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40)
- 2023(15233)
- 2022(13236)
- 2021(12405)
- 2020(10301)
- 2019(23752)
- 2018(23501)
- 2017(45294)
- 2016(24247)
- 2015(27070)
- 2014(26743)
- 2013(25993)
- 2012(23498)
- 2011(20957)
- 2010(20638)
- 2009(18587)
- 2008(17528)
- 2007(14999)
- 2006(12730)
- 2005(10570)
- 学科
- 济(92518)
- 经济(92424)
- 管理(74683)
- 业(69448)
- 企(59311)
- 企业(59311)
- 方法(45744)
- 数学(39669)
- 数学方法(39115)
- 农(24541)
- 中国(23537)
- 财(22899)
- 业经(21496)
- 技术(20508)
- 学(20196)
- 地方(18537)
- 环境(17935)
- 农业(16669)
- 理论(16669)
- 贸(15686)
- 贸易(15676)
- 和(15674)
- 易(15220)
- 务(15086)
- 财务(15011)
- 财务管理(14980)
- 制(14892)
- 划(14742)
- 企业财务(14185)
- 技术管理(13576)
- 机构
- 大学(331981)
- 学院(331227)
- 管理(137682)
- 济(129166)
- 经济(126405)
- 理学(121070)
- 理学院(119804)
- 管理学(117622)
- 管理学院(117023)
- 研究(104715)
- 中国(76340)
- 京(69307)
- 科学(66294)
- 财(56279)
- 业大(50455)
- 所(49988)
- 农(49430)
- 中心(48793)
- 财经(46551)
- 研究所(46196)
- 江(45964)
- 范(43454)
- 师范(43027)
- 北京(43025)
- 经(42593)
- 院(39180)
- 农业(38617)
- 经济学(38243)
- 州(37836)
- 商学(35630)
- 基金
- 项目(240885)
- 科学(190972)
- 研究(176098)
- 基金(175647)
- 家(152659)
- 国家(151418)
- 科学基金(131929)
- 社会(111171)
- 社会科(105394)
- 社会科学(105368)
- 省(94693)
- 基金项目(94165)
- 自然(86887)
- 自然科(84895)
- 自然科学(84877)
- 自然科学基金(83335)
- 教育(81310)
- 划(79497)
- 编号(71372)
- 资助(71003)
- 成果(55551)
- 重点(53552)
- 创(53447)
- 部(52601)
- 发(50931)
- 创新(49243)
- 课题(48368)
- 科研(46058)
- 国家社会(45598)
- 教育部(45477)
- 期刊
- 济(132379)
- 经济(132379)
- 研究(90298)
- 中国(58162)
- 学报(50889)
- 管理(50247)
- 科学(47806)
- 农(43428)
- 财(41894)
- 大学(39404)
- 教育(37567)
- 学学(37039)
- 技术(31379)
- 农业(30968)
- 融(23058)
- 金融(23058)
- 业经(22881)
- 财经(21272)
- 经济研究(20688)
- 科技(18266)
- 经(18125)
- 图书(17360)
- 问题(16844)
- 技术经济(16491)
- 业(16326)
- 理论(15537)
- 资源(15453)
- 版(15062)
- 现代(14543)
- 实践(14426)
共检索到458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宏起 汪英华 武建龙 刘家洋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思想,运用解释性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创新历程的考察,探究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演进机理。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依次遵循基于"渐进性小生境→开放式产品平台→全面拓展"的三阶段演进路径,其演进的内在机理是新能源汽车创新链和采用链的协同机理,并且是在创新驱动力、需求拉动力和和政策引导力的动态综合作用下实现了持续演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燕青 李磊 姚远
在创新驱动基于市场和政府双引擎助推下使技术创新网络不断扩展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无论从社会生态学角度,还是从经济管理角度,现阶段都需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补贴。本文对近年来的补贴政策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发现政府补贴的重点与力度在不断发生变化。这里选定整车种群与零部件种群中的企业各一个,模拟分析了两企业在合作均衡与竞争均衡条件下的最优政府补贴问题,并得出结论:一是创新生态系统充分合作创新,政府补贴退出是完全可行的;二是政府补贴的重点应转向弱生态位种群,对于强生态位种群可以少补贴、不补贴、甚至负补贴。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创新生态系统 补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网络化组织特征,从系统成分和系统关系2个维度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对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实证分析发现: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不均衡,表现在以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为主的创新消费者种群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创新生产者、分解者种群以及创新生存因子出现明显的边缘化现象;创新种群间尚未形成紧密的群落结构,技术流动效率不足;区域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作为"基石物种"占据着重要的结构洞位置,具有较高的整合力和媒介作用;知识链型、产业链型和地理邻近型网络关系与产业创新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杨培培 丁雪辰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主导力量,这与我国制定的产业政策密不可分。研究探索何种产业政策制定机制促进我国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年以来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中央和地方政策,认为当前我国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央地政策协同。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分析在中央政策颁布之后地方政策的制定机制以及中央政策的进一步更新迭代。研究发现:各个地区不同类型的主体端(焦点企业、供应端、市场端、互补端、研发端)体现出不同央地协同方式,包括对等协同、增强性协同和选择性协同;不同的央地政策协同方式也体现出在新兴产业的主导政策体系形成之前,政策制定经历了不断试验或试错的过程。研究结果为未来的新兴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锦程 方卫华
在政策变迁视角下构建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环境”演化分析框架,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为技术探索、示范推广、快速发展、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基于1991—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联合申请数据,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专利合作网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迁与创新生态系统演变是一个协同演化的过程,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电力公司逐渐成为网络中的核心节点,研究机构和高校成为次要核心节点;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共生的广度提升而深度降低,中心性和生态位变动较小,在技术上的应变性一直较强。对此应当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遵循产业规律;鼓励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多方深度参与的技术创新网络;促进市场竞争,推动兼并重组;布局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助力国际技术竞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苏楠 李北伟 聂洪光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生态学视角的类比分析法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基于此理论模型,选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构建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翠翠 李杨文 张相斌 王军曦
从制造产业链出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选取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进行实证研究,对比国际新能源汽车企业制造商特斯拉,从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供应链及运营、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合对比分析的结果,提出以新质生产力服务大湾区,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通过对新能源车供应链上游韧性升级、中游智造升级及下游市场影响力升级进行深入探索,旨在探求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创新机制,并提出相应的路径建议,以推动该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翠翠 李杨文 张相斌 王军曦
从制造产业链出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选取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龙头企业汽车制造商比亚迪进行实证研究,对比国际新能源汽车企业制造商特斯拉,从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供应链及运营、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合对比分析的结果,提出以新质生产力服务大湾区,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通过对新能源车供应链上游韧性升级、中游智造升级及下游市场影响力升级进行深入探索,旨在探求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创新机制,并提出相应的路径建议,以推动该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俊鹏 石秀
将汽车产业与创新生态系统相结合,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三方面总结归纳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因素,并对其中的经济、政府、市场、自然资源、人才、技术、资金七个维度的因素选取衡量指标,收集2006—2017年的产业数据,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对我国汽车产业生态系统演进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系统演进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市场经济、人才支持、政府扶持,且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人才支持、市场经济、政府扶持。
关键词:
汽车产业 生态系统 创新演进 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兆国 韩昊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点产业进行培育。作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日本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规划,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较为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中日两国的政策工具选择具有相似性,但在出发点、研发架构、补贴政策等工具的具体使用情况上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侯沁江 蔺洁 陈凯华
创新系统的功能分析方法是近些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描述和分析创新系统运行机制的研究框架。本文在介绍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特点,对其产业创新系统的主体、网络和制度,系统所具有的功能,以及系统功能实现面临的主要促进和阻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系统主要具有七个功能,分别是:知识获取与扩散、合法化、促进市场形成、基础设施与支撑平台建设、资源流动、产业链整合、正向外部性创造。研究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在于潜在市场需求巨大、政府支持意愿强烈、企业参与态度积极。产品和配套设施成本过高、地方保护主义和商业模式落后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系统...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产业创新系统 创新系统功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进富 李婷婷 张颖颖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已成为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具备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在产业链韧性提升过程中扮演着支撑者、引领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以比亚迪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探究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能力维度和产业链韧性提升路径。研究发现:(1)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包括技术创新引领能力、产业协作整合能力、数字转型赋能能力3个维度;(2)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通过促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协同配套、产业链数字化转型3条路径提升产业链韧性,技术创新引领能力能够促进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强链、补链,产业协作整合能力能够促进产业链协同配套,实现稳链、固链,数字转型赋能能力能够促进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实现延链、优链,从而显著提高产业链风险抵御能力、冲击恢复能力、链条升级能力。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与产业链韧性相关研究,为链主企业提升生态主导力和增强产业链韧性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玲玲 牛雨虹 徐珂
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ESG(环境、社会、治理)投资备受关注,ESG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日益凸显。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绿色发展理念和政策支持的引领下迎来爆发式增长,如何更准确地评估相关企业的价值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以比亚迪为研究对象,构建以EVA模型为基础并考虑ESG因素的价值评估模型,进而得到考虑ESG因素后的企业价值。本研究为ESG投资理念下的估值实践提供了可行思路,可助力投资者优化投资策略,同时也能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改善自身ESG实践的思路,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爽 郭燕青
利用能量传递效率和报偿反馈效率刻画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构建新能源整车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模型,选取中国A股新能源整车上市公司20122015年度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测度新能源整车企业的创新生态效率。研究发现:新能源整车企业的能量传递效率总体不高,企业间差异较大,研发投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技术人力资源投入效果不显著;报偿反馈效率较高,有力地促进了汽车企业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最后,围绕提高新能源整车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创新生态 效率测度 新能源汽车 能量传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爽 郭燕青
利用能量传递效率和报偿反馈效率刻画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构建新能源整车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模型,选取中国A股新能源整车上市公司2012~2015年度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测度新能源整车企业的创新生态效率。研究发现:新能源整车企业的能量传递效率总体不高,企业间差异较大,研发投入是推动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技术人力资源投入效果不显著;报偿反馈效率较高,有力地促进了汽车企业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最后,围绕提高新能源整车企业创新生态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创新生态 效率测度 新能源汽车 能量传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