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3)
- 2023(12066)
- 2022(10316)
- 2021(9552)
- 2020(7647)
- 2019(17406)
- 2018(17061)
- 2017(33413)
- 2016(18198)
- 2015(20410)
- 2014(20573)
- 2013(20288)
- 2012(19285)
- 2011(17556)
- 2010(18237)
- 2009(17416)
- 2008(17710)
- 2007(16251)
- 2006(15103)
- 2005(14527)
- 学科
- 济(77273)
- 经济(77148)
- 管理(59402)
- 业(56285)
- 企(46337)
- 企业(46337)
- 制(26023)
- 中国(25589)
- 财(24963)
- 方法(24282)
- 农(23413)
- 银(22102)
- 银行(22089)
- 地方(21082)
- 行(20931)
- 数学(20562)
- 数学方法(20246)
- 业经(19511)
- 融(17911)
- 金融(17909)
- 农业(15330)
- 体(15257)
- 务(15116)
- 财务(15068)
- 财务管理(15032)
- 企业财务(14380)
- 贸(14099)
- 贸易(14082)
- 度(13917)
- 制度(13915)
- 机构
- 学院(262927)
- 大学(260535)
- 济(113775)
- 经济(111146)
- 管理(98139)
- 研究(93497)
- 理学(81053)
- 理学院(80168)
- 管理学(79027)
- 中国(79022)
- 管理学院(78498)
- 财(61947)
- 京(56220)
- 科学(50920)
- 所(47403)
- 财经(45660)
- 江(44064)
- 中心(43202)
- 研究所(41190)
- 经(41092)
- 农(39522)
- 北京(36989)
- 州(35495)
- 范(34706)
- 经济学(34615)
- 师范(34431)
- 财经大学(33423)
- 院(33420)
- 业大(31447)
- 经济学院(30785)
- 基金
- 项目(154497)
- 科学(122835)
- 研究(120204)
- 基金(110926)
- 家(93494)
- 国家(92609)
- 科学基金(80298)
- 社会(77147)
- 社会科(73182)
- 社会科学(73167)
- 省(60704)
- 基金项目(56691)
- 教育(55269)
- 划(50433)
- 编号(49811)
- 自然(48368)
- 自然科(47236)
- 自然科学(47227)
- 资助(46442)
- 自然科学基金(46375)
- 成果(43511)
- 发(37752)
- 课题(36019)
- 部(35049)
- 重点(34795)
- 制(34587)
- 性(32456)
- 创(32208)
- 发展(31267)
- 国家社会(31202)
- 期刊
- 济(143402)
- 经济(143402)
- 研究(93447)
- 中国(62887)
- 财(49854)
- 融(44999)
- 金融(44999)
- 管理(41157)
- 农(39529)
- 教育(33050)
- 学报(32143)
- 科学(32112)
- 大学(26024)
- 农业(25096)
- 学学(24153)
- 业经(23977)
- 财经(23942)
- 技术(22657)
- 经济研究(21968)
- 经(20428)
- 问题(18502)
- 贸(15322)
- 国际(14176)
- 理论(13687)
- 世界(13049)
- 现代(12739)
- 坛(12605)
- 论坛(12605)
- 技术经济(12393)
- 改革(12080)
共检索到445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晓莉
作为一项重大的制度变革,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改革在取得了巨大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新股市场化定价与严格的发行审核存在矛盾;二是保荐机构与发行人利益密切导致发行价格高估;三是新股配售制度不合理使询价机构竞相提高报价。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制度,需要通过系统性的制度安排来实现。通过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逐步为今后实行注册制创造条件;要强化发行市场的监管,加大违规惩治力度;应进一步完善现行的询价方式。
关键词:
新股发行制度 市场化改革 问题 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阎登峰 李萍
IPO中存在的"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的问题,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以新股发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高"问题进行描述并分析其原因,以期为解决"三高"问题提供对策。
关键词:
IPO 高发行价 高市盈率 高超募资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海明 李东
新股发行与上市时间间隔假说认为,新股发行与上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间隔;而这段时间间隔的长短对新股抑价程度有很大的影响;间隔越长,则抑价程度越高。对这一假说,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这在实际运用中,则意味着两种不同的政策主张。笔者基于实证研究分析后认为,新股发行与上市时间间隔假说在中国有适用性,因而管理层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改革目前实行的股票发行与上市联动机制,转而实行股票发行与上市分离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长智
股票发行体制问题,是证券市场多年来广泛关注和议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它关系到新老股东的利益,关系到二级市场股民的信心,更关系到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时至今日,目前的发行体制,虽是历经了多次探索多次改革后的结果,仍是问题多多,不能为市场所接受。本文通过对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体制的历史回顾,剖析了目前的发行方式和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弊端,并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新股发行定价方式建议,供管理层和致力于这方面研究的证券界同行参考。
关键词:
IPO发行体制 定价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玉梅 王子柱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以来,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已成为困扰新股发行、影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障碍。本文将从发行制度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剖析"三高"现象的成因,并提出新股发行改革的相关对策建议,包括询价对象多元化且比例合理、采用美式招标法、设立风险保证金、加强信息披露、对欺诈发行进行赔偿、大力发展三板市场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平安评券综合研究所课题组
国内券商应对新股发行承销风险,应当分别制能期和中长期策略,密切关注发行政策的调整和市场整体市盈率的变化,做好拟上市公司的筛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玉梅 王子柱
论文首先分析了新股发行"三高"现象,并从发行制度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剖析"三高"现象的成因,最后提出废除保荐+直投模式、增加I P O定价约束条款、询价对象多元化且比例合理、采用美式招标法、设立风险保证金、加强信息披露、对欺诈发行进行赔偿、建立创业板直接退市制度、鼓励现金分红、抑制二级市场上过度投机行为、创业板批量发行、大力发展三板市场和债券市场等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苑德军 黄格非 张剑霞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马锐 张慧
本文在分析证券市场发行新股存在的发行溢价率畸高、制度设计偏向机构投资者和影响金融系统稳定等问题的基础上,指出要实现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必须在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参与主体、新股上市交易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以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高 利
对近年来的新股发行价格与数量的统计分析表明,在发行价格提高的同时,每个企业发行的新股数量有减少的趋势。这种局面不仅减少了市场的供给,重新创造了一批袖珍股,为二级市场炒作提供了方便,更重要的是与通过加大流通股比例强化公司产权结构治理的初衷相违背,可能削弱发行市场化的最终目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尧 孟卫东 熊维勤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玉梅 王子柱
本文先列举了创业板高市盈率发行的表现,并从2009年6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视角探讨了创业板发行市盈率不断升高的原因,提出以美国式招标确定新股网下配售价格、机构投资者在初步询价中要缴纳保证金、分期支付超募资金所产生的保荐费、让主承销商持有部分新股并设定锁定期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业板 发行市盈率 PEG 美国式招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岑健
我国证监会于2009年6月10日公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我国的新股发行体制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本次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预期目标有四点:一是使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得到优化,买方、卖方的内在制衡机制得以强化;二是提升股份配售机制的有效性,缓解巨额资金申购新股状况,提高发行的质量和效率;三是在风险明晰的前提下,中小投资者的参与意愿得到重视,向有意于申购新股的中小投资者适当倾斜;四是增强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岑健
2009年6月证监会对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又进行了一次改革。本文选取了改革前和改革后新股发行的样本,对改革前后的发行市盈率、中签率和新股抑价幅度进行了对比,认为本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预定的成效,但本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却未能解决新股高价发行的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敏
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阶段性发展过程中,定价技术和规则调整的空间有限,因此,定价效率原则高于公平利益分配原则应该贯穿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改革的始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