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4444)
2022(3959)
2021(4113)
2020(3426)
2019(7972)
2018(8393)
2017(14481)
2016(8949)
2015(10341)
2014(10803)
2013(10107)
2012(9646)
2011(8653)
2010(9528)
2009(9071)
2008(9434)
2007(8700)
2006(8295)
2005(8144)
2004(7198)
作者
(24904)
(20539)
(20475)
(20151)
(13216)
(10067)
(9603)
(7911)
(7866)
(7830)
(7249)
(7029)
(6725)
(6651)
(6644)
(6316)
(6278)
(6126)
(6123)
(6118)
(5677)
(5112)
(5065)
(5061)
(4835)
(4812)
(4673)
(4620)
(4460)
(4188)
学科
(26608)
经济(26541)
管理(22897)
(19287)
(17040)
企业(17040)
教学(12792)
(12546)
中国(10491)
理论(9778)
(9743)
(9341)
教育(9206)
(8712)
(7642)
银行(7636)
(7304)
(7299)
方法(7259)
体制(7146)
业经(7117)
学法(7113)
教学法(7113)
(6524)
(6302)
金融(6302)
税收(6118)
(6046)
(5942)
制度(5939)
机构
大学(120332)
学院(119232)
研究(44064)
(40343)
经济(38936)
管理(36606)
中国(35788)
理学(28518)
理学院(28064)
(28041)
管理学(27116)
管理学院(26887)
科学(26192)
(25655)
(23759)
(23545)
(22574)
师范(22365)
中心(21321)
研究所(20442)
教育(19344)
北京(19286)
(18769)
(18756)
师范大学(17866)
财经(17413)
(17115)
技术(17109)
(15383)
(15213)
基金
项目(60597)
研究(50715)
科学(45159)
基金(38038)
(32123)
国家(31716)
教育(28355)
社会(26505)
科学基金(25814)
(25165)
社会科(24643)
社会科学(24634)
编号(23831)
成果(23669)
(21301)
课题(19351)
基金项目(18470)
资助(17281)
(16884)
自然(15509)
自然科(15128)
自然科学(15124)
自然科学基金(14814)
重点(14537)
(14315)
项目编号(14071)
(13530)
规划(13209)
大学(13139)
(12497)
期刊
(60650)
经济(60650)
研究(47894)
中国(39901)
教育(38494)
(22218)
(18716)
管理(17890)
学报(17346)
(17113)
金融(17113)
科学(14848)
技术(14676)
大学(13953)
学学(11884)
农业(11530)
职业(10071)
财经(9685)
图书(9083)
业经(8985)
(8519)
经济研究(7945)
问题(7747)
(7296)
论坛(7296)
书馆(7075)
图书馆(7075)
(6676)
技术教育(6478)
职业技术(6478)
共检索到225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健  
教学习性是教师理解课程改革精神、生成教学实践行动的内在依据。课程改革必须诉求教学习性的改造,是被课程改革历史已经证明的结论,是可以得到理论诠释的逻辑必然,也是我们当下课程改革的实践呼唤。改造教学习性只能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首先改造支持教师改变的培训者的习性,也必须成为教师主体自觉的实践活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平  赵凌  
合作学习实质上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借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它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已为广大教师所采用。但毋庸讳言,相当一部分学校,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启亮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比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 ,有着百倍的复杂与艰难。如果人为地以“大课程论”理论统驭教学 ,把主体行为的“教学”放在结构性、物质性“课程”的依附性地位 ,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制度课程”。这种课程的内容会得到因循传统的教学的支持 ,但新的课程理念却会遭到惯例的抵制 ,这可能导致以旧思维和旧方法驾驭新内容 ,导致新课程目标尤其是创新素质目标的失落。因此 ,课程改革应超越“大课程论”或“大教学论”的同样思维不同侧重的偏见 ,在“课程与教学”和而不同的理念下 ,关注并释放教学的张力 ,引导教师致力于教学课程 ,把改革的重心落到体检课程、体验教学上来 ,走出已经或正在步入的“新制度课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肖正德  
通过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乡村教师文化境遇的叙事探究,发现乡村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认知态度和行动状况是有显著差异的,他们有的茫然失措,有的被动应付,有的则主动出击。乡村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陷入双重的文化困境:既要背负教学改革的重任勇往直前,又要面对自身的困惑和无助。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多从文化层面解读乡村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境遇,指明其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文化路向,使其增强文化自觉,突围文化困境,最终为乡村学校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寻觅曙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梁芳  
在研究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藏区数学新课程实施中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从更新教学理念的办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拓宽教师业务知识学习的通道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伟  余雪光  
我们的课题化教学着重从学习内容的开发和实际操作范式上做了如下的实践与探索:一、如何确定课题从教材本身设计的课题来开展课题化教学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联星  
新课程实施已近六年,在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广泛培训之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更新。但是,教学实践问题重重,新课程改革还有待于深入推进。从中学课改实践层面的真实情况看,教学现状与原先制定的改革目标仍有较大距离,课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万志琼  鞠晓梅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辅助性问卷抽取了303名初中教师进行调查,探讨其在新课程改革中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表现。统计结果发现:初中教师心理问题总检出率达17.82%;不同教师群体中,需重点关注本科学历、36~45岁、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新课改实施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须加以重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阎亚军  王月芬  
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生观,在现实实施中存在着一定的悖论与偏差。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在实践中经常演变为学生无约束地极度膨胀自己所谓的个性,进而滑向极端的自由;而教师则因为种种理念、理论、舆论的限制,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成了学生无限自由发展的"推波助澜"者。我们应冷静反思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科学、客观地认识学生,不能将学生过于理想化。否则,各种所谓的先进教育观念或理论将成为教师的"镣铐",最终阻碍教育的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斌辉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但在现实中它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博弈论角度来看,由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背离,课程改革呈现出一种"囚徒困境"的博弈。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提高各博弈主体的理性水平,建立选择性激励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樊亚峤  靳玉乐  
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世界不仅形成了经验性、人情化和权力本位的文化模式,而且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使其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导性文化精神。这种传统文化对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阻滞力。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课程文化的价值基础、制造多元的文化冲击,以及选择性地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元素则有助于我们突破这种文化阻滞力,促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文辉  
"新课程改革步入了深水区"作为众口相传的命题,表征的是变革从文本课程过渡到实践课程的推进过程。步入深水区的课程改革所遭遇到的"穿新鞋走老路"的形式主义,并非中国新课程改革的独特现象,亦非教育领域改革之专属景观,它不是广大师生对新课改理念的自发纠偏,而是我国教育转型升级必然要经历的阵痛,是课改理念引领新常态的必经阶段。"新常态"所传达的是"事情现在如此,以后也必将如此"的讯息。新课改理念之所以能够引领新常态,是因为新课改理念乱中有序、多中有一,紧紧把握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精髓与时代精神。新课改理念要引领新常态,既要重视"摸着石头过河",又要强化顶层设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田琳  
一所好的学校首先要构建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其次是更新各种教育理念;再次是牢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将各个观念落实到位。在新课改中,教师还应时常在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管理方式等方面反思、检验自己,才能打赢这场课程改革的攻坚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焕立  
新课程和新的培养目标,对传统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挑战,教师的教学行为应相应发生转变,由重传授到重发展;由统一规格教育到差异教育;由重教师教到重学生学;由重结果到重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到综合信息交流;由居高临下到平等融洽;由教学模式化到教学个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