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79)
- 2023(16439)
- 2022(14244)
- 2021(13282)
- 2020(11093)
- 2019(25515)
- 2018(25298)
- 2017(48847)
- 2016(26046)
- 2015(29078)
- 2014(28721)
- 2013(28090)
- 2012(25372)
- 2011(22645)
- 2010(22337)
- 2009(20244)
- 2008(19261)
- 2007(16717)
- 2006(14271)
- 2005(11977)
- 学科
- 济(103621)
- 经济(103517)
- 管理(80024)
- 业(75262)
- 企(64085)
- 企业(64085)
- 方法(49513)
- 数学(42683)
- 数学方法(42109)
- 农(27550)
- 中国(25990)
- 业经(24818)
- 财(24623)
- 技术(21897)
- 学(21876)
- 地方(21655)
- 环境(18794)
- 农业(18484)
- 理论(18384)
- 贸(17763)
- 贸易(17752)
- 易(17191)
- 制(17126)
- 和(17047)
- 务(15978)
- 财务(15900)
- 财务管理(15868)
- 划(15755)
- 产业(15143)
- 企业财务(15024)
- 机构
- 大学(360449)
- 学院(360368)
- 管理(148968)
- 济(141991)
- 经济(138998)
- 理学(130715)
- 理学院(129312)
- 管理学(126953)
- 管理学院(126298)
- 研究(113555)
- 中国(82672)
- 京(75341)
- 科学(71407)
- 财(62063)
- 所(54142)
- 业大(53907)
- 农(53288)
- 中心(52811)
- 财经(51259)
- 江(50641)
- 研究所(49927)
- 范(47576)
- 师范(47133)
- 北京(46807)
- 经(46790)
- 经济学(42378)
- 院(42256)
- 州(41695)
- 农业(41528)
- 商学(38691)
- 基金
- 项目(258782)
- 科学(205500)
- 研究(189738)
- 基金(188622)
- 家(163554)
- 国家(162227)
- 科学基金(141549)
- 社会(120720)
- 社会科(114428)
- 社会科学(114403)
- 省(101911)
- 基金项目(100894)
- 自然(92457)
- 自然科(90328)
- 自然科学(90308)
- 自然科学基金(88697)
- 教育(87554)
- 划(85138)
- 编号(76977)
- 资助(76454)
- 成果(60198)
- 重点(57442)
- 创(56895)
- 部(56635)
- 发(55135)
- 创新(52494)
- 课题(52233)
- 国家社会(49544)
- 科研(49214)
- 教育部(49040)
- 期刊
- 济(147639)
- 经济(147639)
- 研究(98431)
- 中国(64449)
- 学报(54801)
- 管理(54752)
- 科学(51574)
- 农(47195)
- 财(46179)
- 大学(42476)
- 教育(40613)
- 学学(39917)
- 技术(33603)
- 农业(33443)
- 业经(26442)
- 融(25002)
- 金融(25002)
- 财经(23903)
- 经济研究(23529)
- 经(20509)
- 图书(19480)
- 科技(19438)
- 问题(19005)
- 技术经济(18089)
- 业(17440)
- 理论(16755)
- 商业(16587)
- 资源(16455)
- 版(16354)
- 现代(16099)
共检索到501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燕青 何地
基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网络化组织特征,从系统成分和系统关系2个维度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对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实证分析发现:辽宁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不均衡,表现在以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为主的创新消费者种群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创新生产者、分解者种群以及创新生存因子出现明显的边缘化现象;创新种群间尚未形成紧密的群落结构,技术流动效率不足;区域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作为"基石物种"占据着重要的结构洞位置,具有较高的整合力和媒介作用;知识链型、产业链型和地理邻近型网络关系与产业创新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燕青 李磊 姚远
在创新驱动基于市场和政府双引擎助推下使技术创新网络不断扩展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无论从社会生态学角度,还是从经济管理角度,现阶段都需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补贴。本文对近年来的补贴政策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发现政府补贴的重点与力度在不断发生变化。这里选定整车种群与零部件种群中的企业各一个,模拟分析了两企业在合作均衡与竞争均衡条件下的最优政府补贴问题,并得出结论:一是创新生态系统充分合作创新,政府补贴退出是完全可行的;二是政府补贴的重点应转向弱生态位种群,对于强生态位种群可以少补贴、不补贴、甚至负补贴。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创新生态系统 补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柳卸林 杨培培 丁雪辰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了全球主导力量,这与我国制定的产业政策密不可分。研究探索何种产业政策制定机制促进我国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年以来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中央和地方政策,认为当前我国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央地政策协同。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分析在中央政策颁布之后地方政策的制定机制以及中央政策的进一步更新迭代。研究发现:各个地区不同类型的主体端(焦点企业、供应端、市场端、互补端、研发端)体现出不同央地协同方式,包括对等协同、增强性协同和选择性协同;不同的央地政策协同方式也体现出在新兴产业的主导政策体系形成之前,政策制定经历了不断试验或试错的过程。研究结果为未来的新兴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锦程 方卫华
在政策变迁视角下构建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环境”演化分析框架,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为技术探索、示范推广、快速发展、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基于1991—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专利联合申请数据,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专利合作网络。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变迁与创新生态系统演变是一个协同演化的过程,以国家电网为代表的电力公司逐渐成为网络中的核心节点,研究机构和高校成为次要核心节点;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共生的广度提升而深度降低,中心性和生态位变动较小,在技术上的应变性一直较强。对此应当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遵循产业规律;鼓励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多方深度参与的技术创新网络;促进市场竞争,推动兼并重组;布局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助力国际技术竞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宏起 汪英华 武建龙 刘家洋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思想,运用解释性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创新历程的考察,探究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演进机理。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依次遵循基于"渐进性小生境→开放式产品平台→全面拓展"的三阶段演进路径,其演进的内在机理是新能源汽车创新链和采用链的协同机理,并且是在创新驱动力、需求拉动力和和政策引导力的动态综合作用下实现了持续演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苏楠 李北伟 聂洪光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生态学视角的类比分析法构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论模型。基于此理论模型,选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构建障碍度模型,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俊鹏 石秀
将汽车产业与创新生态系统相结合,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三方面总结归纳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因素,并对其中的经济、政府、市场、自然资源、人才、技术、资金七个维度的因素选取衡量指标,收集2006—2017年的产业数据,采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分析各因素对我国汽车产业生态系统演进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系统演进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是市场经济、人才支持、政府扶持,且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人才支持、市场经济、政府扶持。
关键词:
汽车产业 生态系统 创新演进 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兆国 韩昊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点产业进行培育。作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日本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规划,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较为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体系,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中日两国的政策工具选择具有相似性,但在出发点、研发架构、补贴政策等工具的具体使用情况上存在差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文文 李垚
作为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需要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通力合作,进而形成结构复杂的协同创新网络。现有研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各创新主体形成协同创新网络的关注较少,且缺乏对长期动态协同创新行为的系统化讨论。利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xponential Random Graph Model,ERGM)分析2017—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专利协同创新网络,探索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对协同创新关系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网络中,不同类型创新主体更易形成合作关系;(2)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主体更有可能与其他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且企业更愿意与自身创新能力差距不大的其他主体合作;(3)协同创新网络星型结构明显,且表现出明显扩张态势;(4)针对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更有可能与其他创新主体形成新合作关系。研究结论对于持续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构建新一代汽车技术体系、助力能源系统转型以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国巍 邵云飞 阳正义
为有效评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系统协同效果,借助复杂网络的"网络的网络"模型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式"创新网络。在此基础上,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评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系统协调度,并基于拓扑结构和功能双重视角剖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系统脆弱性,据此判别(相连边)脆弱点对协同存续运行的影响。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合发明专利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创新系统(上游、中游和下游子网络系统间)整体协同效果不佳(复合系统协调度均值为-0.099811268);考虑联结上游、中游和下游各环节相依边的复合系统协调度高于传统复合系统协调度,表明相依边有利于降低系统的整体无序性;中游子网络有序度呈"随机非均衡"状态,其协调与否对整体网络协同影响较大;产业链创新系统(拓扑结构和功能)脆弱性较低,相依边不容易引发系统崩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慈 熊艳 肖蕊
由生态学视角,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体系的"内涵、特征、框架的构建"而展开其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概念,架构其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体系,及提出"创新生态理论体系"的研究框架及内容。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技术创新 生态系统构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谷林洲 邵云飞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构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网络模型,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其网络特征和网络中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结果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网络具有复杂网络特征,整体网络密度较低,存在派系结构,网络中知识和信息的流动存在失真现象。最后,从合作广度、合作深度和合作效率三个方面提出该产业技术创新网络的优化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静宇 刘颖琦 Ari Kokko
文章以网络收益划分为切入点,构建了社会网络视角下产业联盟技术创新的分析框架和收益模型;应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结构嵌入性和关系嵌入性、强关系和弱关系在联盟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讨论。研究表明: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关系嵌入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带来的收益更多,其中弱关系为联盟成员带来了更多的一般知识通路、新思想以及供销渠道,因而一直对联盟的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强关系在联盟技术创新初期提供了大量的冗余知识,浪费了大量的维系成本,因此这一阶段强关系带来的净收益是负的,然而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深入,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强关系带来的净收益变为正向的,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社会网络理论 产业联盟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静宇 刘颖琦 Ari Kokko
文章以网络收益划分为切入点,构建了社会网络视角下产业联盟技术创新的分析框架和收益模型;应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结构嵌入性和关系嵌入性、强关系和弱关系在联盟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讨论。研究表明: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关系嵌入性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带来的收益更多,其中弱关系为联盟成员带来了更多的一般知识通路、新思想以及供销渠道,因而一直对联盟的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强关系在联盟技术创新初期提供了大量的冗余知识,浪费了大量的维系成本,因此这一阶段强关系带来的净收益是负的,
关键词:
社会网络理论 产业联盟 技术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丹宁 杨雪婷 宋雪峰
立足产业生态网络演进视角,提出集聚向集群演进的“聚点-连线-拓面-成体”四阶段;并提出了不同阶段集聚水平测度和跃升机制相结合的“静态-动态”系统研究框架;并选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双子星”集群,即上海和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①从集聚水平来看,目前上海和广州均处于“成体”阶段,但供应链网络密度和企业协同创新有待提升。②从跃升路径来看,上海和广州均遵循了从“龙头企业引领,协作配套紧密”到“核心技术引领,激发创新活力”再到“创新服务完善,区域品牌显现”的发展路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集聚 集群 产业生态网络 新能源汽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