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98)
2023(11618)
2022(10305)
2021(9627)
2020(7956)
2019(18244)
2018(18242)
2017(35267)
2016(19166)
2015(21502)
2014(21430)
2013(21097)
2012(19292)
2011(17259)
2010(17075)
2009(15487)
2008(14785)
2007(12673)
2006(10927)
2005(9348)
作者
(54844)
(45603)
(45346)
(43070)
(28981)
(21888)
(20548)
(18089)
(17299)
(16017)
(15853)
(15279)
(14273)
(14135)
(14130)
(13865)
(13633)
(13578)
(12937)
(12923)
(11392)
(11029)
(10970)
(10330)
(10197)
(10024)
(9944)
(9899)
(9007)
(8956)
学科
(78164)
经济(78085)
管理(54359)
(50157)
(42357)
企业(42357)
方法(37370)
数学(32733)
数学方法(32381)
(18831)
地方(18811)
(18271)
中国(18135)
(18066)
业经(16270)
(13265)
贸易(13259)
环境(12871)
(12787)
(12770)
农业(12745)
理论(12259)
(11954)
财务(11896)
财务管理(11882)
(11858)
技术(11467)
企业财务(11326)
地方经济(10632)
(10566)
机构
大学(269102)
学院(267368)
管理(109960)
(102859)
经济(100566)
理学(96526)
理学院(95448)
管理学(93789)
管理学院(93322)
研究(88178)
中国(64066)
科学(57586)
(56841)
(45335)
(43992)
(40981)
业大(40919)
研究所(40647)
中心(39858)
财经(37585)
(37011)
(36370)
师范(36053)
北京(35716)
(34274)
(32879)
农业(32171)
(30504)
经济学(29842)
师范大学(29518)
基金
项目(194330)
科学(153399)
基金(141985)
研究(140394)
(124154)
国家(123186)
科学基金(106128)
社会(87814)
社会科(83239)
社会科学(83217)
基金项目(76627)
(75587)
自然(70692)
自然科(69010)
自然科学(68997)
自然科学基金(67727)
(64188)
教育(63470)
资助(57876)
编号(57178)
成果(45065)
重点(43618)
(42298)
(41402)
(40053)
课题(38584)
科研(37559)
创新(37335)
教育部(36023)
国家社会(35716)
期刊
(106253)
经济(106253)
研究(75021)
中国(44025)
学报(43062)
科学(40733)
管理(37879)
(36053)
大学(32039)
(31731)
学学(30238)
教育(27811)
农业(25681)
技术(21908)
(18828)
金融(18828)
业经(17910)
财经(16843)
经济研究(16690)
图书(14529)
(14180)
资源(13981)
科技(13903)
问题(13828)
理论(13759)
实践(12909)
(12909)
(12847)
技术经济(12607)
(11908)
共检索到371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邵运文   周宇  
“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新能源领域大宗商品消费量已跃居世界首位,但相关原材料的定价话语权较低,因此研究大宗商品定价权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美26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首次从实证上综合考量了大宗商品定价权背后的商品属性、金融属性和政治属性,并进行各属性动态演进的测度分析。从结果来看,新能源领域大宗商品定价权受商品属性影响较大,金融属性次之。近年来中美两国相关商品的定价权均缓慢上升,我国新能源领域原材料定价权由商品属性主导,而美国相关商品定价权由政治属性主导。2021年后,我国相关商品的金融属性因期货交易量放大而骤然提升,促进了定价权发展。因而建议巩固我国定价权的商品属性,重点提升金融属性,扩大金融开放,促进新能源行业稳健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吕云龙  
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国和消费国,但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成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影响力。本文基于结构性权力的视角对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进行了分析,发现发达国家掌握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原因在于:首先,国际大宗商品供给本身极易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寡头垄断企业议价能力较强,而发达国家背后的国际资本控制了寡头垄断企业;其次,发达国家借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获得金融权力,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金融化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权力;同时,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理论以及定价信息被发达国家掌控;此外,发达国家还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力控制了国际大宗商品的主要运输通道。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给中国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带来负面影响。未来中国对国际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度仍处于高位,因此有必要着力提升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松梁  
2014年1月,上海提出今年将在自贸区建成八大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涉及能源化工、农产品、矿产品、有色金融、黑色金属等多个品种。而就在2013年底,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落户上海自贸区。此外,大连商品交易所也于近期推出全球第一个采用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合约,旨在提高国内钢厂的议价能力,并最终抢占铁矿石衍生品市场定价的制高点。可以看到,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的重要性正在从国家战略高度被重新认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运成  王爱华  
虽然我国在大宗商品领域属于"超级买家",但是在商品价格影响力方面与预期相去甚远,不具有定价话语权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发展回顾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流通批发领域改革深入,我国大宗商品市场也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1980~1990年,是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第一个改革十年。市场价格逐渐放开,开始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型。1990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标志着大宗商品市场期货交易探索的开始。1990~2000年,是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第二个改革十年。场内期货市场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法规监管体系逐渐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莹毓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大宗资源类商品贸易总额逐年上升,有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但我国在开展大宗资源类商品对外贸易过程中出现了定价权缺失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对我国大宗资源类商品定价权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提升大宗资源类商品定价权的相应策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君杨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需求的增加和国内资源性商品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大宗商品进口数量逐年增加,我国企业与国外供货方在采购价格上的博弈更为复杂。如何发挥我国企业在国际大宗商品进口定价上的影响力,争取大宗商品进口国际定价权,更好地保护和实现企业和国家的利益,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课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贺辉辉  郭睿淇  叶周璟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一方面经济突飞猛进,成为国际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和出口国之一,另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中却常因各种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中国争取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意义非凡。从垄断地位、供求关系、期货市场、计价货币、地缘政治等五个方面对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并基于结构性视角,从宏观方面国家经济水平,微观方面生产结构、金融结构、安全结构和知识结构对大宗商品定价权展开探讨,最终结合影响因素和中国国情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儒楠  邢珺  边思凯  
当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但在商品定价方面一直缺乏话语权,由于定价权缺失所遭受的损失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探讨了商品定价权的含义,重点分析了商品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并根据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机遇提出提升定价权的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红  
期货市场的发展对于提升一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从期货市场流动性、国际化程度、投资者机构、上市品种覆盖面与市场体系完善程度、监管体系完善程度等方面,探讨期货市场提升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影响因素,并相应提出进一步发展期货市场的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功能、助力我国争取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勇  
金融化已成研究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其国际贸易定价问题的重要分析语境。文章利用2008年1月到2014年12月的数据,运用DCC-MGARCH方法测算大宗商品与其它指数的动态相关系数,验证大宗商品的金融化趋势,并利用计量方法在金融化背景下分析大宗商品国际贸易价格的公平性,从而为增强我国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提供理论基础。并根据研究所得金融化趋势及影响国际贸易交易势力的因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贺辉辉  郭睿淇  叶周璟  
中国加入WTO后,一方面经济突飞猛进,成为国际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和出口国之一,另一方面在国际贸易中却常因各种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中国争取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意义非凡。从垄断地位、供求关系、期货市场、计价货币、地缘政治等5个方面对大宗商品定价权的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并基于结构性视角,从宏观方面国家经济水平,微观方面生产结构、金融结构、安全结构和知识结构对大宗商品定价权展开探讨,最终结合影响因素和中国国情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新伟  马超群  徐光鲁  
基于大宗商品收益率与便利收益服从均值回复过程的假设,建立带协整效应的多资产大宗商品期权定价模型,求解多资产大宗商品期权价格的解析解,将大宗商品期权定价推广到更一般情况。结果表明:标的资产收益率增加,期权价格上升,替代品期权价格下降;标的资产的便利收益增加,期权价格下降,相应替代品的期权价格上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胜刚  成博  
基于股票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的理论互动机理,选取中国内地、香港及美国三地股市和黄金、石油、铜三类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VAR-TGARCH-AGDCC多元模型,从均值溢出效应、动态相关性维度来检验和比较股票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互动特征。实证结果显示:三类大宗商品市场中,黄金市场具有显著的风险分散功能,与股市的相关性持续较低;石油和金属铜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去金融化"进程加速,与股市的联动性在后危机时代显著上升。从中美股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互动差异来看,美国股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信息传递和互动关系最为明显,中国内地和香港股市与大宗商品市场的联动特征相对微弱。这不仅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俞越  
随着全球通胀预期升温,2021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现加速上涨行情。过度的价格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中下游企业利润形成挤压,进而可能影响国内整体经济的稳定运行。因此,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基本特征进行梳理,并对其成因与影响进行剖析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宗商品上涨呈结构性上涨,涉及品种范围广,并且对外依存度高的商品价格上涨更为明显。其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是流动性过剩、需求预期上涨和供给冲击,后期上涨动力并不充足,但可能会在高位持续一段时间。本文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是否会向下游CPI传导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抑制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赵玲  张玲  黄祎  
大宗商品及其价格波动的研究始终是国际经济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错综复杂的变化,各方围绕大宗商品尤其是能源的定价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并进一步引发了全球经济贸易格局的深刻调整。"中国因素"如何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机制以及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已成为具有深远意义且艰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介绍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大宗商品定价机制的变迁及定价话语权的提高方式、大宗商品与经济安全的关系等,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揭示了全球大宗商品定价机制与国际经贸格局动态演变关系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和突破的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