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85)
- 2023(7719)
- 2022(6411)
- 2021(5885)
- 2020(4870)
- 2019(11292)
- 2018(10905)
- 2017(20447)
- 2016(10347)
- 2015(12093)
- 2014(11849)
- 2013(12151)
- 2012(11929)
- 2011(11292)
- 2010(11103)
- 2009(10427)
- 2008(10037)
- 2007(8601)
- 2006(7990)
- 2005(7429)
- 学科
- 济(75489)
- 经济(75445)
- 方法(25235)
- 管理(23830)
- 数学(22813)
- 数学方法(22728)
- 贸(20910)
- 贸易(20898)
- 地方(20701)
- 业(20468)
- 易(20250)
- 中国(18482)
- 农(15184)
- 地方经济(13203)
- 企(13158)
- 企业(13158)
- 业经(12033)
- 学(11391)
- 关系(10319)
- 环境(10230)
- 农业(10186)
- 出(9344)
- 制(9343)
- 融(9086)
- 金融(9085)
- 财(8991)
- 发(8457)
- 银(7899)
- 银行(7897)
- 经济学(7829)
- 机构
- 大学(165528)
- 学院(164242)
- 济(93655)
- 经济(92415)
- 研究(67734)
- 管理(57979)
- 中国(51367)
- 理学(49388)
- 理学院(48806)
- 管理学(48317)
- 管理学院(48006)
- 财(36422)
- 科学(35812)
- 京(34415)
- 所(33996)
- 经济学(32183)
- 研究所(30832)
- 财经(29407)
- 经济学院(28924)
- 中心(28491)
- 经(26891)
- 农(24913)
- 院(24044)
- 江(23576)
- 北京(22234)
- 财经大学(21657)
- 科学院(21612)
- 范(20490)
- 业大(20479)
- 师范(20374)
- 基金
- 项目(104595)
- 科学(83359)
- 基金(78839)
- 研究(77846)
- 家(68319)
- 国家(67858)
- 科学基金(57269)
- 社会(54789)
- 社会科(52227)
- 社会科学(52214)
- 基金项目(40639)
- 省(39271)
- 教育(33239)
- 自然(33186)
- 资助(33071)
- 自然科(32392)
- 自然科学(32382)
- 自然科学基金(31815)
- 划(31676)
- 编号(28139)
- 发(25636)
- 部(25076)
- 国家社会(24478)
- 中国(24292)
- 重点(24025)
- 成果(22614)
- 发展(22003)
- 教育部(21865)
- 展(21712)
- 济(21295)
共检索到263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基思·克拉克 琼·凯鹤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鲁礼洗
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经济立法、司法中的运用鲁礼洗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补充已成为普遍的国际实践。它的运用避免了传统冲突法中往往对每种法律关系只规定一个固定连结因素去指引准据法的弊端,使法院有了根据具体情况适应法律的灵活性。这个原则的连...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胜利 孙伊宁
基于国家间数字经济联系程度和贸易密切度指标,利用2013—2021年3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数字经济联系程度对其贸易密切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数字经济联系程度对其贸易密切度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关税壁垒对国家间的贸易密切度具有显著抑制效应;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间的数字经济联系程度能够弱化地理距离、文化距离和关税壁垒对贸易密切度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联系程度提升贸易密切度的作用机制在不同国家间存在区域异质性。为此,要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加强各国数字经济联系,提升贸易密切度,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沛民
加快一流大学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当前正值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内涵式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是今后高等教育工作的着力点。而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加强高等学校领导班子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领导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意识,始终保持与广大师生的血肉联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廖成林
密切联系群众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要密切联系 群众,必须在群众理念上与时俱进;在思想行动上践行“两个务必”;在联 系群众方法上按“三个实”办事;在联系群众途径上做好信访工作.
关键词:
执政为民 联系 群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洪贺 王群
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当代国际私法所确立的一种重要理论,自创立以来,以其稳定性和灵活性兼具的优势受到国际私法学者的普遍认同,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诸多领域,特别在涉外合同关系中成为解决合同法律适用的主要规则。我国的最新立法也逐渐顺应了这一趋势。本文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视角,从探究该原则的产生入手,对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利弊分析,并结合我国最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在该原则下完善我国在涉外合同领域法律适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涉外合同 法律适用 最密切联系原则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哲伟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普遍采用的最新原则, 对于传统法律适用原则的不足之处起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作用。然而, 各国适用该原则在具体确定最密切联系地时采用了不同方法。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也规定了这一原则, 但针对我国的司法实践,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具体适用应明确规范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杜惟毅
最密切联系原则改变了传统冲突规范在法律选择方法上存在的僵硬、呆板、固定化和程式化的弊病,具有灵活性和公正性的优点,现在已经成为涉外合同法律选择领域的一项普遍性指导原则。我国原《涉外经济合同法》第五条和1987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涉外经济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答》采纳了最密切联系原则,并以特征性履行原则对其具体化,同时又辅以例外条款,吸收了世界上国际私法立法的最新成果。但与此同时,上述规定也存在一些缺陷,特别是由于原《涉外经济合同法》已随着统一《合同法》的生效而被废止,1987年《解答》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使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选择领域产生了真空,本文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并完善我国的涉外合同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舒元
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美经贸往来中,磨擦与纠纷时有发生。为此,中美双方应从两国长期利益出发,找出影响中美经贸发展的障碍,通过两国政府和企业家的共同努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美经贸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美经济贸易,最惠国待遇,逆差,顺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3月18日,新西兰贸易部长蒂姆·格雷泽(Tim Groser)莅临我校,发表了主题为"亚太区域贸易一体化的构想"的演讲。商务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CWTO)会长孙振宇、新西兰驻华大使伍开文与我校施建军校
[期刊] 求索
[作者]
郭晴
随着中美两国贸易由互补性向竞争性转变,中美贸易摩擦起起伏伏。根据中美贸易摩擦的实际情况设置五种情景,运用CGE-Dyn模型对加征关税采用冲击加权的办法来定量测算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美贸易摩擦将会对中美两国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摩擦升级会扩大双方损失;中美贸易摩擦将对中国农业和制造业进出口和产值带来不利影响,服务业出口反而有所增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为了进一步繁荣人口科学,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开展人口学研究工作,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倡议并邀请我国人口学界的部分专家学者,于1986年11月12日至14日在南京举行了座谈会。刘铮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人口学会陈道、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中心马侠、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宣教司陈剑、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九龙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竭诚为青年学生服务。它应发挥青年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组织动员能力强的优势,密切联系广大青年,不断健全服务体系,把对青年学生的服务做深做细,确保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 服务体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丽 邵兵家 陈迅
采用GTAP模型,就中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对双方在贸易规模、贸易结构、生产格局、GDP和福利水平等方面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一般均衡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奶产品、畜牧业、动物肉及其制品等会受到较大冲击;中国各产业的产出水平不会受太大影响,而新西兰各产业的产出变化相对明显;新西兰所受经济影响要大于中国所受经济影响;中国的GDP和福利水平会受到负面影响,而新西兰的GDP和福利会得到较大改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艳红
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是我国实施自由贸易战略的一个重要体现。本文分析了当前两国贸易投资发展的特点,以及协定签署后对中国贸易投资等带来的影响,并借助模型分析协定实施后的经济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