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1)
2023(11821)
2022(9650)
2021(9006)
2020(7515)
2019(16920)
2018(16062)
2017(30834)
2016(16460)
2015(18307)
2014(17616)
2013(17730)
2012(16413)
2011(15141)
2010(15105)
2009(14515)
2008(13488)
2007(11816)
2006(10500)
2005(9660)
作者
(47202)
(39035)
(39003)
(36959)
(24858)
(18888)
(17591)
(15204)
(15164)
(13663)
(13629)
(12967)
(12519)
(12408)
(12179)
(12140)
(11469)
(11398)
(11264)
(11102)
(9710)
(9573)
(9441)
(8938)
(8934)
(8784)
(8523)
(8211)
(7749)
(7704)
学科
(67585)
经济(67501)
(42924)
管理(42648)
(34047)
企业(34047)
方法(29774)
(28030)
金融(28029)
中国(27122)
数学(26753)
数学方法(26601)
(25308)
银行(25273)
(24539)
(18981)
(17967)
贸易(17951)
(17737)
(17667)
(16621)
业经(14632)
(12881)
农业(12177)
(11864)
财务(11840)
财务管理(11820)
地方(11600)
中国金融(11500)
企业财务(11352)
机构
大学(241705)
学院(235099)
(109724)
经济(107979)
研究(87663)
管理(84091)
中国(75494)
理学(71984)
理学院(71160)
管理学(70236)
管理学院(69823)
(50802)
(50507)
科学(49248)
(44545)
(40971)
财经(40962)
研究所(40677)
中心(40646)
(37645)
经济学(37407)
经济学院(33870)
业大(33253)
北京(32937)
农业(32505)
(32029)
财经大学(30951)
(30916)
师范(30566)
(30019)
基金
项目(153377)
科学(121042)
基金(115440)
研究(109737)
(102257)
国家(101434)
科学基金(85260)
社会(74827)
社会科(71203)
社会科学(71187)
基金项目(59832)
(54764)
自然(52912)
自然科(51783)
自然科学(51765)
自然科学基金(50936)
教育(49920)
(48494)
资助(47517)
编号(40971)
(36158)
重点(35141)
成果(34560)
(32980)
国家社会(32962)
(32498)
教育部(31499)
中国(31098)
创新(30580)
科研(29701)
期刊
(112519)
经济(112519)
研究(77956)
中国(45094)
(42459)
金融(42459)
学报(40626)
(37859)
(37205)
科学(35728)
大学(31059)
管理(30246)
学学(29180)
农业(24549)
教育(22358)
财经(22355)
经济研究(20642)
(19283)
(16600)
国际(16274)
问题(15457)
技术(15241)
世界(15136)
业经(14999)
(14090)
理论(11196)
(11135)
技术经济(10584)
统计(9624)
实践(9603)
共检索到3628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光溪  苏鹏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光溪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反映了盛极则衰、创新毁灭、月盈则缺的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客观必然性。资本主义高度发达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邢莹莹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根据本国金融市场变化情况,在《联邦储备法令》的授权下,创设了包括定期标售工具、定期证券借贷工具、一级交易商信用工具、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在内的7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旨在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及恢复金融市场功能。该文详细介绍这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规则及市场功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洪钟  杨攻研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和实践领域均认为货币政策逐渐成为一门科学,并形成了一系列广为接受的"共识"。然而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原本的货币政策共识遭到前所未有的抨击与挑战,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正处于变革的边缘。本文首先在长期视角下考察货币政策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其次追问在金融危机冲击下,货币政策共识的"变"与"不变";最后重新探讨呼之欲出的货币政策"新"共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迷雾中希望国内外的研究能够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带来些许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志刚  潘成夫  
全球经济危机袭来,各国在推出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其央行也采取了激进的政策措施,实施了降息甚至零利率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等还采取了购买长期国债的非常规手段。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选择人的困局,指出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是提供流动性和稳定金融体系,并可以通过量化宽松、征收持有货币税等操作改变投资者预期、降低长期利率甚至突破零利率的限制,从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最后,本文分析了制约货币政策手段生效的因素,得出其对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若干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四清  
内容一场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影响着世界经济。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危机发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也对其与新资本协议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大格局下,中国银行业为应对危机,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认真做出选择。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郑鸣  倪玉娟  刘林  
文章从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两重功能——反映资产负债现有的公平交易价格和向投资者传递信号影响其行为出发,构建均衡模型,并利用美国市场的实证数据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制度的缺陷:内生的共振效应、加剧市场波动。在市场繁荣时,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会促进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而在危机时期,公允价值会计制度与资本金监管要求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会使危机进一步恶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军  董方军  户海印  
近期,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加之不久之前的"房利美"和"房贷美"被美国政府收归国有、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联邦政府宣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各主要金融机构人人自危,纷纷寻求买主、忙于自救,以避免破产风险。一系列消息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巍  
美国自2007年4月以来爆发的次贷危机,如同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对于这场危机的成因及其对实体经济、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的影响、危机带来的教训和启示,我们都必须认真分析和总结。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春明  郭界秀  
始于2007年8月的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已经发展成为一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它不仅重创了美国金融与经济,无疑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雅菁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席卷世界的第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危机使整个西方社会遭受了重创,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甚至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原因。美国成功应对了这次危机,之后从英国人手中得到了世界经济主导权,它的政策措施和市场体制也被其他国家不断借鉴。可是历史总会重演,80年后,美国的金融体系又出现了危机,殃及经济发展,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两次危机的原因、经济表现和相关措施,为我国健全金融市场机制提供经验,确保经济稳健成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陶增骥  
一、国际投机资本兴风作浪是金融危机最主要的根源金融危机的产生固然与有关国家经济工作的失误有关,但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国际上有一批数量庞大的短期资本,流入到金融投机活动,它在国际间频繁流动,以追逐利率差额或汇率变动的收益为目的,其结果是金融风险不断升级,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捷  
本次金融危机是发生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生产过剩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全球化带来了生产要素和生产力的全球扩张,同时也造成了全球性的贫富两极分化,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和全球生产过剩。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了解决这一基本矛盾,利用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的财富效应,盲目发展金融与房地产业,同时从新型工业化国家攫取储蓄的债务经济模式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酿成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和祸及全球的泡沫经济。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陶增骥  
一年多的东亚金融危机,近来又扩展到俄罗斯,并对拉美地区构成威胁。世界最大的经济强国———美国开始是隔岸观火,现在也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克林顿承认,美国不可能永远是繁荣的绿洲。中国在东亚金融危机中成为中流砥柱,为举世所瞩目。但是也应看到,这场危机远未过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昊青  
社会消费能力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动力,而市场经济的分配逻辑却又必然消解社会消费能力,这是导致包括此次金融危机在内的经济危机的根源。西方社会在"市场正义"价值观的主导下,不通过"分配正义"来提高社会消费能力以化解危机,而是通过"消费道德"和"信用过度"鼓动和放纵无节制的超前消费来创造和提高"虚拟消费能力"以缓解矛盾,这既是导致战后以来自由市场经济长期繁荣发展的秘密,也是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该文认为,秉持"分配正义"、适度消费观和恰当监管是化解市场经济危机的正确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