
财务(10601)
(10585)
财务管理(10572)
银行(10564)
(10071)
(9968)
金融(9966)
企业财务(9891)
机构
学院(224636)
大学(223274)
(94601)
经济(92464)
管理(84756)
研究(76735)
理学(71909)
理学院(71127)
管理学(69858)
管理学院(69431)
中国(60046)
(46746)
科学(45935)
(45625)
(39713)
(38551)
中心(36181)
研究所(35624)
财经(35475)
(35171)
业大(32563)
(31983)
农业(30457)
北京(29723)
(29429)
师范(29180)
经济学(28919)
(27752)
(27276)
经济学院(26217)
基金
项目(141537)
科学(110143)
研究(105539)
基金(100971)
(87017)
国家(86299)
科学基金(72976)
社会(64807)
社会科(61421)
社会科学(61401)
(55525)
基金项目(52632)
教育(49147)
(46881)
自然(46617)
自然科(45447)
自然科学(45430)
编号(44796)
自然科学基金(44619)
资助(42798)
成果(37521)
(31963)
重点(31943)
课题(30961)
(30930)
(28794)
科研(27348)
(27326)
教育部(27227)
创新(26947)
期刊
(105499)
经济(105499)
研究(67590)
中国(41936)
(35774)
(35090)
学报(32739)
科学(30025)
管理(29243)
(26119)
金融(26119)
大学(24674)
教育(23530)
农业(23489)
学学(23195)
技术(19426)
业经(17628)
财经(17345)
经济研究(17317)
(14836)
问题(14115)
(13180)
(12299)
理论(11653)
国际(11595)
技术经济(11368)
统计(11245)
商业(10596)
(10590)
实践(10561)
共检索到339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志刚  
通货膨胀目标法是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一些中小规模工业化国家率先采用的一种新货币政策框架。它对货币理论的发展和各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中华  莫学斌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以通货膨胀率作为中介目标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构建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框架 ,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洪福  
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研究通货膨胀持久性的不确定性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面对通货膨胀持久性不确定性时,低估通货膨胀持久性程度能够降低通货膨胀波动。更确切地说,不论是否存在通货膨胀持久性,低估通货膨胀持久性的货币政策是最优的。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耿强  李群  张永杰  
以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为分析框架,在考虑利率滞后项和预期项的情况下,通过最优化中央银行的目标损失,构建中国的通货膨胀方程,并采用1992年以来的季度数据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事后调节和事前引导的实际效果。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主要受经济主体通货膨胀预期和产出缺口的影响;利率变化在短期内并不改变通货膨胀的变化方向,不过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逐步显现;预期实际利率对当期物价波动有着正向引导作用,并且在子样本的稳健性分析中证实这种关系有加强趋势。这些实证检验结果对我国调控物价水平及制定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伍戈  李三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有关中国通货膨胀的文献,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通常偏重于数据挖掘,而忽视了普适性宏观经济理论的约束,因而所得出的结论其经济学含义值得商榷。尽管总供给-总需求框架是十分简洁的宏观分析框架,但是很少有人用它的具体方程来推导通货膨胀的决定式,并将所得来的决定式用之进行中国的实证分析,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互印证。本文创新性地在总供给-总需求框架下,首先对封闭经济下的通货膨胀成因做了较为深入分析,接着将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中以获得计量上可估的线性方程,并利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通胀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孔丹凤  
通货膨胀目标框架研究是近年来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分析的前沿课题,它主要是从政策操作的角度探讨采取通货膨胀目标名义锚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主要目标——物价稳定。自1990年新西兰开始采用通货膨胀目标框架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倾向于把货币政策目标框架(货币目标框架或汇率目标框架)改为通货膨胀目标框架或者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目标同时公布的框架体制。1994年以来,我国"显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颖  林景润  高铁梅  
本文利用滚动构建VAR模型的方法进行样本外动态预测,估计得出粘性信息假设下的通货膨胀预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非线性的LSTR模型,刻画出通货膨胀率的非对称调整路径。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当通货膨胀预期超过某一特定门限值后,对未来通货膨胀的作用反而减小。另外,通过比较利率和M1这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物价的作用,本文发现当通货膨胀预期低于2.8%时,减少M1具有显著的抑制通货膨胀作用;当通货膨胀预期在2.8%~3.9%时,两种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货膨胀均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而当通货膨胀预期高于3.9%时,利率是抑制未来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洪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工业国家相继把通货膨胀目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包括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瑞典、澳大利亚、芬兰、西班牙和以色列。在德国和瑞士长期受到很高评价的货币政策中,通货膨胀目标是重要要素之一。在美国,通货膨胀目标也受到一些具有影响的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韦  郑中华  
近期我国货币供应量以及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对我国通胀的担忧。对我国历年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期的价格水平和前一期GDP的增长率是正相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引起下一年度物价水平的上升,检验结果都显著。货币当局在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调节手段,防止流动性泛滥;进行窗口指导,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国际资金流动监管,防止输入型通货膨胀;维持汇率稳定,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艾洪德  武志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成为一种趋势,西方发达国家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之后在促进经济增长及抵制通货膨胀方面取得了良好绩效;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适应性却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对大量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财政的主导地位及金融基础设施不良严重妨碍着独立货币政策的实行范围,因此目前尚不具备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条件;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进行综合的公共部门改革,扩大税基,减少对铸币税及来自金融压制的其他收入的依赖,从而使金融系统恢复活力,这样,通货膨胀目标制也许会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严佳佳  王逸敏  
基于CPI、PPI价格指数走势背离的现实,以美国货币政策转向为背景,从中美两国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CPI、PPI二者“剪刀差”的影响入手,通过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比较分析两国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对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两国货币政策对结构性通胀的影响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差异;美国货币政策转向对两国货币政策的调控产生了异质性影响;两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结构性通胀的调控效果均呈现出非对称性的特征。据此,提出提升中国货币政策治理结构性通货膨胀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凯  
为了有效遏制通货膨胀,我国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参考外国经验,对这些建议进行分析,其中着重考察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和货币数量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提出我国货币政策制度发展的方向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并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侯成琪  龚六堂  
本文建立了一个多部门新凯恩斯模型来描述食品部门在需求价格弹性、价格粘性和供给冲击等方面的异质性,研究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应对我国食品价格的较快上涨。本文的研究表明:(1)食品价格粘性较低和食品需求缺乏弹性是导致我国食品价格较快上涨的主要原因;(2)根据福利损失贡献加权法计算的核心通货膨胀是最优的,货币政策盯住这个最优核心通货膨胀能够显著降低外生冲击导致的福利损失;(3)食品价格在这个最优核心通货膨胀中的权重为8.8%,这意味着不应该由于食品具有较大的支出权重而对食品价格上涨过度反应,也不应该由于食品价格具有较高的波动性而对食品价格上涨无动于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明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的基础上,对隐性通货膨胀目标制操控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隐性通货膨胀目标制兼具中长期固定性与短期灵活性,能在追求某一目标的同时兼顾其他宏观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