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73)
2023(2398)
2022(1849)
2021(1740)
2020(1363)
2019(3129)
2018(2926)
2017(5138)
2016(3071)
2015(3811)
2014(4011)
2013(3681)
2012(3611)
2011(3154)
2010(3282)
2009(2731)
2008(2794)
2007(2847)
2006(2499)
2005(2005)
作者
(7859)
(6361)
(6293)
(5965)
(4043)
(3036)
(2996)
(2528)
(2486)
(2472)
(2239)
(2141)
(2091)
(1995)
(1994)
(1940)
(1921)
(1921)
(1815)
(1808)
(1747)
(1632)
(1619)
(1574)
(1518)
(1501)
(1500)
(1415)
(1348)
(1348)
学科
(7981)
经济(7976)
管理(5997)
中国(4935)
教育(4845)
理论(4515)
教学(4128)
地方(4034)
文化(3698)
业经(3401)
(3376)
(3178)
企业(3178)
(3095)
(2767)
学法(2548)
教学法(2548)
产业(2503)
政治(2193)
方法(2172)
学理(2157)
学理论(2157)
思想(2130)
学校(2112)
农业(2095)
思想政治(2081)
政治教育(2081)
治教(2081)
研究(2043)
德育(2033)
机构
学院(38056)
大学(37194)
研究(13239)
管理(10549)
(10073)
师范(10021)
教育(9312)
(9115)
(9049)
经济(8572)
中国(8323)
理学(8156)
职业(8056)
师范大学(8032)
科学(7993)
理学院(7952)
管理学(7694)
管理学院(7579)
(7555)
技术(7474)
中心(6341)
(6321)
(6299)
北京(6033)
职业技术(5687)
研究所(5546)
技术学院(5389)
(5201)
(4863)
(4722)
基金
项目(22548)
研究(21667)
科学(16592)
教育(12561)
基金(12007)
编号(11157)
社会(11047)
(10643)
成果(10581)
社会科(10198)
社会科学(10196)
(9705)
国家(9496)
课题(9373)
(8750)
(8538)
科学基金(7637)
项目编号(6478)
规划(6357)
基金项目(6085)
建设(5785)
研究成果(5741)
重点(5670)
(5661)
(5610)
(5507)
(5467)
年度(4956)
(4882)
(4881)
期刊
教育(19924)
(15235)
经济(15235)
中国(14712)
研究(14400)
技术(6722)
职业(6348)
图书(5626)
学报(4995)
(4973)
管理(4690)
书馆(4608)
图书馆(4608)
技术教育(4501)
职业技术(4501)
职业技术教育(4501)
大学(4400)
(4251)
科学(4063)
(3702)
论坛(3702)
农业(3560)
学学(3282)
(2999)
高等(2936)
业经(2881)
(2497)
金融(2497)
高等教育(2424)
发展(2196)
共检索到69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华勇  龚润泽  
在实施新课改中,怎样构建新课程学校文化无疑是一个现实的值得探讨的课题。课改实验两年多,我校在营造立体的新课程学校文化方面,创出了一条新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树生  李建军  
学校文化不能忽视育人功能,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文化建设应以课程文化为核心。课程文化、交际文化、管理文化和环境文化的有机组合构成了学校的文化系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尹后庆  
新修订的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于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广大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既被赋予了时代的使命又迎来了崭新的挑战。从这次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要求看,未来特别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广大学校承担起日趋深化的课改任务。1. 让学校在课改实践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使命学校是教育的实践场所,是教育变革的基本单元。再先进的教育理念,再完美的改革蓝图,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徐启海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立德树人、多元发展"的教育观,坚持走"质量加特色"的内涵式发展之路。与此同时,在教学管理上,我们悄然进行着管理策略的创新与转变。一、打造优秀团队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优质教育必须先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学校通过全员培训、外请专家引领、教师轮流到名校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夏志芳  闫龙  
作为地理课程重要组成之一的地域文化,能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人民创造的文化类型,鉴赏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人文品质。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有效利用各种地域文化资源,有利于满足不同学校和教师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静  田晶  
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学生作为课程实施的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他们对新课程的感受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课程实施必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那么,学生眼中的新课程是什么样子,他们对新课程有哪些感受?2004年12月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重庆、辽宁、山西、河南、江西、安徽、湖北7个省市实验区的学生进行了调研。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回小学生有效问卷1192份,中学生有效问卷1088份。本文是对问卷结果的分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凌飚  
本文对我国中小学目前在评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做了归纳,阐述了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以及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如何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以及对新课程与教材本身的评价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作者还就高考的改革问题、过程性评价结果的处理方法、评价的功利与诚信等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臧铁军  刘冰洁  
新课程改革需要学校考试改革协同推进,新课程理念要求考试理念同向同行。本文围绕新课程下的学校考试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体功能,就打造适合学生的考试进行了论述。立足新课程,可以将考试比喻为"健康体检",是一种积极的保健方式。要借鉴认知诊断理论改革考试命题,变革考试方式,加强考试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力度,改变考试结果使用的方式方法。学校要将考试、学业分析反馈、学习指导构成一个整体性评价体系。考试改革不是为了让学生懂得考试,而是让考试学着"懂得"学生,要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突出每个生命的个体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宝庆  
学校教育哲学不是学科意义上的教育哲学,而属于一种观念层次上的教育哲学,它的结构包括使命、核心价值和愿景。学校教育哲学作为学校活动的灵魂,是学校行为的先导,深刻影响着学校的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等。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育哲学的变革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有利于特色学校建设和校本课程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大超  
传统的中小学学校管理模式是在强调统一的国本课程的条件下形成的 ,是以理性主义为基础 ,以科层体制为模本的 ,其弊端在课改的背景下显露无遗 :1 .过分重视学校工作的静态有序性。 2 .学校的办学自主性严重缺失。 3 .学校缺少与外界社会的信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4.学校内部等级森严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泾渭分明。从管理的宏观视角看 ,为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中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应完成以下转向 :1 .从强调常规管理转向注重创新管理。 2 .从强调有形资产的管理转向注重无形资产的管理。 3 .从强调物本管理转向注重人本管理。 4.从强调分工转向注重团队协作。 5 .从强调刚性管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罗星凯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已公布,明年将进入实验区。围绕新方案的一些理念、思想、技术与指南需要宣传与分享,同时,新方案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还没有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导致社会上流传着一些误解,需要澄清。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育部华东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领导和支持下,约请全国各地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在本刊第八、九两期,就新方案的某一专题,发表个人的见解。相信这些见解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方案、参与新课程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蔺红春  徐继存  
准确把握学校课程建设的性质是有效进行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前提。学校课程建设主要是指有效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构建适切本校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在建设的目的上具有课程指向的校本性,在建设的内容上具有文化内容的整合性,在建设的主体上具有教师主体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汝葵  
学科教学论课程群建设是高师院校课程建设改革的重要趋势,更是顺应基础教育改革形势和高师院校内部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化学教学论课程为例,对学科教学论课程群的特点,课程群建设的背景、思路等内容进行了论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念金  
中国21世纪的新课程改革遭遇到文化困境,其中深层困境是利益文化的多方面阻碍。素质文化方略有助于突破新课程改革困境,而且素质文化方略是切实可行的。具体而言可以从三大层面来展开素质文化方略:强化素质文化的基本精神、创造素质文化的美好形式、营造素质文化的积极情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卢尚建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变更,更是一场课程文化的变革,处于课程改革关键部位的课堂教学,其文化型态的变革更是首当其冲。新课程呼唤中小学课堂打破隔离、守成、控制和中庸的传统教学文化型态,构建合作、开放、民主和创生的新教学文化型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