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2)
- 2023(7373)
- 2022(6224)
- 2021(6028)
- 2020(4950)
- 2019(11342)
- 2018(11031)
- 2017(22125)
- 2016(12103)
- 2015(13083)
- 2014(13202)
- 2013(12866)
- 2012(12082)
- 2011(10792)
- 2010(11206)
- 2009(10218)
- 2008(10459)
- 2007(9527)
- 2006(8556)
- 2005(7999)
- 学科
- 济(38698)
- 经济(38632)
- 管理(33115)
- 业(32441)
- 企(26140)
- 企业(26140)
- 银(20591)
- 银行(20446)
- 行(19162)
- 制(18733)
- 方法(16069)
- 数学(14112)
- 财(14022)
- 数学方法(13871)
- 融(13822)
- 金融(13820)
- 中国(12695)
- 农(12095)
- 度(11658)
- 制度(11653)
- 业务(10565)
- 策(9459)
- 银行制(9130)
- 业经(8851)
- 体(8541)
- 学(8521)
- 务(8449)
- 财务(8421)
- 财务管理(8395)
- 贸(8279)
- 机构
- 学院(160408)
- 大学(160225)
- 济(66574)
- 经济(64899)
- 管理(59960)
- 研究(57379)
- 中国(52502)
- 理学(50067)
- 理学院(49480)
- 管理学(48680)
- 管理学院(48341)
- 财(36973)
- 京(33943)
- 科学(33054)
- 所(29310)
- 农(28316)
- 中心(28158)
- 财经(27922)
- 银(26266)
- 江(26232)
- 研究所(26221)
- 经(25472)
- 银行(25174)
- 行(23446)
- 农业(22288)
- 北京(21715)
- 业大(21424)
- 州(21392)
- 财经大学(20959)
- 院(20862)
- 基金
- 项目(100932)
- 科学(79593)
- 研究(74468)
- 基金(73937)
- 家(64280)
- 国家(63717)
- 科学基金(54239)
- 社会(46761)
- 社会科(44350)
- 社会科学(44339)
- 省(37926)
- 基金项目(37753)
- 自然(35188)
- 教育(34607)
- 自然科(34409)
- 自然科学(34399)
- 自然科学基金(33816)
- 划(32957)
- 资助(31568)
- 编号(29886)
- 成果(26217)
- 部(23253)
- 重点(22713)
- 性(21980)
- 课题(21331)
- 发(21279)
- 创(20690)
- 教育部(19994)
- 创新(19382)
- 科研(19333)
共检索到262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阳
金融危机后,新西兰储备银行致力于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审慎监管,近期对商业银行推行核心融资比率,此项新型流动性监管政策被称为继通胀目标制之后,新西兰储备银行首推的又一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本文对其推出背景、总体框架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银行流动性监管的启示。
关键词:
核心融资比率 流动性监管 新西兰储备银行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刚
流动性监管是外资银行审慎监管制度体系顺利运行的前提与基础,本文通过对比我国和银行业发达国家银行法中有关外资银行流动性监管规定,指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流动性监管制度体系,一是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流动性供给;二是应根据外资银行法律地位的不同,在与外资银行母国签订双边监管合作协议的框架下,对外资银行子行、合资银行和分行提出不同的监管资本充足率要求;三是构建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以流动性比例监管为主体、银行期限缺口管理为补充的二元制流动性监管体系。
关键词:
外资银行 流动性 银行监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廖岷 杨元元
本文结合2007年夏秋爆发的美国次级债风波引发的全球流动性危机,从实践角度,对全球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及其监管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着重分析了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显现的问题。同时结合国际良好做法,对加强我国流动性风险管理及其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要切实高度重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监管;二是要及时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监管指引并加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监控;三是要加强国际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跟踪研究;四是要加强各方协作,营造良好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及监管环境。
关键词:
流动性危机 流动性风险 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尚航飞
2018年5月,我国监管当局在深刻总结新形势下银行业务经营、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国际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力图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更加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为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基于此,本文剖析了我国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的背景,梳理了流动性风险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商业银行业务受到的潜在影响,最后探讨了未来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以期为商业银行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
净稳定融资比例 流动性风险 监管指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娟
巴塞尔委员会于2014年1月基本完成对流动性监管框架的修订工作,较之2010年公布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框架做出许多重大调整。新的监管框架在降低流动性监管标准对实体经济的负面扰动、强调流动性资产质量、突出储蓄存款在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体现出新的监管理念。依据新的监管框架和监管理念,我国应尽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应根据市场指标的标准纳入新的高质量流动性资产、进一步夯实储蓄存款基础和审慎开展同业业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庄毓敏 张祎
作为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有力补充,流动性监管旨在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是中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流动性监管如何发挥审慎监管职能、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成为国内外政策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银行风险承担角度出发,挖掘了流动性监管对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一方面,流动性监管具有显著的稳定作用,即引入流动性监管要求,能够显著提高银行稳健性,且流动性监管与资本监管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银行稳健性的提升;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在中国显著存在,但流动性监管能够显著抑制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因而有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而且,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抑制效果在区分银行特征、风险类型、经济环境后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实现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双赢”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宪 杨姝怡
英国金融监管制度建立时间悠久,实践经验丰富。笔者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通过对英国1999年"金融大爆炸"以来的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体系的历史衍化进行分析,力图寻找英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机构聚合的轨迹,对其运行规律进行提炼并作出经济学解释,以探索它们对于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改革的启示。英格兰银行与金融监管机构离聚的变迁早在1694年,英国就成立了类似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戈建国
巴塞尔I I I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统一的量化监管,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对银行的经营、金融市场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中国银监会决定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施这两个流动性风险管理新指标。本文就流动性监管新指标进行总体评价,分析其对银行造成的影响,实施的困难,并对中国如何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提出了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栋
选取典型商业银行流动性储备资产为研究对象,构建VAR实证分析框架,分析了美联储货币政策效应的结构性和时变冲击效应,并对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转向进行了回测研究。主要结论:一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影响存在显著的推动(汇率渠道)和拉动(利率渠道)作用,在不同时期表现为渠道效应的非对称性特征;二是流动性影响效应存在结构化的异质性,政策转向阶段应考虑中美货币政策差异产生的拉动作用。政策建议:一是稳定市场预期,构建动态监测机制;二是增强金融韧性,定期压力测试,制定应急和缓释方案;三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优化国债市场流动性,冲抵外部效应负面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付俊文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新西兰银行体系对海外市场融资的依赖性强,易受外部流动性变化影响,尤其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新西兰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的脆弱性暴露无疑。为了弥补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薄弱环节,从宏观审慎角度加强流动性管理,新西兰央行实施了以核心融资率为中心的流动性管理新政策,成为继通胀目标制后,新西兰央行推出的又一项货币政策管理新工具,这对中国实施宏观审慎政策和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西兰央行 流动性管理 启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李广子 李藐
2018年11月27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301号),明确了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定义、范围、规评估流程和总体方法。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由"全球系统重要性"发展到"国内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韩晓宇 郑金宇
近年来不少学者将2008年的次贷危机归类为流动性危机,起因主要是短期债务融资规模收缩下的批发市场银行危机。各国监管当局在历次应对流动性金融危机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流动性风险的认识,积累了宝贵经验。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曾卫京
澳洲储备银行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曾卫京(国家外汇管理局)当一个仅28岁的交易员几乎断送了有几百年历史的巴林银行时,人们在震惊之余,不能不开始重新反思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及对其实行更有效监管的必要性。金融衍生产品本身并不产生任何附加风险,我们大可不必谈虎...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隋洋 白雨石
本文简要研究以流动性覆盖率为代表的巴塞尔Ⅲ流动性监管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及银行的对策。以流动现金流匹配模型为工具,本文将流动性覆盖率等监管指标的各项假设参数纳入模型中,测算出各项资产负债业务的流动性和利率风险中性价格,以及各业务的流动性风险溢价或成本,从而推断出监管新规对银行业务盈亏和经营导向的影响。主要结论:流动性覆盖率等巴塞尔Ⅲ流动性指标将促使银行争揽个人和小企业存款,降低对同业存款的依赖;引导银行更重视活期结算类存款,降低吸收定期存款的积极性;提高对国债、央票、政策金融债的市场需求,相对减少金融机构债(包括CD)的需求;给予存放和拆放同业更多的风险成本优势,抑制银行的放贷冲动。同时,中资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