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97)
2023(2228)
2022(1339)
2021(828)
2020(431)
2019(622)
2018(468)
2017(547)
2016(211)
2015(233)
2014(217)
2013(206)
2012(174)
2011(144)
2010(137)
2009(135)
2008(93)
2007(98)
2006(73)
2005(80)
作者
(1731)
(1451)
(1431)
(1362)
(876)
(691)
(641)
(577)
(547)
(458)
(458)
(457)
(442)
(431)
(423)
(421)
(397)
(375)
(365)
(356)
(351)
(350)
(349)
(331)
(327)
(300)
(287)
(283)
(281)
(276)
学科
(5249)
经济(5248)
业经(4955)
信息(4889)
产业(4857)
总论(4837)
信息产业(4833)
管理(1955)
(1612)
(1344)
企业(1344)
中国(1183)
(701)
教学(700)
(667)
银行(666)
(652)
(632)
金融(632)
(610)
农业(596)
技术(582)
(564)
中国金融(553)
图书(540)
书馆(534)
图书馆(534)
(524)
贸易(524)
电子(519)
机构
学院(8779)
大学(8470)
(3718)
经济(3652)
管理(3543)
理学(3117)
理学院(3085)
管理学(3056)
管理学院(3032)
研究(2564)
中国(1709)
(1644)
(1518)
经济学(1390)
科学(1371)
经济学院(1317)
财经(1275)
中心(1264)
(1222)
(1205)
师范(1203)
技术(1203)
(1176)
研究院(1098)
(1084)
信息(1070)
业大(1011)
(1010)
师范大学(1004)
商学(994)
基金
项目(7503)
科学(6123)
研究(6103)
基金(5345)
(4697)
国家(4663)
社会(4443)
社会科(4283)
社会科学(4281)
科学基金(4245)
(2917)
编号(2492)
国家社会(2367)
(2333)
基金项目(2292)
教育(2218)
(1925)
自然(1859)
(1852)
自然科(1824)
自然科学(1824)
自然科学基金(1788)
(1759)
创新(1733)
(1724)
项目编号(1697)
成果(1679)
重点(1656)
发展(1621)
(1593)
期刊
(3269)
经济(3269)
研究(2213)
管理(1491)
中国(1277)
技术(1257)
学报(1058)
图书(998)
教育(995)
(991)
大学(913)
科学(853)
学学(835)
业经(830)
经济研究(796)
书馆(682)
图书馆(682)
情报(644)
科技(641)
商业(575)
技术经济(569)
(548)
商业经济(542)
(528)
财经(527)
(485)
金融(485)
职业(470)
理论(465)
(459)
共检索到11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光强  干胜道  
在新经济新模式强势来临的时代,既有财务会计报告已经无法捕捉新经济企业的价值变化和驱动因素,无法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企业价值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日趋恶化。管理会计报告可以有效弥补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不足。本文探讨了区块链与管理会计的契合性以及管理会计数字技能“区块链+人工智能”的技术融合性,分析了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技能的智能管理会计报告的内涵、应用场景、技术框架、数据共享、生成路径与模式等,以期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新兴技能嵌入管理会计报告,构建企业全新的智能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增强管理会计报告的智能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伟  赵尔雅  
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其在商业和其他场景的广泛运用给国际法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而人工智能在技术上的治理需求和主权国家治理的有效性意味着国际法规制是人工智能治理必要和可行的途径。当前,人工智能的国际法规制总体不成熟,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形式和内容上分别以国际软法和间接规制为主。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对国际法的挑战体现了国际法原有规则的滞后性和国际法规制作为一种国际治理方式的局限性。相应地,以国际法规制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合作路径应当包括国际法自身的更新及其与其他国际治理方式的协调。对我国而言,在国内层面完善人工智能规制体系的同时,应当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参与各层面的人工智能国际治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开启了一个叫作"人工智能"的新时代。60年来,人工智能经历了从爆发到"寒冬"再到"野蛮生长"的发展历程。眼下人工智能发展狂潮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由企业界启动和引领的。2016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相关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和英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目前三个国家相关企业数量占人工智能企业总数的65.73%。人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洪山   郑永进  
人工智能是新型通用目的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职业分布、工作任务和就业技能构成。高职教育直面工作岗位,培养的人才大多数从事基础性工作,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风险较大。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对人才的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国家重视相关就业技能的提升。但是,当前高职教育存在对相关技能的认识不足、教师掌握的技能不高以及有效提升技能的平台缺乏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顺应人工智能发展态势,重视培养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技能,尤其是注重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的提升,从而保障学生就业,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彭文生  
我国于2017年首次将人工智能(AI)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于2024年首次提出“人工智能+”行动,标志着我国对AI已从重点关注转向具体实施应用。作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变量,科技进步是导致大分流还是大收敛?人工智能是替代还是赋能劳动力?这些都需要深入思考。本轮AI进步的突出特征表现为规模定律。中国人口多、市场大,有利于在应用层孕育出引领性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AI作为一项通用目的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可能带来经济和就业结构的改变,甚至加大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在社会层面对平衡效率和公平带来新挑战。因此,在推进AI产业化应用的同时,也要关注其带来的效率与公平等问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荣杰  李文慧  张义明  
基于2015—2019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从人工智能应用的视角探讨了服务化转型与就业技能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有助于优化就业技能结构,人工智能应用正向调节服务化转型与就业技能结构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服务类型异质性和企业所有制异质性发现:顾客支持类服务可以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应用在转型过程中对就业技能结构的促进作用;国有企业受限于制度约束,使得在人工智能应用的过程中,服务化转型对就业技能结构的优化作用并不明显,而非国有企业则反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志强  刘英  魏琳  
作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是否会带来技能溢价上涨并影响劳动力收入不平等?这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重要问题。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和城市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智能技术显著扩大了技能溢价,其中集聚经济和创业活跃度是影响技能溢价的主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智能技术对技能溢价的影响存在群体效应和选择效应,在工作稳定和高收入群体、流动时间较长和市外流动的群体中,智能技术的技能偏向性更加明显。这意味着,在人工智能时代合理利用智能技术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技能溢价的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丽君  曾群峰  蔡治  
采用Citespace研究工具对国内外人工智能影响技能提升研究文献进行比较发现,国内外人工智能影响技能提升研究的发展历程较为一致,聚焦技术支持、模式提升、能力产出和伦理道德这四个研究主题,国内多基于宏观视角,关注整体职业教育框架构建;国外多基于微观视角,关注技术创新和专业能力提升。建议我国进一步提高人工智能自主创新能力,精细化技能培训课程,增强专业能力产出,完善伦理责任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茂勇  叶珊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规模化应用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重塑了劳动力市场技能需求的格局。随着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AI对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和冲击日益呈现“非对称性”和“非均衡性”。为消弭AI对二元劳动力群体的非对称赋能,职业技能教育系统的介入被视为最迫切、最具价值的干预策略。国家职业教育系统的介入应以均衡发展调适、营造拟态环境、对冲技术逆差和激发混质动力四个层面作为价值导向。为匡正人工智能的破坏效应,职业教育应重塑整体性介入机制:价值系统介入应实现国家职业技能教育体系的“本体价值”旨归;权责系统介入旨在确立多元共生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预警系统介入关键在于优化技能迭代预测指标;培训系统介入重在建构动态适配的劳动力终身教育体系。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孙榕   李白杨  
[目的/意义]识别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型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为破解数字弱势群体的认知和行动困境提供启示。[研究设计/方法]基于“认知一行为”视角,利用大规模文献调研的方法构建框架。[结论/发现]构建了一个“认知—获取—使用—评估”(CAUE)框架,以识别和解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环境下新型数字鸿沟的三级指标;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创新/价值]提出识别和解析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新型数字鸿沟的框架,为解决新型数字鸿沟相关的概念辨析、形态识别和弥合路径等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郭文革  
淘宝推出Buy+和AlphA Go战胜李世石,进一步催热了VR和AI市场。本文的分析表明,VR和AI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真实、准确的数据。同样,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也有很多类似之处,不仅依赖个体对于符号(数字、文字)的准确解读,而且还需要对多种信息来源进行比较、评判和确认。人工智能虽然是模拟人的智能创造出来的,但是,反过来也让我们对于人的智能,对于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敏中  王满林  
人的能力可分为体能和智能,人的这两大能力都可以被工具替代、延伸和扩展,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体力的工具可称为体能工具或人工体能~①,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智力的工具可称为智能工具或人工智能。从人工体能到人工智能是工具发展的质的飞跃,它不断促进了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当今的人工智能只能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的部分智能,至于人的想象、情感、直觉、潜能、意会知识等个性化智能,人工智能只是试图涉足,还谈不上对它的模拟、替代、延伸和扩展。"人机大战"实质上是世界冠军同数百万世界围棋大师团队的对决。人工智能只是智能化的工具,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智能~②,更不可能消灭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在张力中相互促进,应该是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的发展前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莉  许艳丽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全世界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确定性给人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对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视阈下,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技术与技能的互补关系,阐释了人工智能对技能人才就业数量、就业结构、就业质量的影响,发现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能够增加高端操作技能人才就业数量,扩大技能人才在新兴产业中的就业比重,改善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就业质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丽云  宋保林  
生活世界中人工情感研发得到快速发展,但还不能比及人类情感真挚、真切,语境残破和缺身涉入是两个重要原因。人工情感的增强不能单纯依靠赋予其丰富的语境以及增强其虚拟身体的自我感受能力,而应该通过建构语境与虚拟身体的协同创新来增强人工情感的逼真度;在教育、客服、营销、制造、安防等领域应用人工情感将有助于提高人机交互的有效性、体验性和真实性。随着人工情感的增强,既要积极推进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向,也要做好应对相应技术风险、人际情感危机以及技术伦理等问题的防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艺能  
在人工智能领域,道德风险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从技术风险维度来看,产生道德风险的因素主要是算法黑箱、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张力、人类风险认知和反应能力的局限性。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发现它存在着伦理关系失调、道德规范失控、道德价值失调、道德行为异化等危险形态。在道德风险产生的基础上,建立协同治理环境,健全合作机制,实现合作治理,这是控制人工智能技术道德风险的现实途径,可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更好为人类服务,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此,本文就数字经济时代的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及其治理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