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2)
- 2023(9781)
- 2022(8577)
- 2021(7925)
- 2020(6670)
- 2019(15001)
- 2018(14669)
- 2017(27683)
- 2016(15827)
- 2015(17891)
- 2014(17794)
- 2013(16750)
- 2012(15221)
- 2011(13799)
- 2010(14202)
- 2009(12542)
- 2008(11984)
- 2007(10638)
- 2006(9439)
- 2005(8380)
- 学科
- 济(53577)
- 经济(53526)
- 管理(43198)
- 业(41053)
- 企(33805)
- 企业(33805)
- 方法(22607)
- 数学(19724)
- 数学方法(19388)
- 中国(18538)
- 农(17833)
- 财(14258)
- 业经(12659)
- 制(12248)
- 策(12240)
- 理论(12067)
- 教育(12033)
- 地方(11693)
- 贸(11641)
- 贸易(11636)
- 农业(11374)
- 易(11301)
- 技术(10775)
- 学(9721)
- 划(9001)
- 银(8631)
- 银行(8600)
- 环境(8435)
- 务(8321)
- 财务(8283)
- 机构
- 学院(214372)
- 大学(202998)
- 济(81273)
- 经济(79105)
- 管理(78202)
- 研究(71470)
- 理学(67027)
- 理学院(66262)
- 管理学(64971)
- 管理学院(64577)
- 中国(50232)
- 京(42190)
- 科学(41803)
- 财(38184)
- 所(35416)
- 江(34561)
- 农(34193)
- 技术(32228)
- 研究所(31882)
- 中心(31751)
- 业大(30251)
- 范(30220)
- 职业(30152)
- 师范(29969)
- 财经(29559)
- 州(27232)
- 经(26714)
- 农业(26708)
- 北京(26337)
- 院(26206)
- 基金
- 项目(137802)
- 科学(109301)
- 研究(107689)
- 基金(95688)
- 家(82099)
- 国家(81292)
- 科学基金(69839)
- 社会(64684)
- 社会科(61191)
- 社会科学(61177)
- 省(58052)
- 教育(55624)
- 基金项目(49430)
- 划(48450)
- 编号(48247)
- 自然(44270)
- 自然科(43260)
- 自然科学(43249)
- 自然科学基金(42496)
- 资助(39422)
- 成果(38536)
- 课题(36011)
- 重点(31965)
- 发(31213)
- 年(30671)
- 部(30575)
- 创(29362)
- 项目编号(27919)
- 规划(27692)
- 性(27438)
- 期刊
- 济(94517)
- 经济(94517)
- 研究(62620)
- 中国(49371)
- 教育(42972)
- 农(31105)
- 管理(29383)
- 学报(28591)
- 财(28248)
- 科学(27669)
- 技术(26440)
- 大学(22229)
- 农业(21295)
- 学学(20744)
- 职业(19832)
- 融(18812)
- 金融(18812)
- 业经(16977)
- 经济研究(15193)
- 财经(13911)
- 坛(13381)
- 论坛(13381)
- 技术教育(13314)
- 职业技术(13314)
- 职业技术教育(13314)
- 经(12024)
- 问题(11211)
- 业(10807)
- 贸(10301)
- 商业(9845)
共检索到322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桑雷 马蕾
无边界职业生涯打破了组织与个体职业关系的终身化假设,使得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同时对个体的就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潜在的人力资源,高职毕业生应当以就业为导向,科学设定无边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通用性的就业能力,培育合理的社会关系资本,从而为毕业后的可持续就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新职业关系 高职毕业生 素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茂玲 时文龙
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与职业教育政策实施的关键。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模型,以重庆市某“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判断抽样调查法,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绩效的内部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绩效的内部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技术性知识、沟通表达能力、职业态度、就业政策学习对毕业生就业绩效影响更为重要,沟通表达能力、职业意识、就业政策学习对毕业生就业绩效呈现显著正向影响。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绩效,需要完善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监管评价机制、构建高职院校“四位一体”的育人新格局、优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新模式、拓宽教师职业知识储备新广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和震
职业学校毕业生有三条主要的成长道路:升学、就业和创业,升学制度应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有机会沿着教育立交桥向技能提升和知识习得两个方向上复合发展,其中主要的是技术技能的升级,而不应以学术理论的升级为主,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走工学结合的途径,需要系统有力的制度保障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人才 立交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慧
作者在论述了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从现代社会和用人单位重视毕业生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部分等方面,论证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从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渗透在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强化实践环节等方面,介绍了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紫军
职业素养已作为企业招聘新人的重要指标。就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分别对全国部分企业、高职院校及高职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现状和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职业素养 调研 思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向东
文章以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为研究内容,运用网络调查的形式对浙江省2011—2014届毕业1年后的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指标进行了调查统计。就业质量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浙江省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基本保持稳定,与同期浙江省本科和全国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相同指标数据相比各有优劣。为有效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政府、高职学院、毕业生需共同努力。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就业质量 调查 提升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罗教讲,罗忠勇
本文基于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总体而言并不理想,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兵营
加强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是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企业对工匠精神的需要、提升职校生综合竞争力、丰富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基于素质本位的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从了解素质本位阶段的实际内容出发,以素质本位理论为依据,通过深入剖析当下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职校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
职校生 职业素养 培养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世君 张嘉玮
鉴于积极的心理素质是高职生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高职院校有必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即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和自觉调节情绪的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应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优化学习能力;掌握社交技巧,维护良好的同伴关系;建立正确的认知,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东菊
面对实现《中国制造2025》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此,职业院校须借鉴国际大赛技能人才培养方法及对接国内优质企业技能标准,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职业归属感;将竞技比赛融入校园文化,助力学生职业品质的提升;探索综合能力内涵,对学生实施职业素质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欧阳忠明 王燕子
每一名大学毕业生都要进入工作场所,适应职业生涯早期生活。许多研究者从学校维度和组织维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然而,很少有学者从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关系构建出发探讨二者的关系。基于3年跨度的纵向研究,以江西高校毕业生为研究群体,根据LGC和Mplu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研究表明,社会积极型策略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社会回避型策略则与职业倦怠呈现正相关,从而有效地论证了大学毕业生社会性策略与早期职业生活的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力 贺香沛 和娟
本研究对5所高职院校的376名女毕业生进行了择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女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在年级、学科、学校、有无兼职经历、是否独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在校身份、兼职经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同时择业价值取向对择业效能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欧阳忠明 黄慧 王燕子
职业生涯适应能力被众多研究者视为重要的、必备的软技能,是个体获取适合的工作、提升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15个月的纵向跟踪对比研究,探讨高职毕业生职业生涯适应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控制组,培训组成员将在培训3个月后提升职业生涯适应能力;相对于控制组,培训组成员将在就业1年后呈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状态。为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相关的措施,例如,培育学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决策能力,提升探索自我和未来场景的能力,以及培育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从整体上提升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生涯适应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义华 徐继燕
就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对全国5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企业认同程度,提出了全面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职业素养 企业认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向东
文章以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列联分析、卡方检验方法研究了个体特征和家庭背景特征对其选择的职业发展类型的影响。分析显示:个体特征中,除了学生会干部经历、学校所属性质外,性别、学习成绩、所学专业均对职业发展类型有着显著性影响;家庭背景特征中,父母任何一方最高受教育水平、父母任何一方最高职业阶层、家庭年均总收入均对职业发展类型有着显著性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