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5)
- 2023(6903)
- 2022(5568)
- 2021(5167)
- 2020(4232)
- 2019(9075)
- 2018(8556)
- 2017(16065)
- 2016(8130)
- 2015(8982)
- 2014(8262)
- 2013(8099)
- 2012(7441)
- 2011(6666)
- 2010(7203)
- 2009(7161)
- 2008(6095)
- 2007(5576)
- 2006(5100)
- 2005(4648)
- 学科
- 济(30690)
- 经济(30663)
- 业(30495)
- 管理(28130)
- 企(26812)
- 企业(26812)
- 融(24954)
- 金融(24954)
- 银(22222)
- 银行(22211)
- 行(21673)
- 中国(18043)
- 技术(13410)
- 中国金融(10985)
- 财(10875)
- 制(10666)
- 地方(9692)
- 方法(9607)
- 技术管理(9519)
- 业经(9065)
- 农(8613)
- 数学(7877)
- 数学方法(7757)
- 务(7471)
- 财务(7454)
- 财务管理(7444)
- 企业财务(7176)
- 农业(6486)
- 体(6421)
- 理论(6214)
- 机构
- 学院(106499)
- 大学(104887)
- 济(48909)
- 经济(47823)
- 管理(40753)
- 研究(39446)
- 中国(37954)
- 理学(33905)
- 理学院(33562)
- 管理学(33149)
- 管理学院(32930)
- 财(23863)
- 京(22455)
- 科学(20704)
- 中心(20598)
- 所(18920)
- 财经(17965)
- 银(17147)
- 研究所(16761)
- 江(16698)
- 银行(16536)
- 融(16321)
- 经(16243)
- 金融(15997)
- 经济学(15611)
- 行(15508)
- 院(15150)
- 农(15108)
- 北京(14696)
- 州(14171)
- 基金
- 项目(68061)
- 科学(54719)
- 研究(52786)
- 基金(48908)
- 家(41944)
- 国家(41576)
- 科学基金(36386)
- 社会(34380)
- 社会科(32851)
- 社会科学(32844)
- 省(27688)
- 基金项目(25370)
- 划(22841)
- 教育(22257)
- 自然(21426)
- 自然科(20991)
- 自然科学(20985)
- 自然科学基金(20626)
- 编号(20323)
- 资助(19004)
- 创(18660)
- 创新(17642)
- 成果(16827)
- 发(16178)
- 重点(15584)
- 国家社会(14776)
- 课题(14637)
- 部(14276)
- 制(14044)
- 性(13585)
共检索到182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董希淼
2021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金融科技发展的愿景、原则和重点任务。近年来,人民银行会同各方出台一系列监管基本规则,多措并举引导金融业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有效规避互联网金融风险,推动金融科技规范有序发展。《规划》是未来四年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总纲领。在《规划》引领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俊杰,黄军英
近年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融合之势。当技术本身发展到一定程度,很难有突破性进展,这时就需要引进别的技术,用技术融合的方式来取得突破。技术融合将会对人类发展产生莫大的个人、社会和历史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锋 赖炜炜
声誉资本和声誉风险是企业声誉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上不论学界、行业或监管对金融机构声誉风险的重视程度均显著提升,然而人们在声誉风险应对的研究过程中,因方法论的差异走向了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根源在于对声誉资本的理解和运用产生了分歧。本文分析了两个方法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结合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玉玲
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进入了深水区,要注意把握科技金融服务对象的根本属性,重视科技金融服务链条的完整性,厘清行政和市场力量在科技金融发展中的关系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为支持的科技创新发展能力成为衡量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终极标尺。自创新驱动被确认为国家发展战略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在此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望 戴颖
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催生了金融创新浪潮,生物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科技在金融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金融科技的发展优化了金融行业格局,也给传统监管手段带来了挑战,监管科技应运而生。监管科技的兴起金融创新频繁,传统手段难以满足监管要求。一是金融科技跨界混业经营与传统分业监管不相匹配。金融科技产品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监管框架 区块链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硕 莫斯琪
当前科技赋能金融的几个新变化金融科技服务金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字新基建、产融结合、碳中和等新经济范式的创新发展,都对金融服务提出新的诉求,也是金融科技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规模已在2019年扩张至35.8万亿元,位居世界前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伯川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素来具有敢为人先、求实创新的锐气,这也是广东金融业能够长久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广东金融信息化建设起步早、基础好、后劲足,在技术创新能力、业务研发水平、应用推广效果等方面都堪称全国的标杆和典范,业务与技术深度融合,创新成果层出不穷,金融科技工作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轨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明贤 李琦斓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金融科技给普惠金融商业模式带来了颠覆性创新。与传统普惠金融商业模式相比,金融科技带来的创新性商业模式在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极具普惠价值,且成效显著。但是,普惠金融创新性商业模式目前仍面临数字技术引发金融排斥、金融风险加大、监管不当现象普遍等运营困境。因此,要使普惠金融创新性商业模式充分有效地实现其普惠价值,应采取开展数字普惠金融教育、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深化征信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等措施,以促进普惠金融创新性商业模式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金融科技 普惠金融 商业模式 金融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严宝玉
准确把握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意义和目标定位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把握大局、统揽全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后实施的又一重大国家区域发展战略。2021年12月,《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标志着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进入高层级、系统性推进的全新阶段。
关键词:
成渝地区 经济圈 同城化 毗邻地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纪元
党的十二大提出到二○○○年工农业总产值要翻两番,这个目标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是有现实根据的。虽然任务艰巨,但是完全有可能实现。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战略目标,确定农业、能源、交通、科学教育是战略重点。农林牧副渔要全面发展,以适应这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的增长速度要搞得快一点,要靠政策、靠科学,也要靠国家物力、财力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乔恩·弗罗斯特 张林
金融科技应用受到供需双方各种因素驱动。在许多经济体特别是EMDE国家以及部分细分市场,人们对金融可得性的渴求是推动金融科技应用的强大动力当前,金融科技在世界各地方兴未艾,但各国的应用水平并不平衡。在某些经济体,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金融科技应用的驱动力缘于金融服务供不应求,于是通过金融科技来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而在另外一些经济体,推动金融科技应用的力量则与传统金融业务的成本过高、监管环境有利以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尹振涛
加快探索科技与金融有效对接的模式、机制,对于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金融是为促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资源综合配置与创新服务,是实现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安排。加快探索科技与金融有效对接的模式、机制,打通技术与资本紧密结合的通道,对于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率先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