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937)
- 2022(3432)
- 2021(3180)
- 2020(2766)
- 2019(6452)
- 2018(6835)
- 2017(12148)
- 2016(7152)
- 2015(7890)
- 2014(8199)
- 2013(7882)
- 2012(7312)
- 2011(6960)
- 2010(7555)
- 2009(7413)
- 2008(7616)
- 2007(6915)
- 2006(6555)
- 2005(6509)
- 2004(5733)
- 学科
- 济(24879)
- 经济(24827)
- 管理(21284)
- 业(18418)
- 企(17775)
- 企业(17775)
- 制(10916)
- 财(9395)
- 理论(8918)
- 中国(8850)
- 教育(8228)
- 体(7879)
- 学(7435)
- 业经(7327)
- 体制(6734)
- 方法(6731)
- 银(6646)
- 银行(6645)
- 农(6420)
- 行(6383)
- 教学(6031)
- 融(6031)
- 金融(6030)
- 税(5128)
- 务(5072)
- 财务(5049)
- 财务管理(5035)
- 和(5020)
- 税收(4858)
- 企业财务(4807)
- 机构
- 大学(104126)
- 学院(100948)
- 济(38154)
- 经济(37159)
- 研究(36266)
- 管理(33942)
- 中国(28676)
- 理学(27178)
- 理学院(26809)
- 管理学(26380)
- 管理学院(26151)
- 财(24291)
- 京(23393)
- 科学(19569)
- 江(19024)
- 范(18707)
- 师范(18623)
- 所(18555)
- 财经(17182)
- 中心(16121)
- 研究所(16052)
- 北京(15812)
- 经(15311)
- 师范大学(15154)
- 州(14964)
- 教育(14945)
- 院(12333)
- 财经大学(12302)
- 省(12067)
- 农(11893)
- 基金
- 项目(51545)
- 研究(44128)
- 科学(40002)
- 基金(34904)
- 家(28933)
- 国家(28573)
- 社会(26214)
- 社会科(24546)
- 社会科学(24537)
- 科学基金(24158)
- 教育(23160)
- 编号(20054)
- 成果(19749)
- 省(19616)
- 基金项目(17166)
- 划(16946)
- 课题(15096)
- 资助(14258)
- 自然(13588)
- 年(13244)
- 自然科(13189)
- 自然科学(13186)
- 自然科学基金(12968)
- 性(12673)
- 项目编号(12392)
- 部(12197)
- 重点(11995)
- 规划(11215)
- 教育部(11143)
- 阶(10882)
共检索到183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后雄
新课程高考科目设置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山东、宁夏、广东、海南、江苏等5省区高考科目方案各具特色,也存在着诸多两难问题亟待解决。高考科目设置既要与新课程同步,又要秉持“稳中求变”的原则,在“遵循规律、把握导向、推进素质、防止偏科、科学论证、广泛试验”的基础上提高科目设置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新课程高考 科目设置 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林瑞玉 严侃曼
"3+X"方案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制高点,具有跨时代意义。新高考改革是对"3+X"方案的继承和发展。要厘清新高考改革与"3+X"方案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传承,深刻认识"3+X"方案在当代高考改革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高考改革实践,为回归"3+X"方案开启了"窗口期"。回归"3+X"方案"开放、包容、多元、自主"的"本源"是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落实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接轨高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回归"3+X"方案面临的学生偏科现象加重、选考科目"冷热不均"加剧、等级赋分"同分不同质"、高校招生录取体制不配套的挑战,要积极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学考制度,改革等级赋分办法,强化招生计划和考试科目牵引,切实赋予高校依法招生录取自主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边新灿 蒋丽君 雷炜
新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可以概括为"一体四面"。"一体"是:以学生为本体,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根本目标。"四面"是:"融通",取消文理分科,实现知识融通,跨越非黑即白的两极思维习惯;"综合",实行综合评价,拓宽评价的宽度,改变"唯分数论"线性评价模式;"过程",探索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延伸评价的长度,破解"一考定终身"难题;"选择",扩大选择,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扭转"共性淹没个性"局面。高考改革面临众多两难问题,处理好科学性、公平性和可行性的各要素平衡就形成各种两难;制约新高考改革的两对最基本的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价值取向 两难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范浩
英美文学课当务之急是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强化文学之为人学的一面。鼓励学生平视经典,用自己的视角去感悟、思考作品内涵,寻找共鸣的主题。对课程的价值取向进行全面审视与思考是教学改革的原点。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晓聪
据中央电视台1月8日报道,教育部已于近期确定了高考改革方案,部分科目将实行一年多考,以减轻学生的高考压力。此次高考改革主要内容有: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启泉 姜美玲
新课程赋予教学以新的内涵,教学必须实现价值转型,切实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引领学生学会生存和学会做人。教学变革的关键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进而创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文化模式——思维型教学文化。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 整体的人 教学文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若玲
竞争是选拔性考试的本质 ,高考的竞争实则是社会竞争的“浓缩”。高考科目的多寡与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无必然关联 ,减少考试科目并不能达到“减负”的目的 ,反而会带来学生更严重的偏科现象。高考科目设置应以保持 5门和一定的覆盖面为宜
关键词:
高考 考试科目 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自1952年建立统一的高考制度以来,高考科目改革就从未停止过,无论是"3+2",还是"3+X",无论是"上海试点",还是"三南方案",高考科目改革始终以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终极目标,螺旋式推进。2014年启动的"3+3"新高考科目改革是过去历次改革的持续与深化,6年的实践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也面临诸多挑战,利益相关者过度功利化博弈造成选考科目失衡,缺乏社会系统的保障支持,等级赋分方法有待改进等。为此,要加深对高考社会本质属性和矛盾根源的认识,坚持学考基础上推进高考科目改革基本策略,强化高校对选考科目的指引,优化等级赋分方法,加强改革的社会综合保障。
关键词:
高考改革 科目改革 轨迹 问题 策略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盛大林 吴星晔 钟笑寒
新高考改革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但考生为追求高分而进行的策略性科目选择也可能导致意料之外的政策后果。本文研究了科目选考机制下的纳什均衡。研究表明,科目选考制度存在多重纳什均衡的问题,且其中一些均衡可能会导致选考不同学科的人数比例差异过大。选考科目保障机制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关键词:
匹配 高考改革 科目选考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檀钊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本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课程管理缺乏规范性、课程安排不合理、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以及课程保障体系缺位等。进行课程改革需要明确课程的公共必修课性质,将课程交由招生就业管理部门管理,合理设置和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和强化课程的适应性,创新教学方式以及建立课程保障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川
任何学校教育的改革,无论是宏观方面还是微观方面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都是最本质、最核心的深层次问题。课程改革最核心的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究竟应该给学生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从知识论角度讲,人类积累的知识可以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应该坚持以实践知识为本位而非书本知识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本位而非课程考试为本位、以实践教学为本位而非课堂讲授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秦春华
在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之前,社会上曾经流传了关于高考改革的诸多版本,但没有一个版本具有《实施意见》的内在超越性。"治大国若烹小鲜",作为由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国务院颁发的纲领性文件,《实施意见》跳出了教育本身的视界和格局,不仅仅着眼于高考招生制度的内容与形式等技术性问题,而是以更加高远的视野和更加恢宏的气度,将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梅沁
深化职教高考改革,不仅要遵循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还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层次教育的诉求。职教高考改革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正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推进职教高考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专业与科目、教学与考试、升学与就业四对关系。通过优化制度设计,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构筑“横向融通、纵向贯通”人才培养“立交桥”,创新技能测试模式,形成发展职业教育合力等措施,推动职教高考改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念金
高考正义即高考的正当的、公正的道理。走向高考正义是必要的,因为: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实质上并不公平;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违背科学性和有效性;高考合理性的基本立足点是高考正义。高考正义的基本内容有:高考应该是一种有充分价值的评价;高考应该聚焦于学生的素质发展;高考所关注的学生素质发展应该相对地全面而有侧重。实现高考正义的主要途径有:转变思维方式;就高考进行合理的三重设计;实现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
关键词:
高考 正义 必要性 内容 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