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3)
2023(14658)
2022(12195)
2021(11067)
2020(8956)
2019(19831)
2018(19223)
2017(36050)
2016(19020)
2015(20674)
2014(20306)
2013(19824)
2012(18704)
2011(17146)
2010(17539)
2009(16455)
2008(15696)
2007(13971)
2006(12719)
2005(11702)
作者
(54540)
(45191)
(45110)
(42918)
(28857)
(21671)
(20339)
(17384)
(17219)
(16054)
(15592)
(15252)
(14621)
(14552)
(14049)
(14048)
(13413)
(13259)
(12968)
(12885)
(11764)
(11097)
(10876)
(10553)
(10303)
(10109)
(9988)
(9854)
(9132)
(8917)
学科
(97416)
经济(97349)
管理(56229)
(52325)
(41971)
企业(41971)
地方(29087)
中国(28812)
方法(28764)
数学(24180)
(24084)
数学方法(23971)
业经(21817)
(20390)
(19020)
技术(17480)
地方经济(17337)
(16901)
农业(16715)
(15674)
金融(15672)
(15339)
银行(15315)
(14936)
(14798)
贸易(14783)
环境(14738)
(14175)
(14117)
产业(13136)
机构
学院(272393)
大学(269348)
(121296)
经济(118921)
研究(100777)
管理(100115)
理学(84656)
理学院(83602)
管理学(82319)
管理学院(81779)
中国(76361)
科学(59032)
(57261)
(54063)
(50621)
研究所(45479)
中心(44905)
(43149)
财经(41947)
(41686)
(38942)
师范(38571)
经济学(38310)
(37921)
(36764)
北京(36496)
业大(35538)
(34465)
经济学院(34126)
农业(31968)
基金
项目(176321)
科学(140445)
研究(133306)
基金(126435)
(109638)
国家(108713)
科学基金(93491)
社会(87464)
社会科(83055)
社会科学(83039)
(70718)
基金项目(65934)
教育(60394)
(58381)
自然(56422)
自然科(55114)
自然科学(55103)
自然科学基金(54112)
编号(53412)
资助(49907)
(44808)
成果(43569)
重点(40776)
(38988)
课题(38384)
(38163)
国家社会(36748)
发展(36677)
创新(36646)
(36104)
期刊
(148994)
经济(148994)
研究(89590)
中国(61060)
(40768)
管理(40604)
(39514)
学报(38238)
科学(37519)
教育(33958)
大学(29173)
(28771)
金融(28771)
学学(27224)
农业(26953)
经济研究(25205)
技术(25185)
业经(24665)
财经(21520)
(18849)
问题(18536)
技术经济(15230)
(14312)
(14246)
商业(13815)
世界(13345)
科技(13199)
图书(13162)
(12638)
论坛(12638)
共检索到433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强   赵春艳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出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原则,将县域经济体的产业划分为追赶型、领先型、转进型、换道超车型和战略型等五种类型。有为政府,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需要根据不同产业类型提供因势利导的支持,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也要继续深化改革破除城乡融合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振华  孙学涛  李萌萌  江金启  
利用中国1856个县域面板数据,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的结构红利进行了测度,并将其分解为产业结构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一步采用空间SARAR模型分析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中存在显著的结构红利,分解后发现产业结构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效应为正,资本转移效应为负;县域结构红利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规模结构提升主要通过影响县域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本转移效应进而影响县域结构红利;财政支出占比提升不利于释放县域结构红利。提出了释放结构红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选择,并给出了三点促进县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怡  
我国县域乡村具有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县域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崛起,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县域的实际情况发展本区域旅游产业,能够壮大地区旅游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发展县域旅游产业的意义,总结县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探索相应的突破举措和发展路径,为县域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林毅夫  付才辉  任晓猛  
我国金融创新的内涵从需求特色来讲就是金融精准支持的金融产品创新,从改革特色来讲就是金融结构改革的制度创新。现代化的金融体系要以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则。目前中国金融体系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总量不足和水平不高,而在于结构性矛盾,导致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低下,跟不上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各地应该结合自身禀赋结构特征因地制宜地采取因势利导的金融创新,以更精准地满足本地实际的金融需求,而不是采取"一刀切"式的做法来落实国家的金融规划与金融政策或模仿其他地区的金融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健生  任蕾  
县域竞争在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地方财力显著增强的同时,也给县域经济带来了诸如区际壁垒与边界效应强化、产业同质化与产能过剩、公共支出结构扭曲、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抑制等负面影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就是在竞争中加强合作,从竞争走向竞合。县域竞合是县域竞争与县域合作的有机统一,能促进县域间有理性的竞争与有效率的合作,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平衡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现资源的地域分工、产业的规模经济、要素的合理利用、生态的永续发展为标志。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按照国土空间功能状况实现县域产业专业化,依托城市经济联系形成县域产业关联,通过资源最大化利用促进县域产业规模化,运用财税制度化转移完善县域产业补偿,建立跨地区组织协调机制构建县域产业生态圈。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国斌  韩宇婷  
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是县域经济由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向高效、集约、公平、均等化发展转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城乡全面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发展动力新旧转化的综合体现。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产业创新升级难度较大、高端人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难点问题。为此,需要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机制;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推广,多支点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学良  周泽林  汤新云  
县域经济是我国宏观经济的压舱石,也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最大短板。长期以来,县域经济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县域经济理论在研究视角、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及发展模式探索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区域经济理论的差异性特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从县域经济定位、县域经济功能、县域经济结构、县域经济作用四个方面系统剖析县域经济的理论内核。此外,文章还梳理了我国县域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实践探索和主要经验,并对“十四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进行了阐释。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振华   江金启  
利用全国1869个县域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测度并描述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从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综合指数均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域差异,障碍因素诊断发现创新相较于其他四个维度障碍度的比例较大。第二,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县域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技术进步偏向在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加快促进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发生由劳动偏向型向资本偏向型的转变,并进而增加县域创新产出来显著推动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继续强化数字赋能,引导资本更多向县域流动,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马勇  王慧  夏天添  
加快推进江西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是实现数字经济驱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高质量发展理论,以江西省2016—2020年的县域经济数据为样本,结合运用计量模型与组态分析方法,探索数字经济如何驱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发现:“数字基础”“数字融合”与“数字资源”3种数字经济模式均能有效驱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缺乏产业基础或配套设施的数字经济政策无法有效促进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从加大数字基础建设力度,优化数字营商环境;加快“数字-产业”融合进程,扩大产业融合外溢优势;加强数字资源吸引力培育,充分发挥资源虹吸效应3个方面入手,促进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璠   周力  
作为脱贫攻坚时期的特色制度安排,东西部协作在实现“先富帮助后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基于2013—2020年县域配对面板数据,将2016年“携手奔小康”县域结对帮扶行动视作准自然实验,通过测算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综合评价东西部协作对县域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东西部协作显著缩小了协作双方的全要素生产率差距,但资源与环境约束后,东西部协作的效果不再显著;(2)东西部协作通过促进跨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缩小县域间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差距,进而缩小了县域发展差距,但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潜在污染排放转移效应,也对以绿色可持续为导向的县域均衡发展产生了阻碍;(3)当协作双方的初始经济距离越大、产业结构越接近时,政策效果越明显。建议继续坚持实施东西部协作,制定差异化的结对帮扶措施,注重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并修订完善多维考核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邹璠   周力  
作为脱贫攻坚时期的特色制度安排,东西部协作在实现“先富帮助后富”、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基于2013—2020年县域配对面板数据,将2016年“携手奔小康”县域结对帮扶行动视作准自然实验,通过测算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标,综合评价东西部协作对县域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1)东西部协作显著缩小了协作双方的全要素生产率差距,但资源与环境约束后,东西部协作的效果不再显著;(2)东西部协作通过促进跨区域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缩小县域间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差距,进而缩小了县域发展差距,但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潜在污染排放转移效应,也对以绿色可持续为导向的县域均衡发展产生了阻碍;(3)当协作双方的初始经济距离越大、产业结构越接近时,政策效果越明显。建议继续坚持实施东西部协作,制定差异化的结对帮扶措施,注重欠发达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并修订完善多维考核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潘彪   黄征学   党丽娟  
基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三维分类框架,本文将全国县域分为领先型、潜力型、基础型三类。其中,领先型县市187个,未来发展主要受限于空间范围狭小、行政等级偏低,应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扩权赋能激发县域发展自主性和能动性,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潜力型县市687个,主要面临过早过快“去工业化”、人口和资金外流、经济调控能力弱、开发区作用不突出等问题,未来需要以锻长补短为核心,开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两大引擎,培育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基础型县市996个,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生态、能源和边疆安全重任,客观上牺牲了发展权,统筹发展和保护压力大、缩小与全国发展差距难度高,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和利益补偿,推动点上开发、面上保护,将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易淼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流域分工的理论阐释,能够把握流域分工形成的自然基础、流域分工演进的影响因素以及流域分工的"共同利益—特殊利益"逻辑,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流域经济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结合马克思主义流域分工的理论内涵可知,长江流域内部自然条件差异性为长江流域分工形成提供了自然基础。而且,伴随长江流域分工的历史演进,长江经济带得以孕育生成与长足发展,同时也在发展中呈现出新的问题。当前,应深入到长江经济带流域分工层面,尊重自然条件差异性对流域分工的基础功能,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流域分工的促进作用,并在流域分工新格局构建中实现"共同利益—特殊利益"关系均衡,以之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看,所谓质量,是指产品能够满足实际需要的使用价值特性。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体现经济发展的本真性质,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使用价值面即供给侧的关注,将变得尤为重要,受到更大关切。经济发展的本真性实质上就是以追求一定经济质态条件下的更高质量目标为动机。发展质量的内容所表现出的多维性和丰富性,要求发展战略和模式选择的高度创新性。系统性地创造发展优势,走符合实际和具有特色的道路,以各种有效和可持续方式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要,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性特征。各地区可以基于自身实际追求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李思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四十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高速增长带来的诸如经济社会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阶段性特征,推进中国由大到强的关键转变,也是抓住世界大环境变革机遇,提升国际地位的有力转变。高质量发展正在掀起我国经济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来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革命。2018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内讨论热点,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阐释,然而现有文献中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高质量发展的较少,基于此,本文力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即高质量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顺应时代潮流的伟大转变,是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的统一。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解决生产力内部要素的矛盾,以推进生产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