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73)
- 2023(6514)
- 2022(5347)
- 2021(5299)
- 2020(4180)
- 2019(9834)
- 2018(9373)
- 2017(16477)
- 2016(8545)
- 2015(10070)
- 2014(9337)
- 2013(9368)
- 2012(8815)
- 2011(8291)
- 2010(8207)
- 2009(7584)
- 2008(7510)
- 2007(6455)
- 2006(5900)
- 2005(5295)
- 学科
- 济(40366)
- 经济(40306)
- 业(20271)
- 管理(20258)
- 方法(16884)
- 数学(15181)
- 中国(15175)
- 企(15142)
- 企业(15142)
- 数学方法(15085)
- 贸(11128)
- 贸易(11120)
- 易(10989)
- 农(10806)
- 财(8320)
- 学(7610)
- 制(7567)
- 业经(7226)
- 融(6830)
- 金融(6830)
- 农业(6790)
- 关系(6761)
- 银(6708)
- 银行(6703)
- 行(6578)
- 出(6129)
- 发(6106)
- 环境(5720)
- 和(5487)
- 体(5413)
- 机构
- 大学(130015)
- 学院(124672)
- 济(63724)
- 经济(62908)
- 研究(52019)
- 管理(44509)
- 中国(40746)
- 理学(37828)
- 理学院(37366)
- 管理学(36931)
- 管理学院(36673)
- 京(28696)
- 科学(27636)
- 财(27460)
- 所(25815)
- 研究所(23518)
- 财经(22079)
- 经济学(21996)
- 中心(21929)
- 经(20620)
- 经济学院(19712)
- 北京(19251)
- 农(18487)
- 院(18473)
- 范(17100)
- 师范(16999)
- 财经大学(16806)
- 江(16338)
- 科学院(15768)
- 研究中心(15035)
- 基金
- 项目(81924)
- 科学(65613)
- 基金(63326)
- 研究(61675)
- 家(56591)
- 国家(55738)
- 科学基金(46339)
- 社会(42967)
- 社会科(40687)
- 社会科学(40675)
- 基金项目(31793)
- 教育(27611)
- 自然(27122)
- 自然科(26495)
- 自然科学(26486)
- 省(26474)
- 资助(26284)
- 自然科学基金(26090)
- 划(24072)
- 编号(22286)
- 部(20537)
- 中国(20520)
- 国家社会(19797)
- 成果(19553)
- 重点(18792)
- 教育部(18073)
- 发(17786)
- 创(16657)
- 大学(16546)
- 人文(16416)
共检索到199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蓉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是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也是中国深度参与的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面临重大调整的时代。国家的属性决定着内政外交中"我是谁"的身份问题。中国是一个不同于西方制度模式的发展中大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为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日益从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舞台的外围走向中心。这种地位的变化与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的嬗变同步发生,国际环境的干扰和破坏给中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一个变化着的世界秩序中如何"趋利避害",完善制度优势、夯实发展基础、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并积极推动和引领建立更为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的发展环境,是实现新时代中国国家利益的重要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 王娜
在"东亚经济奇迹"中扮演了极为重要角色的发展型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日趋衰落。对于发展型国家衰落的主流解释坚持乏味的内因论,把发展型国家衰落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其自身的制度缺陷。但是,这种解释仅仅是出于"国家失败论"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教条,而并未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发展型国家衰落的根本原因来自于外部强制性力量而并非其制度本身,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从多个方面直接削弱了东亚经济体的国家能力,导致了东亚发展型国家的最终衰落。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反思和警惕美国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影响,抵御外部力量对我国国家能力的削弱,不断增强和改善国家能力,保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曹前满
新自由主义世界秩序是资本逻辑的衍生,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全球化参与拓展各经济主体提供获利机会和空间,交互摩擦和利益诉求需要以利益平衡来调和,即贸易平衡。而在技术、资源不平衡格局下,这种平衡是一种价值扭曲的平衡。资本逻辑的"必然"是对资本放任的结果,不是经济运行结构的逻辑必然,经济运行的基础是生产与消费的结构体系,生产地与消费地以及生产中心与创新中心的分离,影响到地域经济结构平衡,即全球化的结构不能确保地域结构有序。因而,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秩序只是资本逻辑的辩护,平衡利益的贸易平衡不能替代区域经济的结构平衡,即消费与生产不能脱节。因此,全球化必须回归到区域层面上的生产-消费的循环上来,把民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高宏 李梦园 冯喆
自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发生了从垄断资本积累体制到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资本积累体制的重大变革,新体制使西方发达国家乃至全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文章认为,根据以马克思资本增殖法则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体制变迁内在规律,资本增殖条件改善驱动的生产扩张和技术变革最终会导致资本增殖条件的恶化并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文章最后指出,危机后的世界经济秩序将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将在这场变革中起到带头与示范的作用,引领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创新与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燕
冷战后兴起的多边主义研究在经历了一个研究活跃期后就形成了制度主义和原则导向的二元分野,其中制度主义理论的繁荣迅速掩盖了其他分支的声音,并使多边主义研究本身都趋于沉寂。多边主义并非新事物,20世纪以来始终是与世界政治经济危机和秩序重建相伴相生的,危机破坏了旧的共识和世界秩序,秩序重建要基于新的共识,而多边主义的本质就是协商一致、达成共识。共识可能表现为具体的制度,也可能仅仅是模糊的原则。特朗普执政的四年间,美国背弃多边主义维持合作的前提,严重破坏了二战后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共识。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的世界政治分裂危机后,国际社会寻求合作正在缓慢复苏。从拜登政府的相关主张来看,"伙伴关系"和气候议题是新特征,但是追求协商一致和达成共识的本质未变,因此多边主义仍将是重建世界秩序的基础。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阿米塔·阿查亚 周扬 彭宁楠
一、多元复合世界秩序在当今时代,所有国家,无论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还是像中国这样处在崛起中的国家,都身处于同一世界秩序之中,且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正在重新定义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含义。2014年我出版了《美国世界秩序的终结》一书英文版,这本书的中文版今年刚刚面世。该书是在特朗普当选之前出版的,因此我根本不知道也不敢想象他会当选美国总统。当时,我提到的"秩序"概念是指奥巴马时期美国主导的自由世界秩序,这一秩序在乔治·W·布什入侵伊拉克之后遭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孔元
身份政治是个新事物,它的新不仅限于在哲学和社会学意义上解释,还需要放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来理解。身份政治的历史针对性,在于它同构于世界秩序演变的过程之中。它产生于第三世界人民反抗白人殖民者的解放运动中,在冷战之后,又以文化多元主义的姿态,跻身于资本主义体制内,从革命政治蜕变为表演政治。普世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消解了白人文化,并最终引发他们的反抗,激发了白人身份政治的产生,并成为反全球化的新力量。
关键词:
身份政治 民族主义 全球化 认同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周方银
中国文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对于稳定与秩序的追求,中国人有较强的"风险回避"的倾向。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处于实力优势地位时建立的朝贡体制中有明确的体现。中国世界理念的第一个特征,是把建立秩序或确立有序状态置于效用函数中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之后,中国历史上追求实现的是一种等级间和谐的秩序。在操作层面上,实际存在的是一种对于体系内的行为体来说自由度很高、弹性很强的秩序安排。中国关于世界秩序的看法,也影响到中国对于国际责任的态度,并使其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这样的国际责任观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冠弢
本文尝试首次界定秩序自由主义确切的学术概念和基本理论、政策主张,阐明其与弗莱堡学派、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提出如下观点,即:从严格的学术意义上讲,战后初期的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作为一种市场经济的运作模式,是秩序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实践载体,而后者则是前者的理论指导思想和学术体现。秩序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本身是以弗莱堡学派为核心,吸收当时多种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理论,在实践中整合并经实践检验的产物。
关键词:
秩序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辨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峰
本文立足国家治理,以法律、经济、管理三个学科为视角,立体透视我国税收改革,提出建立税收秩序、税基因等概念及其话语体系,并基于秩序理论探析税收秩序的生成及其重塑国家治理的基因性作用。在讨论税收秩序与其他秩序之间的动态平衡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依次从价值目标、税权管理、税收政策、数据法治四个层面,把握动态优化路径,实现静态理想模式,构建新时代税收秩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时代 税收秩序 税基因 税收治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新自由主义以市场化、自由化、私有化为核心,削弱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损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稳定,破坏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支柱。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充分认识新自由主义的危害,坚持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理论,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高伟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丁邦平
本文首先介绍了世界秩序模式规划理论,然后探讨了露丝·海霍教授根据这一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所作的预测,最后就海霍教授所提出的中国高等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黄秋菊 景维民
20世纪90年代,新自由主义成为主导前苏东国家经济转型的战略,并引发了严重的转型危机,而当前源于美国并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再次给转型国家造成严重冲击。危机的爆发集中体现出新自由主义这种极端私有化、绝对自由化的转型战略的内在弊端,它所造就的畸形经济体制在市场秩序、产权制度、金融体制、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及政府治理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稳定性、脆弱性和无效性,从而成为导致危机加剧的深层制度根源。经历危机洗礼后,转型国家势必要对指导本国转型的新自由主义范式做出重大调整,探寻到一条超越新自由主义的有效转型与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燕 孙羿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将世界政治经济环境推向所谓的后新自由主义时代。文章首先回顾新自由主义的起源,以及不同政治地理背景下的新自由主义在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异同。其后,文章介绍学术界对新自由主义思潮获致的三点共识:其一,民族国家的意义并没有因为新自由主义而消亡;其二,理解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对于理解新自由主义至关重要;其三,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因地而异。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全球扩散的同时塑造新的国家空间。新国家空间有三个特点:尺度重组、柔性边界与扁平化。研究指出,不论新自由主义是否终结,其局限性已经凸显,因此有必要跳出新自由主义的思维模式,思考如何在新自由主义创造的所谓新国家空间中,重塑政府监管,思考各国发展经济的全球责任,并思考创造社会空间再分配模式的可持续性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