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6)
- 2023(12269)
- 2022(10287)
- 2021(9532)
- 2020(7683)
- 2019(17753)
- 2018(17617)
- 2017(33243)
- 2016(18188)
- 2015(20103)
- 2014(20093)
- 2013(19744)
- 2012(18560)
- 2011(16981)
- 2010(17314)
- 2009(16423)
- 2008(16625)
- 2007(15012)
- 2006(13860)
- 2005(13254)
- 学科
- 济(76601)
- 经济(76485)
- 管理(54496)
- 业(51184)
- 企(43416)
- 企业(43416)
- 制(26462)
- 方法(25536)
- 中国(24295)
- 财(22201)
- 数学(21711)
- 数学方法(21478)
- 银(21429)
- 银行(21393)
- 地方(20370)
- 行(20310)
- 农(20201)
- 业经(19791)
- 融(17587)
- 金融(17585)
- 体(16500)
- 学(14263)
- 体制(13669)
- 务(13315)
- 财务(13283)
- 度(13270)
- 贸(13267)
- 贸易(13252)
- 财务管理(13247)
- 农业(13243)
- 机构
- 学院(256567)
- 大学(256330)
- 济(107137)
- 经济(104786)
- 研究(95590)
- 管理(92604)
- 中国(78366)
- 理学(77087)
- 理学院(76159)
- 管理学(74940)
- 管理学院(74455)
- 财(56845)
- 京(56482)
- 科学(56055)
- 所(49750)
- 农(45208)
- 研究所(44092)
- 中心(42977)
- 财经(42293)
- 江(42192)
- 经(38190)
- 北京(36882)
- 业大(35135)
- 农业(35135)
- 院(34784)
- 范(33965)
- 州(33887)
- 师范(33529)
- 经济学(32937)
- 省(31738)
- 基金
- 项目(158945)
- 科学(124892)
- 研究(116853)
- 基金(114132)
- 家(99925)
- 国家(99044)
- 科学基金(84173)
- 社会(74429)
- 社会科(70577)
- 社会科学(70560)
- 省(62442)
- 基金项目(58857)
- 教育(54132)
- 自然(53286)
- 划(52949)
- 自然科(52024)
- 自然科学(52006)
- 自然科学基金(51122)
- 资助(47385)
- 编号(46522)
- 成果(39622)
- 发(39069)
- 重点(36710)
- 部(35345)
- 课题(34469)
- 创(33383)
- 制(33360)
- 创新(31402)
- 发展(31243)
- 国家社会(30737)
共检索到4279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文华
在中国股市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新股发行定价与配售制度经历了从非市场化向市场化不断演进与改革的过程。本文分析了新股发行定价与配售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发行体制改革进行审视。本文认为,应平衡一、二级市场关系,有效管控IPO抑价,解决新股"三高"发行及一、二级市场分割问题;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打击力度,维护"三公"原则,实现改革目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真正实现让投资者自主判断企业价值、健全市值配售制度、补充完善PE、VC及天使投资者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资者回报制度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
股票市场 新股发行 发行定价 配售制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洪才
一、对近期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评价资本市场的核心是价格形成机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国证券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尽如人意。20世纪我国新股发行曾实行审批制;进入21世纪,实行核准制,2005年以后推行保荐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胡小龙 罗汉君 姚堃
中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询价机制之后,不仅新股发行三高(高市盈率、高股价、高超募)现象仍然长期存在,而且还带来了上市公司过度包装、发行人与中介机构利益合谋超额募资、"权力寻租"、一级市场定价畸高等系列问题。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目标与方向仍然不明确。本文另辟蹊径,提出了以"行业平均市盈率"为基础的新股定价原则,通过对最近2年A股市场IPO的309家公司的实证研究,论证了新股以"行业平均市盈率"为基础的发行定价原则基本符合我们现阶段的实际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加大信息披露的范围,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对新股发行定价的监管等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梁万泉
一、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现状我国现行新股发行制度,在建立询价制度之前,A股市场的新股定价方式采用不分行业、全部设定发行市盈率上限(如20倍)的行政定价方式,市场完全没有定价权。2004年12月正式启用询价制度。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是2006年"新老划断"以后开始实施的,是一种面向机构投资者的累积投标询价机制,其基本特征是建立了一个面向机构投资者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庆峰
本文传承我国国情和股票发行定价制度的历史、现状,基于相对估价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引入财务影响因子和大盘影响因子,从统计学的视角,给出了股票发行定价的两个数量模型。为检验模型的应用效果,提出了IPO定价的三个检验标准,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模拟对比,结果表明,模型一在现阶段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另外本文还探讨了证监会关于EPS的新规定可能对IPO定价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相对估价 变异系数 均值 标准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顺武 贾捷
基于询价制改革的背景,从制度变革对承销商与询价对象行为影响的角度,以创业板新股为实证样本,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定价问题。结果表明:随着询价制改革的推进,创业板IPO定价有了显著的下降。在制度层面,赋予承销商配售权与引入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均有利于降低IPO定价,但是取消网下申购股票锁定期却提高了IPO定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顺武 贾捷
基于询价制改革的背景,从制度变革对承销商与询价对象行为影响的角度,以创业板新股为实证样本,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定价问题。结果表明:随着询价制改革的推进,创业板IPO定价有了显著的下降。在制度层面,赋予承销商配售权与引入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均有利于降低IPO定价,但是取消网下申购股票锁定期却提高了IPO定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浩萍 陈超
以往的研究指出中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前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这些行为导致了市场对新股错误定价以及发行后长期绩效下降。本文以发行制度改革后2002~2005年IPO公司为样本,用可操纵应计利润衡量盈余质量,得到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我们没有找到证据支持IPO公司在发行前普遍存在运用会计手段进行的盈余管理,但规模较小、成长性较高并处于非保护性行业的企业盈余质量较差;对这些公司,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能基于盈余质量因素显著调低对公司新股的估价,使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不受盈余管理的误导。此外我们还发现,新股发行后长期绩效的下滑并不能归因于对发行前较差盈余质量的错误定价。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苑德军 黄格非 张剑霞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航 刘艳妮
2009年6月证监会发布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指导意见,这意味着暂停了约九个月的IPO将以更加市场化的发行方式重启,因此,立刻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论。本文采用经济学中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新股发行中利益各方的博弈行为,试图得出均衡的结果和条件,寄望于给予实践一定的合理预测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
进化博弈 新股 发行制度 改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张玉梅 王子柱
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SH,601857)正式回归A股市场,当日开盘价为48.60元,最高48.62元,收报43.96元。随后经历了十个多月的下跌,在2008年9月18日创出9.75元的新低,最高跌幅达79.94%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字
新股发行制度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基础制度之一。我国证券市场创建以来,关于股票发行制度的完善与改革的工作一直处于不断探索之中,经历了逐步放松管制,市场化程度渐趋明朗的过程。2009年6月10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取消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方军雄 方芳
新股发行是资本市场的核心环节,从最初的审批制,历经通道制、保荐制到询价制,新股发行过程市场化不断增强。本文首次从融资超募的角度考察了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效果。研究发现,中国资本市场存在明显的融资超募现象;不过,随着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上市公司融资超募程度随之显著下降,表明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明显改善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
关键词:
新股发行 市场化改革 融资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