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83)
2023(14371)
2022(11841)
2021(10871)
2020(8804)
2019(19533)
2018(19179)
2017(36467)
2016(19410)
2015(21650)
2014(21094)
2013(20835)
2012(19546)
2011(17612)
2010(17656)
2009(16455)
2008(15473)
2007(13698)
2006(12503)
2005(11257)
作者
(53398)
(44751)
(44548)
(42698)
(28532)
(21508)
(20224)
(17151)
(17136)
(16034)
(15432)
(15315)
(14488)
(13918)
(13888)
(13629)
(13155)
(12968)
(12944)
(12802)
(11298)
(10801)
(10778)
(10490)
(10237)
(10050)
(9754)
(9573)
(9031)
(8724)
学科
(100912)
经济(100831)
管理(51148)
(46253)
(34866)
企业(34866)
地方(31142)
方法(29633)
(27490)
数学(25552)
数学方法(25263)
中国(25160)
业经(23010)
农业(18812)
(18276)
(17988)
地方经济(17561)
(16816)
环境(15106)
产业(14819)
(14739)
贸易(14727)
(14092)
(13010)
金融(13007)
(12670)
银行(12662)
(12398)
(12316)
(12251)
机构
学院(270333)
大学(264154)
(120814)
经济(118358)
管理(99632)
研究(97084)
理学(84249)
理学院(83202)
管理学(81847)
管理学院(81319)
中国(74062)
科学(57052)
(56000)
(53205)
(48187)
(45922)
中心(45174)
研究所(43176)
(41261)
财经(41071)
(38471)
师范(38194)
经济学(37952)
(36963)
业大(35965)
(35573)
(35230)
北京(34962)
经济学院(33873)
(32215)
基金
项目(178478)
科学(141288)
研究(137173)
基金(126437)
(108328)
国家(107404)
科学基金(92455)
社会(89053)
社会科(84352)
社会科学(84330)
(73527)
基金项目(67043)
教育(60960)
(59417)
编号(56625)
自然(55413)
自然科(53995)
自然科学(53987)
自然科学基金(52956)
资助(49392)
成果(45205)
(43356)
重点(40845)
课题(40007)
(38257)
(37721)
国家社会(36649)
发展(36101)
(35555)
创新(35201)
期刊
(151484)
经济(151484)
研究(86346)
中国(57555)
(40634)
(39204)
管理(37865)
科学(35357)
学报(35330)
教育(29616)
(27560)
金融(27560)
大学(27400)
农业(26452)
学学(25725)
业经(25637)
技术(24625)
经济研究(24160)
财经(20594)
问题(19674)
(18207)
(15143)
资源(15110)
技术经济(14474)
(13224)
现代(12990)
商业(12712)
经济问题(12606)
国际(12568)
(12489)
共检索到428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敏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实力,但粗放模式下累积起来的高投入、高消耗、产业附加值低等问题逐步显现。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产业链"高端回流""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局面,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趋势,过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撑的县域经济大多面临增长动能转换的迫切性。近年来,福建省晋江市一直积极拓展产业转型升级空间、探索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卓有成效,对推进我国其他地区县域经济转型与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程丽香  
本文大致参照"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分层标准,将晋江市人口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认为晋江市呈"锥形"的社会阶层形态,即从以农业劳动者阶层占多数的社会阶层结构逐步变迁为以产业工人阶层和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占优势的社会阶层结构。本文进一步认为,晋江优势地位阶层的开放性在减弱,与其他弱势地位阶层之间的断裂特征在增强;中间阶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阶层内部差异较大,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阶层意识;弱势阶层将缩小,但与中间阶层及优势阶层之间的社会不平等将继续存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宋国恺  
壮大县域经济、增强集体经济积累是新农村建设的两个重要基石。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壮大县域经济、增强集体积累并形成长效机制,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可靠保证。扩大县级管理权限和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是形成长效机制的重要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进辉   朱民城  
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县域民营经济在发展模式、发展资源、制度环境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严重阻碍了县域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演进过程,进而构建了亲清政商关系助力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即通过驱动创新转型、聚合发展要素、改善制度环境等方式,形成“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辩证统一,进而逐个破解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本文选取福建省晋江市作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助力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晋江经验”,同时也指出其现阶段发展中仍面临的问题。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亲清政商关系经济后果及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域的相关文献,而且能够为推动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璐璐  
中国正在33个县级单位开展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试点,福建省晋江市是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本文利用实地调查法对晋江市农村宅基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明确整理潜力来源;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宅基地标准和综合测算法,估算晋江市2020年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大小。研究表明:晋江市的宅基地闲置情况严重,普遍存在一户多宅、宅基地超标的情况,土地集约程度较低,宅基地用途出现"功能性剩余",这正是晋江市宅基地整理的潜力所在,宅基地整理十分必要。经测算,晋江市到2020年,宅基地整理潜力为6 476.81公顷,整理潜力巨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民族中学座落在陈埭镇乌边港畔回民聚居地。该校前身是创办于1965年秋的陈埭农业中学,1970年更名为陈埭中学,1983年改为现名。学校历经40多年风雨,三迁校址,三易校名,现已颇具规模,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53人,其中高级教师14人,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发超  林彩云  
开展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风险评价及其防范对策研究是合理引导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前提条件。基于农户的微观福利视角,构建宅基地退出后的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利用福建省晋江市的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模式下宅基地退出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并提出对应的防范对策。结果表明:晋江市农村宅基地退出主要有指标置换和资产置换两种模式。总体来看,两种宅基地退出模式的综合风险分值均处于中警级别,两种模式对农户宅基地退出都具有比较较大的影响。政策了解程度在两种模式中均处于重警级别,农户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家庭日常支出和人均居住面积在资产置换模式下处于重警级别。研究表明,不同模式下宅基地退出的基本动机和政策安排存在差异,使其对农户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因此,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应科学设定补偿标准和范围、规范宅基地退出程序和采取差别化的方式来推动农户参与,进而为农户退出宅基地提供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璐璐  
契合当下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样本特性,本文以对晋江市807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方法,对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别反映农户特征、住房使用情况和农民认知程度的变量中,只有家庭收入、是否有其他住房、是否有多处宅基地和房产是否确权四个变量有显著影响,其他的影响因素均不能通过检验。其原因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独有的经济结构、宅基地利用情况、农民大量务工和经营二、三产业的现实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刚  陈莹  
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自1990年代以来福建省晋江市城市化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急剧变化,是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典型代表。研究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进行动态模拟,对于认识我国东南沿海高速城市化地区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构建了晋江市1989-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研究土地利用状况的时空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时序演变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耕地大量流转为建设用地,在当前驱动压力下,将来土地利用的格局将以高度城市化为特征。针对以晋江市为代表的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提出了若干保护耕地的相应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程惠珊  李霄鹤  兰思仁  
村民参与乡村微景观营造活动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村民参与是我国乡村社区建设领域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课题。文章以晋江市乡村为例,基于个人价值理论和基本心理需要理论基础,运用质性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以村民参与、村民忠诚、地方归属感以及自我服务知觉价值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村民参与乡村微景观营造的广度与深度对村民忠诚度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对安宁生活价值均没有影响作用;地方认同价值、地方融合价值及地方归属感显著中介于村民参与、村民忠诚的关系,在参与广度中地方融合价值中介作用最强,在参与深度中地方归属感中介作用最强。文章旨在丰富村民参与乡村微景观建设方面的学术研究同时,以期为乡村加强村民社区归属感提供参考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黎  
在农村发生社会分化的背景下,阶层分化成为影响农民婚姻匹配的重要因素。基于晋江农村婚姻实践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阶层婚配视角下,不同阶层围绕作为优势婚配资源的上层适婚男女展开竞争,上层家庭的竞争优势使其对中下层家庭形成婚配挤压和婚配排斥,最终带来不同阶层内部婚配的模式。嫁妆作为婚姻财礼的一种形式,由男方家庭支付的彩礼和女方家庭给女儿的财产共同组成,因而成为阶层展开婚配竞争的工具。天价嫁妆是上层家庭婚配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支付天价嫁妆,上层家庭完成婚配对象的阶层身份确认、赢得对于子代婚配选择的支配、实现姻亲之间的权力匹配,并最终实现上层内部的婚配联合与阶层地位再生产。由于不同阶层能够支付的嫁妆水平不同,农民婚配方式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特点:上层家庭之间形成以“父母主导”、偏爱本地婚姻、“门当户对”为主要特点的婚姻圈;而底层家庭青年则被排斥在上层婚姻圈之外,他们倾向于通过自由恋爱来寻找婚配对象。阶层婚配视角的引入,带来嫁妆意涵的改变,嫁妆成为阶层婚配竞争的媒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黎  
在农村发生社会分化的背景下,阶层分化成为影响农民婚姻匹配的重要因素。基于晋江农村婚姻实践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阶层婚配视角下,不同阶层围绕作为优势婚配资源的上层适婚男女展开竞争,上层家庭的竞争优势使其对中下层家庭形成婚配挤压和婚配排斥,最终带来不同阶层内部婚配的模式。嫁妆作为婚姻财礼的一种形式,由男方家庭支付的彩礼和女方家庭给女儿的财产共同组成,因而成为阶层展开婚配竞争的工具。天价嫁妆是上层家庭婚配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支付天价嫁妆,上层家庭完成婚配对象的阶层身份确认、赢得对于子代婚配选择的支配、实现姻亲之间的权力匹配,并最终实现上层内部的婚配联合与阶层地位再生产。由于不同阶层能够支付的嫁妆水平不同,农民婚配方式呈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特点:上层家庭之间形成以“父母主导”、偏爱本地婚姻、“门当户对”为主要特点的婚姻圈;而底层家庭青年则被排斥在上层婚姻圈之外,他们倾向于通过自由恋爱来寻找婚配对象。阶层婚配视角的引入,带来嫁妆意涵的改变,嫁妆成为阶层婚配竞争的媒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曾春水   林娟   林明水  
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是大城市周边县域融入中心城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心城市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本文认为,城市经济比县域经济具有更高的人口和经济集聚,更高级产业结构,更大空间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更加以创新、人力资本要素为驱动四个主要特征。从这四个特征切入,以福建省为例,分析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并借鉴国内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典型城市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经验,提出推动福建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的路径,包括加快要素集聚,打造产业发展新载体;促进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进空间重组,融入区域发展新格局;实施创新驱动,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飞  张占斌  
当前,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正在引领着经济增长新周期。但是,新经济持续发展也面临着相关的制度创新不足、核心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落后、"互联网+现代制造"产业体系发展不完善、监管模式不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趋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五个层面的瓶颈问题。研究发现,加快发展新经济应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新经济相关制度供给;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核心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培育以"互联网+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创新监管模式,全面提升发展新经济的治理能力;发挥有效政府作用,加快发展新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飞  张占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