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86)
2023(7461)
2022(5644)
2021(5342)
2020(3895)
2019(8644)
2018(8224)
2017(15592)
2016(8316)
2015(8976)
2014(8579)
2013(8337)
2012(7663)
2011(6966)
2010(7069)
2009(6541)
2008(6254)
2007(5915)
2006(5427)
2005(4677)
作者
(22097)
(19470)
(18680)
(17670)
(11623)
(9195)
(8201)
(7307)
(7134)
(6515)
(6494)
(6306)
(5817)
(5797)
(5786)
(5602)
(5444)
(5405)
(5234)
(5204)
(4751)
(4629)
(4612)
(4504)
(4432)
(4382)
(4275)
(3994)
(3843)
(3779)
学科
(48236)
(37342)
经济(37303)
农业(32320)
(30885)
业经(16591)
管理(14151)
农业经济(12332)
中国(10896)
(10120)
(10025)
企业(10025)
地方(9480)
(9373)
农村(9355)
发展(8815)
(8807)
(8442)
方法(7528)
土地(7252)
建设(7187)
收入(7101)
(6903)
数学(6672)
(6668)
劳动(6667)
数学方法(6610)
(6480)
及其(6466)
人口(6391)
机构
学院(116390)
大学(108043)
(50684)
经济(49750)
管理(43865)
(42787)
研究(41230)
理学(38115)
理学院(37777)
管理学(37223)
管理学院(37025)
中国(32655)
农业(31863)
业大(24603)
科学(23918)
(21876)
中心(20407)
(20085)
(19390)
农业大学(19302)
(18320)
研究所(18158)
(16075)
师范(15987)
经济管理(15888)
(15368)
(15162)
财经(15063)
(14516)
(14183)
基金
项目(79776)
研究(64723)
科学(63229)
基金(56431)
(49405)
国家(48420)
社会(42394)
科学基金(40756)
社会科(39556)
社会科学(39542)
(33643)
基金项目(30037)
编号(28623)
教育(27194)
(27006)
(26296)
自然(22634)
成果(22410)
自然科(22013)
自然科学(22009)
自然科学基金(21604)
(20318)
资助(20180)
课题(18845)
国家社会(17673)
(17612)
(17594)
重点(17542)
(17270)
发展(17172)
期刊
(67179)
经济(67179)
(52178)
农业(35597)
研究(31965)
中国(28033)
业经(19501)
学报(18203)
科学(17891)
(15599)
大学(15402)
学学(14921)
农业经济(14412)
(14040)
金融(14040)
农村(13649)
(13649)
教育(12221)
(12037)
管理(11071)
问题(10089)
世界(9315)
(9226)
农村经济(9104)
技术(9042)
社会(8599)
经济问题(8258)
社会科(7859)
社会科学(7859)
经济研究(7424)
共检索到178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齐燕  
家庭现代化理论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家庭结构会趋于核心化,核心家庭与亲属之间的联系削弱。在东部地区调研发现,家庭结构非但没有核心化,反而倾向于回归传统。城市化为家庭注入了发展主义目标,子代家庭作为公共家庭,联结了男方和女方父代家庭(或直系家庭),组成了新联合家庭。在此家庭结构下,实现了以子代家庭为中心的资源聚集,帮助子代家庭实现彻底城市化的目标。新联合家庭体现了家庭在面对城市化压力时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并成为中国渐进城市化的发展型结构和支撑力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永伟  侯升万  符大海  
文章将时间概念引入贫困分析,进而发掘农村家庭的脱贫速度及脱贫稳定性,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拟合加速失效时间模型与二元选择模型研究发现:(1)农村家庭脱贫存在久期相依性,37.2%的贫困人口在持续1年后可快速脱离贫困,但随时间延长,持续5年后能够脱贫的人口占比下降至8.6%。(2)多数家庭在脱贫后人均收入会增长到同期贫困标准的2倍以上,但也有近15%的脱贫人口在间隔3~5年后会出现返贫现象。(3)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或转变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来提高自有土地资产价值,可提高家庭快速脱贫的概率,也会提高家庭在脱贫后持续获取更高收入增幅的概率,但有慢性病患者的家庭脱贫速度更慢,脱贫后的收入增幅更低。(4)政府对贫困家庭提供的收入补助在帮扶脱贫、抑制返贫中的作用不显著,还会降低家庭在脱贫后赚取更高收入的概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俊良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四川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计6121936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老年人口达4874482人,占全省总计的79.62%。因此,老年人的问题主要在农村。同时,农村老年人中又只有极少数居住在集体养老机构和取得国家或社区(乡、村集体)的帮助,其余绝大部分老年人只能居住在家庭中,依靠子女、亲属或老人自己提供养老费用度过晚年。现阶段,农村养老模式呈现出以家庭养老为主的、社区和国家供养为补充的特点。据调查,大约3/4的农村老人接受子女的供养,1/2的老人有一定数额的自己劳动收入,仅1/5的老人可获得数额不等的国家和社区的资助。因此,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主要是老年人家庭供养问题。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险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这是我国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农村养老保险的指导方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望超凡  甘颖  
女儿参与赡养娘家父母已经成为了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通过对强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家庭性质的变迁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家庭的变迁路径是一个宗教性弱化、社会性弱化和生产性改变的过程,这导致家庭逐渐朝向单纯的生活单位转变。家庭性质变迁在形成儿子养老危机的同时,也释放了女儿的养老潜力,从而形成了女儿参与养老过程的新现象。同时,在激烈的变迁中农村家庭依然保持了相当的文化韧性,这构成了对传统儿子养老模式的结构性支撑,并给予了行为主体实践能力发挥作用的博弈空间。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儿子和女儿的实践能力对比和行为取向共同发挥作用,一起塑造了当下"共同赡养、儿女分工"的新型家庭养老秩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云桥  
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对农村家庭造成较大冲击,出现大量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农村家庭功能随之出现了失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如果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解决不好,影响的不仅仅是农村家庭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是试图探讨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功能失衡问题及其影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守纪  王成仁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村信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信用的特征是家庭代际信用,在现代经济环境中,这种信用很难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这种信用形式也是造成农民贷款难的原因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过渡信用形式——农户互助信用,并且建议以农户互助信用小组作为需求方来构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涨宝  杨柳  
随着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并陷入严重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供养水平不足、生活上日常照料欠缺、精神上慰藉需求匮乏等方面。基于"结构—关系—主体"的分析视角,系统阐述了农村养老困境产生的机理。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社会养老氛围淡化、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以及社会保障功能不足等是"结构性"因素;村庄共同体中传统长老秩序弱化、父权制衰落引发中青年崛起和女性地位上升带来的婆媳矛盾显化则构成了"关系性"因素;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以及"顾彼失此"为"主体性"因素。即便如此,家庭养老模式因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燕舞  
利用一项回顾性质性调查数据分析了1980年至2009年间187例农村妇女自杀状况的基本分布和趋势演变,通过引入出生队列分析,发现了1920年至1939年间出生的"传统代"农村妇女在2000年至2009年间的"老年时期"自杀,而1960—1979年间出生的"现代代"农村妇女则在1980年至1999年间的"青年时期"自杀。由此建构了理解出生队列、家庭结构转型与农村妇女自杀的转型象限理论。通过这一理论分析,家庭结构的权力轴与观念轴的转型不同步是导致两代女性自杀的主要原因,当两者转型同步完成时,农村妇女自杀可能会退潮。最后援引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数据对之进行了简要的支撑论证。后两次的数据所揭示的妇女地位提升的增量,实质上都是由新出生队列的妇女进入调查样本序列而贡献的,而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所构建的理论框架的有效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从鄂西农村与华北农村的差异出发,基于家庭策略的视角探讨了家庭发展能力的有效基础。鄂西农村相对薄弱的半工与半耕、低度的代际合力以及有限的人生任务,与华北农村相对充分的半工与半耕、紧密的代际关联以及近乎无限的人生任务存在鲜明差异,最终体现为家庭发展能力的差异。根据家庭发展能力的不同,农民家庭可以大致划分为发展型家庭、维持型家庭和救助型家庭等三种类型。农民家庭的"分类治理"是激活家庭发展能力,实现家庭政策落地的重要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辉  王慧翔  
文章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2017),通过构建家庭普惠金融指数,建立Probit及T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家庭普惠金融水平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普惠金融水平的改善能显著增加农村家庭创业的概率,并有效提升创业绩效;并且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在区域、群体、企业这三个维度上存在差异,普惠金融对于中部地区、低收入群体、生存型创业及个体户、工商户等弱势群体的边际效应更为显著,这进一步体现了“普惠性”特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沈斌华  
最近两年,我们对两个人口很少的少数民族——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做过一些人口调查,看到鄂伦春族或鄂温克族的民族混合家庭都在不断增加,成为引人瞩目的社会现象。鄂伦春族或鄂温克族的民族混合家庭,特指由不同民族的男女婚配而组成的家庭中,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媛  崔茜  
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仍然存在差距,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智慧农业是在现代农业成长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基础上演化形成,家庭经营是智慧农业的基础。从智慧农业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智慧农业的时代特征。从通过智能代替传统经验实现生产力的调整适应、借助区块化代替碎片化实现生产关系衔接的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家庭经营的转型重点。从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泛家庭化"、农业资本化三个方面探究了农业家庭经营的发展路向,以期有助于推动智慧农业背景下家庭经营的转型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雪平  
我国农村土地自实施家庭承包经营以来,逐渐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生产主体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促进小农户经营主体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就要不断提升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层面来讲,引导小农户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中,实施土地流转是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之一,从小农户自身的发展层面来讲,则需要为其提供资金、技术、教育等的支持,增强小农户合作意识,提升小农户经营管理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