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21)
- 2023(5878)
- 2022(4867)
- 2021(4193)
- 2020(3664)
- 2019(8173)
- 2018(8028)
- 2017(15200)
- 2016(8095)
- 2015(9123)
- 2014(9115)
- 2013(9066)
- 2012(8586)
- 2011(8098)
- 2010(8501)
- 2009(7921)
- 2008(7437)
- 2007(6550)
- 2006(6041)
- 2005(5557)
- 学科
- 济(63916)
- 经济(63884)
- 方法(23162)
- 管理(21543)
- 数学(21462)
- 数学方法(21130)
- 业(16838)
- 地方(15922)
- 企(13962)
- 企业(13962)
- 地方经济(11982)
- 学(11742)
- 中国(10925)
- 业经(9262)
- 农(8145)
- 环境(7390)
- 经济学(7385)
- 财(6885)
- 融(6392)
- 金融(6392)
- 和(6289)
- 制(6274)
- 理论(5990)
- 发(5742)
- 农业(5696)
- 产业(5657)
- 资源(5469)
- 银(5442)
- 银行(5438)
- 贸(5433)
- 机构
- 大学(126904)
- 学院(126844)
- 济(63818)
- 经济(62749)
- 研究(48047)
- 管理(46725)
- 理学(40335)
- 理学院(39842)
- 管理学(38824)
- 管理学院(38587)
- 中国(35671)
- 科学(28528)
- 京(25862)
- 财(25835)
- 所(24656)
- 研究所(22489)
- 经济学(21237)
- 中心(21051)
- 财经(20817)
- 经(18824)
- 江(18787)
- 经济学院(18737)
- 农(18394)
- 院(17032)
- 业大(16957)
- 北京(16444)
- 范(15986)
- 师范(15846)
- 财经大学(15329)
- 科学院(14716)
- 基金
- 项目(83351)
- 科学(66632)
- 基金(62242)
- 研究(57764)
- 家(54761)
- 国家(54412)
- 科学基金(46610)
- 社会(39279)
- 社会科(37396)
- 社会科学(37387)
- 省(32205)
- 基金项目(32029)
- 自然(30011)
- 自然科(29341)
- 自然科学(29338)
- 自然科学基金(28765)
- 划(27058)
- 资助(26590)
- 教育(26232)
- 编号(21276)
- 重点(19488)
- 发(19071)
- 部(18221)
- 国家社会(16936)
- 成果(16727)
- 创(16579)
- 科研(15904)
- 教育部(15762)
- 创新(15633)
- 课题(15419)
共检索到194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锐
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经济运行为代表的“新经济”运行表现出 的突出特征是:高增长与低通胀并行的良性循环;网络交易产生的低交易成本;低失 业率与低工资并行,打破了传统的失业率高低与劳动力价格高低成反比的定论;实体 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切换;货币市场成为经济活动的主战场;信息成为货币市场的一般 等价物;泡沫成为一种财富。
关键词:
新经济 特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在“九五”期间的1997—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趋势。它昭示着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已经持续几十年的供给约束特征正在向需求约束和供给约束并存的“双重约束”转变。必须高度重视研究这种转变的实质,而不宜简单地认为我国经济就从此告别了短缺。在“九五”期间,适应这种转变,我国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对进一步促进“双重约束”下的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国民经济运行 双重约束 经验总结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沈大勇
尽管从去年第4季度起,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开始明显减缓,似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周期,但是各种迹象表明,美国“新经济”业已呈现出的深刻的演变趋势,不仅没有任何减弱,而且将在新世纪前期继续引领甚至主导世界经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梦然
新经济现象出现以后 ,使得传统的经济理论已经不能用来解释新经济现象了。经济规模呈级数增长 ,而交易成本呈级数降低、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力受到削弱、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了修正 ,原有的利率理论受到挑战。
关键词:
新经济理论 传统经济理论 挑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欧阳峣 生延超 易先忠
大国经济发展有着诸多的经验事实,从经验事实中归纳出典型化事实,并抽象出典型化特征,这是大国经济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在界定典型化事实和典型化特征的前提下,以新兴大国的代表——"金砖国家"为经验对象,总结和概括了大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化特征,包括大国国内需求的规模性与稳定性、大国要素禀赋的异质性与适应性、大国产业部门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大国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大国经济结构的多元性与层次性、大国制度创新的实验性与渐进性。
关键词:
大国 经济发展 典型化事实 典型化特征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伍戈
此次金融危机过程中,国际社会开始反思单一利率政策的不足,货币政策"工具箱"似乎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对于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的中国,目前利率究竟能在宏观经济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文采用典型事实的研究方法,本着"用数据事实说话"的基本经济学研究理念,尝试从众多的历史宏观数据中提取一些规律性的典型事实特征,找寻实际利率与宏观经济重要变量之间的有机联系,并试图得到一些启示或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实际利率 货币政策 利率市场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尚勇敏 曾刚 倪外 朱贻文
碳排放控制与经济增长的双重挑战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成为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利用1997—2011年中国53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分为四类城市,并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演变的特征与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从经济规模与碳排放量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方式呈现出绿色增长、棕色增长和黑色增长三种类型,且不同类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演变轨迹上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在总体上是一个由黑色增长、棕色增长向绿色增长螺旋式演进的过程;不同城市应综合考虑当前的经济条件和功能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的经济增长方式。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城市 经济增长方式 绿色增长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杨晓晨 张明
本文通过对比特币运行原理的阐述,剖析了比特币的典型特征,并展望了比特币的可能前景。本文认为:首先,作为货币发展史上的重大革新,比特币在设计中使用的一系列创新思想和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它是解决当前国别货币面临问题的积极尝试。其次,由于比特币在寻求以创新途径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入了一些难以调和且关键的新问题,导致市场对目前形式的比特币能否持续发展持怀疑态度。再次,比特币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其自身能否顺利完成转型。无论是在比特币之上建立其他应用层级,还是将比特币作为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一个组件,都需要对它进行重新审视和设
关键词:
比特币 电子货币 货币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芳 卢亚娟 喻丽 何金旗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超速增长,相伴而行的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和低财政赤字,表明美国经济的运行突破了传统的菲利普斯运行模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和特点,技术与制度创新是这场新经济革命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
新经济 信息技术 制度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傅泽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利用修正引力模型确定新经济空间关联关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新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各省份新经济之间存在明显关联与溢出的网络化特征,网络空间稳定性较弱,存在一定的等级结构,而网络空间的通达性较好;东部地区省份在网络中居于中心位置,在全国新经济发展中扮演“居间人”和“中心行动者”角色,部分中、西部地区省份则属于“边缘人”;网络中板块之间各省份新经济溢出效应显著,板块内部联系较少。进一步利用二次指派模型分析新经济空间网络关联关系形成的驱动因素,发现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对新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形成具有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人力资本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傅泽
文章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利用修正引力模型确定新经济空间关联关系,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新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各省份新经济之间存在明显关联与溢出的网络化特征,网络空间稳定性较弱,存在一定的等级结构,而网络空间的通达性较好;东部地区省份在网络中居于中心位置,在全国新经济发展中扮演“居间人”和“中心行动者”角色,部分中、西部地区省份则属于“边缘人”;网络中板块之间各省份新经济溢出效应显著,板块内部联系较少。进一步利用二次指派模型分析新经济空间网络关联关系形成的驱动因素,发现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对新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形成具有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人力资本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颖熙 徐紫嫣
新经济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背景下,以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嵌入和深化应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和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形态。新经济使服务提供的场景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在生产变革下,居民消费从生产型向发展型、从商品型向服务型转型升级。与此同时,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呈现出便捷化、个性化、品质化、社交化和价值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按照供需理论,从供给端看,新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业态丰富、模式重塑和产业升级四个层面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供给生态,为消费升级提供物质保障;从需求端看,新经济通过改变消费者行为决策、重塑消费习惯而促进消费升级。笔者认为,新经济下促进中国服务消费升级的政策着力点在于,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发挥新基建的技术支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监管、积极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改善消费市场环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军 刘晓峰 谢露露
利用200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服务业的汇总数据和2007年的城市数据,本文对影响服务业产业集聚的因素作了初步考察,特别关注代表地区市场容量及与市场接近程度的城市市场潜能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市场潜能较高的城市的服务业集聚程度也较高,平均来看,城市市场潜能提高1%,其服务业集聚程度提高0.2%左右。并且市场潜能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不显著。市场潜能对服务业影响在地区间的差异可能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城市体系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有关。本文还分析了其他城市特征及行业差异对服务业分布的影响。
关键词:
服务业 市场潜能 空间分布 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