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3224)
- 2022(2711)
- 2021(2899)
- 2020(2415)
- 2019(5643)
- 2018(5910)
- 2017(10139)
- 2016(6367)
- 2015(7473)
- 2014(7794)
- 2013(6692)
- 2012(6386)
- 2011(5780)
- 2010(6283)
- 2009(5933)
- 2008(6207)
- 2007(5603)
- 2006(5295)
- 2005(5010)
- 2004(4377)
- 学科
- 济(19140)
- 经济(19101)
- 管理(14664)
- 业(10384)
- 企(9735)
- 企业(9735)
- 制(8330)
- 教育(8191)
- 教学(7413)
- 中国(6721)
- 理论(6572)
- 体(6564)
- 方法(5925)
- 财(5666)
- 体制(5518)
- 学(5466)
- 农(4902)
- 银(4826)
- 银行(4820)
- 行(4680)
- 数学(4649)
- 融(4610)
- 金融(4610)
- 数学方法(4387)
- 业经(4349)
- 学法(4330)
- 教学法(4330)
- 税(3932)
- 税收(3761)
- 收(3728)
- 机构
- 大学(83500)
- 学院(82737)
- 研究(31385)
- 济(28009)
- 经济(27138)
- 管理(23585)
- 中国(23479)
- 京(19642)
- 理学(19087)
- 科学(19052)
- 理学院(18727)
- 管理学(17981)
- 管理学院(17821)
- 所(16698)
- 财(16596)
- 范(16107)
- 师范(15969)
- 研究所(14751)
- 江(14695)
- 教育(14044)
- 中心(13880)
- 北京(13239)
- 农(12958)
- 师范大学(12823)
- 技术(12036)
- 州(11631)
- 财经(11562)
- 院(11019)
- 职业(10532)
- 经(10440)
- 基金
- 项目(45521)
- 研究(37696)
- 科学(34481)
- 基金(29073)
- 家(24864)
- 国家(24535)
- 教育(21637)
- 社会(20570)
- 科学基金(20049)
- 社会科(19069)
- 社会科学(19062)
- 省(18512)
- 编号(17483)
- 成果(16968)
- 划(15990)
- 基金项目(14316)
- 课题(14208)
- 资助(12867)
- 年(12445)
- 自然(11943)
- 自然科(11658)
- 自然科学(11655)
- 自然科学基金(11419)
- 重点(10911)
- 大学(10907)
- 性(10683)
- 部(10451)
- 项目编号(10423)
- 规划(9679)
- 教育部(9264)
共检索到147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阎亚军 王月芬
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生观,在现实实施中存在着一定的悖论与偏差。以学生为本的学生观在实践中经常演变为学生无约束地极度膨胀自己所谓的个性,进而滑向极端的自由;而教师则因为种种理念、理论、舆论的限制,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成了学生无限自由发展的"推波助澜"者。我们应冷静反思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科学、客观地认识学生,不能将学生过于理想化。否则,各种所谓的先进教育观念或理论将成为教师的"镣铐",最终阻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斌辉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但在现实中它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博弈论角度来看,由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背离,课程改革呈现出一种"囚徒困境"的博弈。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提高各博弈主体的理性水平,建立选择性激励制度。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博弈论 囚徒困境 选择性激励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练至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称“课改”或“新课改”)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其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肯定,同时,在历史上曾产生过积极作用的讲授法却受到人们尖锐的批评与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永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整体的、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建设工程,尤其是受制于文化心理积淀不足、教师准备不足等方面因素,新课程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速战速决的。新课程改革所赋予基础教育的新思路、新使命、新方法的实现,以及可能带来的基础教育的新局面与新范式的形成,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才能完成。新课程改革的路径在于明确课程与教学认识论的当代视野、立场与逻辑,建立恰切的课程改革方法论和建立“研究与发展”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文化心理 教育观念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教师角色转型是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新课程倡导课程实施由"忠实取向"向"创生取向"的转变,蕴含了教师形象从"忠实执行者"向"反思性实践者"的转变。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课程角色是对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对教师价值的重新发现。那种认为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型是"把改革的成败推加在教师身上"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教师角色转型 反思性实践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静 田晶
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学生作为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他们对新课程的感受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课程实施必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那么,学生眼中的新课程是什么样子,他们对新课程有哪些感受?2004年12月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重庆、辽宁、山西、河南、江西、安徽、湖北7个省市实验区的学生进行了调研。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回小学生有效问卷1192份,中学生有效问卷1088份。本文是对问卷结果的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良 刘茜
新课程改革的思维方式中不乏简单性思维的倾向,主要表现为机械线性思维、二元对立思维以及还原论思维。走出简单性思维的困顿,应走向课程改革的复杂性逻辑,即强调课程改革的非线性品质、两重性逻辑以及关系思维的旨趣。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简单性思维 复杂性理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联星
新课程实施已近六年,在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广泛培训之下,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更新。但是,教学实践问题重重,新课程改革还有待于深入推进。从中学课改实践层面的真实情况看,教学现状与原先制定的改革目标仍有较大距离,课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力 黄小莲
参照美国“基于关心的变革采纳模式(CBAM)”的研究理论以及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实施现状,可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大致分为机械实施、常规化、精致加工、整合、创新五个层次,而教师实施新课程的态势主要表现为夹杂着改革与抗拒成分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中庸主义”三种倾向。新课程改革必须关注教师的态度与态势,才能促进教师与新课程同行。
关键词:
新课程实施 改革 抗拒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肖正德
通过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乡村教师文化境遇的叙事探究,发现乡村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认知态度和行动状况是有显著差异的,他们有的茫然失措,有的被动应付,有的则主动出击。乡村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陷入双重的文化困境:既要背负教学改革的重任勇往直前,又要面对自身的困惑和无助。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多从文化层面解读乡村教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境遇,指明其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文化路向,使其增强文化自觉,突围文化困境,最终为乡村学校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寻觅曙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万志琼 鞠晓梅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辅助性问卷抽取了303名初中教师进行调查,探讨其在新课程改革中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表现。统计结果发现:初中教师心理问题总检出率达17.82%;不同教师群体中,需重点关注本科学历、36~45岁、班主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新课改实施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须加以重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从大历史视野看,李鸿章、梁启超、蔡元培等曾先后登台,为增强国家军事经济实力、提升国人价值追求与道德境界发起课程改革,也为解答大变局中实现民族复兴急需发展何种新课程留下两大历史参照。新世纪转折之际,迎来课程专家登台承担开拓重任。在教育行政力量支持基础上,秉持民族复兴与学生发展的双重关切,依靠专业化的新课程体系设计,课程专家在过去二十年同样书写了课程改革新篇章,在应试支配的基础教育体制中至少建成两大类新课程生产及教学机制。引入大历史视野,不仅有利于开阔反思近二十年课程改革,而且能为优化已经建成的新课程生产及教学机制提供经验参照。
关键词:
大历史视野 大变局 民族复兴 新课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仲建维
所谓"国情派"认为新课程改革是以西方理论和话语为平台,来构建中国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话语框架,并以此指导中国的学校课程和教学实践。在对此加以否定的同时,"国情派"为课程改革确定了三个方向来寻求理论基础:重新回到凯洛夫教育学主线、回归文化传统寻找课程教学理论资源和扎根现实教育国情。但回到凯洛夫教育学主线是走不通的僵路,回归传统和扎根实践却又非所谓"国情派"所独倡,而是教育学人共同标举的永恒课题,不过这两个方向,并不能否定学习和借鉴西方课程教学理论这一教育主潮。
关键词:
课程论争 课程教学本土化 凯洛夫教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