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0)
- 2023(12200)
- 2022(10508)
- 2021(9821)
- 2020(8060)
- 2019(18746)
- 2018(18701)
- 2017(36097)
- 2016(19567)
- 2015(21972)
- 2014(21999)
- 2013(21728)
- 2012(19919)
- 2011(17890)
- 2010(17731)
- 2009(15944)
- 2008(15514)
- 2007(13592)
- 2006(11954)
- 2005(9889)
- 学科
- 济(78097)
- 经济(78014)
- 管理(58876)
- 业(50437)
- 企(42169)
- 企业(42169)
- 方法(35946)
- 数学(30941)
- 数学方法(30630)
- 中国(23013)
- 农(20040)
- 地方(18682)
- 财(18655)
- 环境(17461)
- 学(17229)
- 业经(17164)
- 理论(13515)
- 和(13393)
- 农业(13354)
- 划(12893)
- 贸(12685)
- 贸易(12679)
- 技术(12265)
- 制(12263)
- 易(12252)
- 务(11647)
- 财务(11579)
- 财务管理(11562)
- 企业财务(10966)
- 教育(10817)
- 机构
- 大学(274145)
- 学院(272257)
- 管理(111681)
- 济(105265)
- 经济(102709)
- 理学(97292)
- 理学院(96201)
- 管理学(94610)
- 管理学院(94122)
- 研究(88885)
- 中国(64422)
- 京(58968)
- 科学(56301)
- 财(47084)
- 所(43104)
- 中心(40685)
- 业大(40486)
- 农(40259)
- 研究所(39466)
- 江(38815)
- 财经(38326)
- 范(37679)
- 师范(37370)
- 北京(37087)
- 经(34931)
- 院(33249)
- 州(32086)
- 农业(31356)
- 经济学(31132)
- 师范大学(30266)
- 基金
- 项目(194145)
- 科学(152895)
- 研究(142847)
- 基金(140548)
- 家(121708)
- 国家(120709)
- 科学基金(104707)
- 社会(89857)
- 社会科(85108)
- 社会科学(85084)
- 基金项目(76048)
- 省(75589)
- 自然(68331)
- 自然科(66697)
- 自然科学(66685)
- 自然科学基金(65431)
- 教育(65072)
- 划(63544)
- 编号(58629)
- 资助(56694)
- 成果(46532)
- 重点(42857)
- 部(42401)
- 发(41048)
- 创(39966)
- 课题(39911)
- 创新(37218)
- 科研(36781)
- 国家社会(36581)
- 教育部(36472)
- 期刊
- 济(112239)
- 经济(112239)
- 研究(79672)
- 中国(50209)
- 学报(41794)
- 管理(39183)
- 科学(38934)
- 农(35698)
- 财(34052)
- 教育(32294)
- 大学(31652)
- 学学(29376)
- 农业(25337)
- 技术(23812)
- 融(19938)
- 金融(19938)
- 业经(18608)
- 图书(17727)
- 财经(17700)
- 经济研究(17255)
- 问题(16066)
- 经(14995)
- 科技(13866)
- 理论(13814)
- 资源(13474)
- 实践(12900)
- 践(12900)
- 技术经济(12862)
- 现代(12740)
- 业(12515)
共检索到388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立志 孙旺 李向前
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是推动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和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基于2005—2018年我国240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和中介模型实证分析了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结果发现: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研究结果依然有效;新能源示范城市的环境治理效应存在异质性,对中东部地区的污染减排效果较为明显,且对大城市和可再生资源城市的污染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新能源示范城市主要通过政府支持、社会投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渠道对城市污染产生影响,且政府支持和社会投资的中介传导作用更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林育妙 程秋旺 许安心
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是为应对气候变化、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采取的一项积极措施,客观评价该政策的碳减排效果对于试点城市的系统性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0年我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以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实施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能够显著减少试点城市的碳排放。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后,进行了安慰剂检验、PSM-DID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长江经济带城市、非资源型城市以及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要强于非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型城市以及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升级、社会投资、技术创新均在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与碳排放之间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建议应坚持因地制宜,针对各个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和精准化措施积极推动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促进示范城市有序扩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逯进 王恩泽
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是促进中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客观评估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对于这一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61个地级市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效应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析。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会显著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进而有效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第二,新能源示范城市可以通过能源技术创新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财政资金扶持效应3条中介路径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第三,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治理效应存在异质性,主要体现为:一方面,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城市在进行示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更大的污染治理效应;另一方面,示范城市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越能有效地抑制污染物的排放。本研究为中国进一步推进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战略、提高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质量、总结与推广新能源城市建设经验以及深入研发与推广新能源技术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梦成 卢新海 马宇翔 匡兵 唐一峰
研究目的:探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ULUE)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方法:PSM-DID、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ULUE的提升作用显著,相较于非试点地区,示范城市的ULUE提升11.2%;(2)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在有效提升本地区ULUE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区域ULUE的提升;(3)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从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城市依次增强的趋势,且相较于东部城市,中西部城市能够通过示范城市建设获得ULUE的显著提高。研究结论:应促进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的有序扩散,因地制宜地设计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的政策效应,强化试点政策对ULUE的空间溢出效应,实现区域ULUE全面提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景国文 汪达
本文利用新能源示范城市设立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21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研究能源转型政策如何影响碳排放。研究发现,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能够显著促进碳减排,而且随着时间推移,降低碳排放的效果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技术创新是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实现碳减排的主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降低碳排放的政策效应在东部城市、非资源型城市、FDI流入低及城市行政等级高的城市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具有明显的示范效应,能够降低邻近地区的碳排放。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动新能源政策实施及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扩容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达锦
发展新能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是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的强有力保障。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对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新能源支撑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博弈的角度研究了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及政府行为,建立了低碳城市建设中新能源发展四方协调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能源行为内容,提出了低碳城市建设中政府能源行为创新策略,为相关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低碳城市建设 新能源发展 政府行为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富森 李璐
知识产权制度能否成为创业的有效支撑?这是知识产权强国背景下通过发掘制度比较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以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结合手工收集的2003—2019年260个地级市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创业效应。研究发现,与非示范城市相比,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创业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估计方法有效性检验、纠正样本选择偏误以及其他多重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能通过创新活力激发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引致效应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效应促进创业。结合进一步的异质性和调节效应分析发现:该政策实施的促进作用具有时期动态性,对于科技型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较非科技型创业明显较强;金融发展水平、互联网发展水平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均是正向调节知识产权制度的创业效应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对于相关政府部门的工作展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洪飞 李豫新 曹梦渊
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将经济增长纳入气候变化的约束框架。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两难困境的现实问题,将降碳与增长纳入统一框架,通过绿色创新补偿效应与“去”资本错配效应阐明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实现降碳与增长兼得的逻辑过程。文章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并利用2006—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并促进经济增长,实现降碳与增长兼得。机制分析表明,绿色创新补偿效应不仅发挥了绿色技术进步的减碳作用,而且创新补偿效应能够助推城市经济增长。“去”资本过度配置能优化资本配置结构、提升配置效率,进而降低碳排放并促进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由于城市资源禀赋特征、能源消费偏好及环境规制强度不同,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的“破局”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文章结论为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突破两难困境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同时有助于加深对能源转型政策的理解,为实现“双碳”目标与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陈怡安 刘津利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还会产生诸多积极的经济社会效应。以三批次开展的“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9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渐进DID模型评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能源效率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促进了示范城市的能源效率提升,但也存在显著的城市异质性,表现为对非资源型城市、非老工业基地城市、东部城市的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资源型城市、老工业基地城市、中西部城市的能源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效率,并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可见,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提高能源效率,还会强化能源效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充分发挥其各种积极效应;不同的城市应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及发展条件寻求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并促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发展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师华定 齐永青 刘韵
近年来,我国农村能源消费增长迅速,消费模式的转变,传统生物质能源与以煤炭为主的商品能源的消费格局发生变化,与此相关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农村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也产生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农村能源消费的变化与主要问题,利用农村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采用排放系数法,估算了1980-2004年时段我国农村能源消费的CO2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比较了传统生物质能源与煤炭为主的商品能源的消费特点与环境效应,指出基于我国农村地区存量巨大的生物质能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是满足我国农村地区能源消费需求,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减缓和适...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村能源消费 环境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刚 陈敏
使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在弱可持续性范式的基础上设计了3种不同的能源政策:对化石能源征收碳税,然后分别转移到清洁能源、家庭和教育中。研究发现:对化石能源征收的碳税,无论将其转移到清洁能源、家庭还是教育,都会产生明显的环境效应,但是没有明显的经济效应。尤其是将碳税转移到清洁能源所产生的环境效应最为显著。这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的一些认识,中国的碳排放已经不属于生存性排放和发展性排放,碳税能够产生明显的环境效应,因此,碳税政策可以成为中国能源政策的重要选项,并且将碳税收入转移到教育最能体现弱可持续性范式。
关键词:
弱可持续性 能源政策 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孔伟 任亮 王淑佳
绿道作为一种绿色线性空间,已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普遍选择。建设京津冀绿道示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张家口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多重叠加的历史机遇。通过分析当前张家口绿道建设存在的"重视不够、零星分布、配套落后、内容单调、产业缺失、知名度低"等瓶颈,提出编制专项规划、秉持生态理念、打造全域旅游、整合城市空间、丰富绿道功能、突出地方特色、完善配套设施、举办体育活动、打造绿道品牌、鼓励多元参与、辐射贫困乡村的绿道示范城市建设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范润 翟淑萍 甦叶
以2008—2020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刻画社会信用环境并以此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了社会信用环境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可以显著降低企业违约风险。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抑制了企业违约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企业资产抵押能力较低、董事会独立性较低、地区法治环境较好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境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可以更有效地降低企业违约风险。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而且检验了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的政策效果,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防范化解企业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锡秋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发展绿色产业,带动绿色就业己成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标志。贵阳市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中,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为抓手,以绿色产业带动绿色就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先行一步。在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中促进绿色就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贵阳市的农业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但贵阳作为中心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安华 王赛鸽
【目的】绿色创新是应对环境挑战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研究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可为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的评估和优化改进提供基于企业层面的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方法】本文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揭示了2008—2020年间中国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的平衡发展和时空转移特征。同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在研究期内,中国新能源企业的绿色创新分化程度逐渐扩大,呈现出“马太效应”现象。(2)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显著增强了新能源企业的绿色创新。具体而言,相比未实施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的城市,实施该政策的城市的新能源企业绿色创新显著提升了14%,这一结果经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验证。(3)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和强化环境规制两个传导渠道来促进绿色创新。(4)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对于企业规模较小、融资约束较低的新能源企业的绿色创新影响更加显著。【结论】实施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对促进新能源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研究结果为政府推广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以及提升新能源企业的绿色创新提供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