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
2023(1029)
2022(881)
2021(877)
2020(754)
2019(1723)
2018(1596)
2017(2930)
2016(1742)
2015(2037)
2014(1932)
2013(2057)
2012(2006)
2011(1801)
2010(1912)
2009(1705)
2008(1658)
2007(1569)
2006(1397)
2005(1318)
作者
(5748)
(4905)
(4816)
(4597)
(3063)
(2492)
(2165)
(2010)
(1938)
(1717)
(1699)
(1684)
(1674)
(1603)
(1516)
(1486)
(1474)
(1436)
(1425)
(1350)
(1295)
(1264)
(1201)
(1160)
(1091)
(1084)
(1072)
(1034)
(1026)
(1012)
学科
(4971)
经济(4969)
教育(4461)
(4191)
研究(3822)
研究生(3502)
(3169)
管理(3142)
(2726)
(2379)
(2352)
制度(2349)
(2089)
医疗(2087)
服务(2024)
中国(1919)
(1863)
(1816)
方法(1603)
(1421)
金融(1420)
数学(1386)
(1375)
企业(1375)
数学方法(1368)
农业(1272)
理论(1242)
法令(1178)
理法(1130)
管理法(1130)
机构
大学(27775)
学院(24611)
研究(11539)
(7219)
中国(6916)
经济(6785)
管理(6590)
科学(6496)
(6251)
(5847)
(5438)
理学(5335)
理学院(5222)
研究所(5118)
管理学(5021)
管理学院(4977)
(4608)
师范(4546)
中心(4514)
(4478)
(4353)
业大(4270)
农业(4269)
(4244)
北京(4231)
(4198)
教育(4194)
师范大学(3760)
(3437)
(3401)
基金
项目(15656)
研究(11645)
科学(11234)
基金(10351)
(9358)
国家(9262)
科学基金(7082)
社会(6314)
教育(6188)
(6103)
社会科(5904)
社会科学(5904)
(5423)
基金项目(5186)
编号(4915)
成果(4587)
自然(4475)
资助(4392)
自然科(4339)
自然科学(4335)
自然科学基金(4261)
课题(4146)
重点(3698)
(3464)
大学(3212)
(3152)
科研(3129)
(3112)
计划(3040)
(3028)
期刊
(11465)
经济(11465)
研究(10678)
中国(9631)
教育(7940)
(6336)
学报(5999)
(4952)
科学(4444)
大学(4398)
学学(3940)
农业(3441)
(3182)
卫生(3182)
研究生(3154)
学位(3124)
(2558)
(2163)
金融(2163)
管理(1971)
(1921)
(1749)
技术(1629)
图书(1620)
财经(1559)
业大(1539)
(1321)
农业大学(1290)
业经(1272)
书馆(1232)
共检索到42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东日  
朝鲜从初唐时期开始就通过新罗宾贡生接受了中国格律诗的影响。其诗作集中表现了感时伤事、思乡、惜别、人生无常的情感;讲求押韵、平仄、对仗,同时用典灵活自然,注重运用隐喻手法;另外,其诗作深受晚唐唯美主义诗风的影响,但崔致远和朴仁范则体现出淡雅、通俗直白、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现实主义诗风。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蔚萍  
唐代音乐诗以音乐为审美对象,艺术地再现了唐音的曼妙,以及诗人听乐时丰富的心理感受。唐代音乐诗通过诸般艺术手法,如以声拟声、以形摹声、侧面烘托以及双声叠韵词的运用,将乐声给予人们的复杂感受,形象地描摹出来。在为后人提供宝贵的艺术创作经验的同时,唐代音乐诗以其所达到的艺术高度,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永恒的经典。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詹杭伦  
分初盛中晚唐四个阶段,选取《全唐诗》中与端午或竞渡有关的诗歌进行重点分析,得出五点与前人不尽相同的结论:武则天时期的鹢舟竞渡可以视为今日凤舟竞渡活动的前身之一,唐朝的竞渡活动是龙凤齐翔;端午竞渡及其诗歌唱和活动首先发生在宫廷,再由宫廷逐步推广到民间;唐人端午竞渡诗中明确表达了端午龙舟竞渡与屈原有关;唐代不少写作端午竞渡题材的诗人将自己参加科举考试或在官场的感受糅进诗歌之中;盛唐、中唐的端午竞渡诗气势磅礴,景象雄浑,而晚唐的端午竞渡诗则气象衰煞,景色暗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汤贵仁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兴衰和社会的诸因素存在着极密切的关系。唐代诗歌的繁荣,除了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思想活跃诸因素之外,还和“旅游热”密切相关。按照当代人的解释,旅游的意思是“旅行游览”,按照古人的解释,羁旅之意来源于(“庐”,庐者,寄也。也就是说,凡是离开本人的居住地而巡行寄居外地的,都可以称为“旅”。因此,举凡帝王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荣蔚  
文章择取唐代著名诗僧寒山、皎然、灵一、灵澈、无可、贯休及齐己等七家诗文别集,从著者生平、文学成就、结集过程、体例编次、内容要旨及版本流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评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薇薇  
法的诗学向度一名法学学者可能在政治观和价值立场上偏于温和保守,这应是法学的品性所要求的。而曾经崇尚现代主义法学品性的西方法治世界,逐渐步入全面反思的时代,当然很多法学家并不完全是现代主义的,有的是偏于诗学意义的反思,有的则是出自于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内部的反思。在全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青枝  
出土墓志对文史研究的作用引起学者的诸多关注,并有大量成果问世。文章以释例形式探讨了唐代墓志对唐代诗人、诗歌研究的重要文献价值,并对未经考证之相关墓志资料加以考订。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倩  
对"柳腰"这一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关联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梳理,重点探讨唐代诗歌中大量出现"柳腰"意象的原因。认为唐代女子的服装和舞蹈容易展现细腰,而与文人交往密切的歌舞妓更是能展现细腰。柳树在唐代的公共场所和私家园林多有种植。细腰的常见和柳树的广泛种植,是产生"柳腰"意义模式的必要条件;而唐代送别场合、宫廷和文人集宴上,"柳"和"腰"的同时在场,娼家门前普遍的柳树种植,这些是产生"柳腰"的充分条件。在唐代,尤其是中晚唐,这些条件刚好同时成立,这便促使"柳"和"腰"这两种事物在唐代诗歌中被频频联系在一起。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明栋  
在对语言和诗歌本质的形而上反思中,存在主义哲学家不再将语言视为人们通常使用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了"世界"的主题和材料。语言不仅是诗歌的本源,而且还赋予其创造的文本世界以展示自身的潜力。此外,它还绘制使作者和读者被限制和统领的地图,构建创作和阅读时的主体性,决定想象和理解的心理活动。在抒情诗一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诗歌语言构建了诗人存在于此的"世界",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如何诗意地存在。从分析王维、杜甫、刘禹锡、李白、温庭筠、马致远等人的诗歌入手,可以看出,中国诗歌语言的材料被赋予了梦境意象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群  
安史之乱爆发后,马嵬之变使李杨情事成为唐代诗人一个化解不开的情结。唐代诗人吟咏马嵬之变,带有强烈的切肤之痛。唐人众多的马嵬诗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盛衰的变化,也表达了诗人们对女性、对人生、对历史、对政治的种种思索,体现了唐代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意识和人文情怀。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福昌  
本文主要依据日本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的记载 ,对唐代农村名称、类型、密度和规模进行研究。唐代村落主要以“村”、“店”、“庄”三字命名。根据其功能、地理位置、经济特征等不同的标准 ,唐代村落可分为多种类型。唐代两村之间的距离在 2 7公里左右或大于 2 7公里 ,村落的规模一般在三四十户人家以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杨  孙皓  
朝鲜、日本乃至越南等许多国家曾经大量引入汉籍经典,其中以日本最甚,汉籍经典对其民族文化塑造与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过程中,汉诗作为中华历史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也成为外国翻译引入的重点,对汉籍东传的途径与特征进行研究能够全面发掘其对于周边国家历史文化构建的整体影响。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飞  
诗人有意为之的"非个人化"或者说对诗歌涉及自我生命内容的语焉不详,成为现代性写作的突出标志。"我"是替身、多重自我、任一主体,"我"在词语的意义上作为引领者成为迈向无数可能的他者之写作通幽的曲径。张枣和臧棣在繁复的诗歌写作中皆致力于打通诗写主体、文本主体之间的壁障,他们都能娴熟地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钻进诗歌秘密的通道,使"我"作为"虚构的另一个"成为变幻与对位的线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琼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具有生产、生育、赡养、教育和满足性及精神生活的功能。家长制和宗法制是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家庭关系的核心是财产和继承制度。文章以唐律为主线,从妻子私财、离婚后财产分配、女儿财产、女性家庭遗产继承等方面展示了唐代女性家庭财产问题的制度细节,反映了唐代女性的真实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