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1)
2023(2409)
2022(2257)
2021(2341)
2020(1938)
2019(4391)
2018(4300)
2017(7629)
2016(4655)
2015(5769)
2014(5859)
2013(5328)
2012(5293)
2011(4785)
2010(5029)
2009(4429)
2008(4599)
2007(4449)
2006(3912)
2005(3566)
作者
(13584)
(11485)
(11393)
(10842)
(7234)
(5633)
(5234)
(4529)
(4253)
(4231)
(3968)
(3755)
(3716)
(3640)
(3602)
(3499)
(3430)
(3418)
(3347)
(3299)
(3032)
(2874)
(2811)
(2785)
(2625)
(2617)
(2553)
(2525)
(2456)
(2414)
学科
(13563)
经济(13530)
管理(13112)
(10722)
教学(9664)
(9502)
企业(9502)
理论(6941)
方法(6301)
学法(5831)
教学法(5831)
数学(4993)
数学方法(4726)
教育(4397)
(4157)
学理(4013)
学理论(4013)
(3976)
(3954)
中国(3651)
(3588)
业经(2969)
(2720)
(2664)
财务(2653)
财务管理(2642)
组织(2616)
(2604)
贸易(2599)
(2527)
机构
学院(68217)
大学(67863)
管理(22315)
研究(20894)
(20487)
经济(19821)
理学(19080)
理学院(18816)
管理学(18134)
管理学院(18022)
中国(15164)
(14929)
科学(13849)
(12667)
师范(12476)
(11411)
(11120)
(11118)
技术(10691)
(10448)
中心(10205)
教育(10089)
师范大学(9982)
研究所(9951)
业大(9558)
北京(9491)
(9281)
职业(9122)
农业(8740)
财经(8190)
基金
项目(40176)
研究(30915)
科学(30298)
基金(26508)
(23092)
国家(22847)
科学基金(19327)
教育(18239)
(16364)
社会(16169)
社会科(15088)
社会科学(15082)
编号(14426)
基金项目(13948)
(13725)
自然(13221)
自然科(12985)
自然科学(12982)
成果(12942)
自然科学基金(12761)
资助(11644)
课题(10835)
(9573)
重点(9283)
(9094)
大学(8906)
项目编号(8562)
教育部(8043)
(7935)
规划(7851)
期刊
(25391)
经济(25391)
教育(22467)
研究(20961)
中国(19443)
学报(11470)
管理(10113)
(10080)
科学(9988)
技术(9546)
(9205)
大学(9175)
学学(8187)
农业(6835)
职业(6472)
(5112)
金融(5112)
财经(4791)
技术教育(4288)
职业技术(4288)
职业技术教育(4288)
图书(4260)
(4203)
(3777)
(3753)
论坛(3753)
(3715)
业经(3579)
经济研究(3304)
(3076)
共检索到108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焕立  
新课程和新的培养目标,对传统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挑战,教师的教学行为应相应发生转变,由重传授到重发展;由统一规格教育到差异教育;由重教师教到重学生学;由重结果到重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到综合信息交流;由居高临下到平等融洽;由教学模式化到教学个性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良宏  
"后课改时代",教师的课程理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视点。文章认为,当下教师的课程理解大抵由积极健全的课程主体自觉、日常课程教学批判创造和"实践理论"构建构成。而培育教师的问题自觉及对教学的自我反思习惯,加强对教师培训者和教师自身转化意识的培养,借助"他者"的声音完善自己的课程教学是教师的课程理解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可能路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樊亚峤  靳玉乐  
中国传统的日常生活世界不仅形成了经验性、人情化和权力本位的文化模式,而且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使其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主导性文化精神。这种传统文化对课程改革与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阻滞力。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作为课程文化的价值基础、制造多元的文化冲击,以及选择性地利用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元素则有助于我们突破这种文化阻滞力,促进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孟美颖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呈领  胡萍  梁云真  蒋志辉  黄琰  疏凤芳  
在线学习中教师教学行为影响到在线学习者课程评价和学习体验。本文提出研究假设:教师主教行为与学习者课程评价正相关;教师助教行为与学习者课程评价正相关;教师管理行为与学习者课程评价正相关。主要运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内容分析的方法,从学习者评论中挖掘在线学习者观点。研究设计了学习者观点抽象模型和教师教学行为编码表,运用语言技术平台(LTP)依存句法分析识别观点句,并基于规则压缩抽取观点句中属性和观点词语,编码分析教师教学行为相关观点。分析教师教学行为与学习者课程评价的相关性发现:教师主教行为(讲授、指示、演示)与学习者课程评价正相关;教师助教行为(评价反馈、技术指导)和教师管理行为(组织讨论、课程管理、辅助学习资源管理)与学习者课程评价的相关关系未达到统计检验的显著水平。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在线学习中教师教学行为发展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彤  
一、经常自问,探寻问题的根结"自问"是教师分析、审视个人的教学思想、观念和语言技能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情况,发现问题,找到根源,从而修正自己的行为。其实质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自省,也就是教师作为研究者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研究。经常自问,能达到不断修正,最终改变之功效。在日常工作中,下面这个案例是常见的,甚至在公开教学中也屡见不鲜:当教师提出简单问题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说:"老师的这个问题可不难哦,请谁来回答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范敏  
教师的知识分类观影响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建立一种科学、合理的知识分类框架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完善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可以将知识分为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以及价值性知识三类。这种知识的分类,为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提供给了一种分析框架:它有利于教师整体理解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能够诊断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提供工具。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冯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一套全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管理体制以及课程实施方法 ,其实施有赖于教师的理解、设计和具体化 ,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则是关键性的前提。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同构关系 ,并对自身角色、教育对象以及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交往关系进行深刻反思和全新理解。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万荣根  周志峰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指出我国现行作业具有布置数量过多、划一性、无趣味性、教师批改作业缺乏人文关怀的弊端并提出了改革的走向 :作业布置从关注“量”向重视“质”的转变 ,作业应走向生活化、个性化 ,作业批改应具有人文关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邓志伟  
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后,教师的参与与投入成为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论文通过运用"关注为本的采用模式"分析了教师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特征,运用其他学者的改革周期心态历程模式分析了教师心态之变化,提出了促进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转变的对策:启动个性化的教师培训方案,提供教师角色转变的有效策略,在充分准备基础上引发教师角色的渐进转变,采取合理干预促进教师角色转变;建构领导团队引领教师角色转变。最后,强调在共建学校改革文化中促成教师角色的自主性转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田琳  
一所好的学校首先要构建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其次是更新各种教育理念;再次是牢记教学目标的多元性,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将各个观念落实到位。在新课改中,教师还应时常在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管理方式等方面反思、检验自己,才能打赢这场课程改革的攻坚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杜建芳  
课改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如何改变教与学的关系,真正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供其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空间,对学生而言,当前还缺少一个这样的学习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庄坚  
PDCA 系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种重要管理方法,尤因世界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博士的发展而著称,又称戴明循环。论文阐述一所中学将这一 PDCA 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来促进教学行为的改进,尤其抓住教师的"审视自己的教学,拟订改进计划——实施改进计划,转变教学行为一一实施管理督导,确保计划实施——总结改进经验,接受效果验收"各个环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亚平  钟振国  
当前的教师教育侧重于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了专业伦理教育,导致教师的教学行为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伦理缺失现象。本文通过对部分中学教师的调查访谈揭示了教师教学行为伦理缺失的诸种表现,并提出了从"专断"转向"平等"、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分数"本位转向"多元发展"本位、从"控制"导向转向以"人性化"为依归的消解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