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56)
- 2023(19178)
- 2022(16221)
- 2021(14896)
- 2020(12629)
- 2019(28988)
- 2018(28474)
- 2017(54004)
- 2016(28987)
- 2015(32895)
- 2014(32805)
- 2013(32719)
- 2012(30834)
- 2011(28013)
- 2010(28131)
- 2009(26203)
- 2008(25925)
- 2007(22816)
- 2006(20182)
- 2005(18550)
- 学科
- 济(144332)
- 经济(144203)
- 管理(80585)
- 业(77243)
- 企(61238)
- 企业(61238)
- 方法(58512)
- 数学(51616)
- 数学方法(51056)
- 中国(38993)
- 农(36453)
- 地方(33921)
- 财(30427)
- 业经(29990)
- 学(26623)
- 贸(25353)
- 贸易(25337)
- 农业(24618)
- 易(24507)
- 制(24011)
- 融(21003)
- 金融(21000)
- 银(20723)
- 银行(20687)
- 环境(20602)
- 行(19920)
- 和(19697)
- 地方经济(18936)
- 技术(18821)
- 理论(18231)
- 机构
- 大学(423483)
- 学院(422730)
- 济(187571)
- 经济(183925)
- 管理(162323)
- 研究(151325)
- 理学(138875)
- 理学院(137281)
- 管理学(135076)
- 管理学院(134271)
- 中国(116186)
- 京(90522)
- 科学(89707)
- 财(83364)
- 所(76776)
- 研究所(69331)
- 中心(69189)
- 农(68744)
- 财经(66037)
- 江(64210)
- 经(59937)
- 业大(59384)
- 经济学(58334)
- 北京(57666)
- 范(55934)
- 师范(55415)
- 院(54308)
- 农业(53509)
- 经济学院(52350)
- 州(50768)
- 基金
- 项目(278371)
- 科学(220435)
- 研究(204065)
- 基金(202892)
- 家(176382)
- 国家(174962)
- 科学基金(150207)
- 社会(131890)
- 社会科(125244)
- 社会科学(125206)
- 省(108639)
- 基金项目(106178)
- 自然(95044)
- 教育(92896)
- 自然科(92850)
- 自然科学(92824)
- 划(91162)
- 自然科学基金(91158)
- 资助(84095)
- 编号(81651)
- 成果(66404)
- 发(64289)
- 重点(63286)
- 部(62272)
- 创(57590)
- 课题(56976)
- 国家社会(55359)
- 创新(54016)
- 教育部(53483)
- 科研(53056)
- 期刊
- 济(211763)
- 经济(211763)
- 研究(128258)
- 中国(87162)
- 财(63690)
- 农(62525)
- 学报(62344)
- 管理(60378)
- 科学(59856)
- 大学(47525)
- 学学(44557)
- 农业(42842)
- 教育(42364)
- 融(41343)
- 金融(41343)
- 技术(38811)
- 经济研究(34705)
- 财经(33137)
- 业经(33036)
- 经(28654)
- 问题(27832)
- 业(23891)
- 贸(23717)
- 统计(23624)
- 技术经济(23090)
- 世界(21376)
- 策(21063)
- 国际(20949)
- 图书(20097)
- 资源(19967)
共检索到648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吴霞
本文基于协同理论构建新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度评价模型,运用中国30个省域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中国各省域新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普遍较好,但协同水平较低;其次,各省域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二者协同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最后,各省域新能源产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关系演化情况亟待改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贺玉德 马祖军
产业转移下区域物流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具有新的变化和特征,相互影响和适应。基于协同学自组织角度,视为统一系统,构建协同发展指标和模型,以四川为实证。结果表明:协同中具有阶段特点,协同度在融合冲突中上升。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 物流管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苗敬毅 闫绪娴
首先构建了一套涉及4个准则层、16个指标层的中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投影寻踪和聚类方法,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8~2011年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多指标面板数据)进行评价,根据线性投影值进行聚类,并对中国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差异水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投影寻踪聚类 区域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浩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就非常重要。首先在分析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构建原则的基础上,依据Delphi法,通过问卷调查构建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然后建立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以山东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灰色系统 模糊评价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年华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知识产业。文章分析了知识产业的构成及其特点,从发展高科技产业群、教育产业与研究开发产业、知识服务产业等方面论述了知识产业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知识产业 区域经济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仁 王新华
文章基于2012—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利用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单位根检验手段对影响能源效率的相关指标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能源效率的空间依赖性明显,并没有出现完全随机的状态。空间相关性指数极其显著,表明我国省域能源效率之间内在作用机制长期存在且相互影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人口数量、技术进步等因素也在影响着各省份的能源效率,并且存在长期稳定的平衡关系,此外,该平衡关系具有较明显的波动效应和短期修正。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洪军 莎娜
本文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利用山东省1978—2009年的数据检验了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探索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差异明显,经济发展阶段越高,经济增长更多依赖隐性环境指标;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强化单方面环境指标并不必然加速区域经济增长;山东省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摆脱显性区域环境指标的负面影响,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环境显性指标与隐性指标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环境 发展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磊
文章基于资源型产业生态化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建立资源型产业生态化的宏观及微观经济绩效模型,选取资源较为富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各资源型产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及微观企业利润提升均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资源效率的微观绩效显著,宏观绩效不显著;环境效率的宏观绩效显著,微观绩效不显著。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应当以资源型产业生态化为导向,深入推进资源型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科技研发体系、政策法规以及行政管理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绍君
低碳环保下,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存在差异。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研究我国东中西部环保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是当前环保投资的关键,其在东中西部对经济增长影响度远大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但是环保投资政策受到区域差异化影响而不同,在东部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其效果要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在西部,要加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其效果要好于中部,中部好于东部。因此,政府应实施区域差异化投资战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守东 杨东亮 赵晓力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始终是备受瞩目的领域。本文对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数理模型导出:地区金融发展的速度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影响的大小由该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决定,在理论上存在着门限效应。通过应用门限回归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支持了中国地区的金融发展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具有门限效应这一结论。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区域经济 门限回归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邱绍浪 吴彪 尹静 柏寒茁
为测度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水平,在分析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效应的基础上,从系统分析的角度选取反映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发展规模、物流发展潜力的12个区域物流子系统的序参量和反映经济结构、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的11个区域经济子系统的序参量,应用系统协同度测度序参量方法,构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度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黑龙江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度呈增减交替的M型发展趋势,总体处于低水平协同状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原爱民
自20世纪环境学家和生态学家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观以来,人类社会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推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由于地区分割和地区封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间依赖性减弱等原因使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加强区域经济协调,追求可持续发展,对处理目前与长远利益关系,繁荣区域经济和促进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区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加强区域经济协调的措施等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一、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区域经济在发展初期,保护和扶持了本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护了地区利益。但是,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建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国伟 卫夏青 朱凤琴 刘爱华
基于新常态下农村区域发展的特点,建立了DPSI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距离函数的熵权和灰色关联度组合赋权方法,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并以安徽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将安徽省农村可持续发展划分为6种类型,同时,在地级尺度上分析了安徽省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地域特征、优势与不足,并探讨了不同类型地市未来发展的趋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秦三毛 温治
文章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选取2008-2017年31个省(市)(除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面板数据,探讨了我国整体、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科技投入对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技术进步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不断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面板数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覃成林 刘迎霞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河南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河南各区域之间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很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多,且两极分化显著。各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形成了以西北区域为中心,向东南递减的圈层结构。保持区域内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提高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
区域 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