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41)
- 2023(4990)
- 2022(4051)
- 2021(3449)
- 2020(2733)
- 2019(6251)
- 2018(6063)
- 2017(12024)
- 2016(6048)
- 2015(6767)
- 2014(7009)
- 2013(7097)
- 2012(6915)
- 2011(6481)
- 2010(6804)
- 2009(6645)
- 2008(6301)
- 2007(5740)
- 2006(5553)
- 2005(5312)
- 学科
- 济(55981)
- 经济(55949)
- 管理(17217)
- 方法(15975)
- 地方(15004)
- 业(14027)
- 数学(13458)
- 数学方法(13374)
- 地方经济(11811)
- 企(11097)
- 企业(11097)
- 中国(10016)
- 学(9836)
- 业经(9321)
- 农(8016)
- 经济学(7091)
- 财(6842)
- 理论(6314)
- 环境(6075)
- 农业(6010)
- 融(5983)
- 金融(5983)
- 和(5932)
- 制(5802)
- 发(5621)
- 贸(5453)
- 贸易(5449)
- 产业(5443)
- 体(5386)
- 易(5150)
- 机构
- 大学(103269)
- 学院(102545)
- 济(58199)
- 经济(57276)
- 研究(39269)
- 管理(36588)
- 理学(30988)
- 理学院(30641)
- 管理学(30270)
- 管理学院(30072)
- 中国(29459)
- 财(24879)
- 京(21138)
- 经济学(20298)
- 科学(20141)
- 财经(19590)
- 所(19430)
- 经济学院(17865)
- 经(17678)
- 研究所(17248)
- 中心(16265)
- 江(15397)
- 财经大学(14330)
- 院(13677)
- 北京(13621)
- 范(12953)
- 师范(12888)
- 州(11952)
- 科学院(11865)
- 社会(11846)
- 基金
- 项目(59276)
- 科学(47443)
- 研究(44679)
- 基金(44502)
- 家(37772)
- 国家(37483)
- 科学基金(32262)
- 社会(32148)
- 社会科(30559)
- 社会科学(30553)
- 基金项目(22359)
- 省(21765)
- 教育(19452)
- 资助(18499)
- 自然(17920)
- 划(17630)
- 自然科(17470)
- 自然科学(17467)
- 自然科学基金(17172)
- 编号(16474)
- 发(14436)
- 国家社会(14277)
- 成果(14055)
- 济(13836)
- 经济(13714)
- 部(13574)
- 重点(13537)
- 发展(12484)
- 展(12325)
- 教育部(12202)
共检索到167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宋冬林 毕秀水
新古典增长理论在经济增长要素分析中忽略了自然资本要素,无法给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无法解释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恶化并存的现实矛盾,从而削弱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因此有必要在批判新经济增长理论前提的基础上运用演化经济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一个自然资本约束下的可持续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框架,探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理论依据,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给出新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新经济增长 理论前提 可持续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宋德勇 许广月
本文在演化经济学的视角下,建设性地批判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试图建立一个新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初步基准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新现代增长理论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增正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与知识经济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是明确界定产权 ,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不能一蹴而就。这不仅需要完善的物质基础设施 ,更需要合理的经济制度设置。为此 ,要实现我国长期经济增长 ,除去继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重视与发展科学教育及技术创新以外 ,必须改善我国的国土资源状况 ,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姬超
在追求经济增长和国民财富增进的过程中,引致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也在不断演化。虽然几经分流和融合,但是现有的增长理论至少对于以下几个问题,仍然无法在统一的框架内给出完整的解释:(1)经济增长的根源和动力问题;(2)增长的趋同和趋异问题;(3)外部性的产生和消除问题;(4)制度和技术的关系;(5)制度如何变迁;(6)政府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什么作用,而这几个问题恰恰是揭开经济增长面纱的关键。本文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指引下,抽象出了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三个核心变量,批判性的构建了一套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经济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要素供给 政治经济学 增长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姬超
在追求经济增长和国民财富增进的过程中,引致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也在不断演化。虽然几经分流和融合,但是现有的增长理论至少对于以下几个问题,仍然无法在统一的框架内给出完整的解释:(1)经济增长的根源和动力问题;(2)增长的趋同和趋异问题;(3)外部性的产生和消除问题;(4)制度和技术的关系;(5)制度如何变迁;(6)政府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什么作用,而这几个问题恰恰是揭开经济增长面纱的关键。本文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指引下,抽象出了资源禀赋、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三个核心变量,批判性的构建了一套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经济体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各类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的真实作用机制得到更加客观的呈现,从而为不同发展阶段的适应性要素供给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要素供给 政治经济学 增长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本文揭示了现存的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缺陷,对现有理论中的代表性厂商和消费者假说、完全竞争假说和偏好理论的缺陷进行了分析、批判和反思。本文认为不同经济学分支相互割裂的原因是忽视经济主体行为的差异性和结构变动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因而没有真正建立起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因此,要重建宏观经济学和增长理论的微观基础,必须放弃代表性经济人理论,把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优化目标结合起来,建立总量和结构相统一的分析框架。
关键词:
代表性厂商 不完全竞争 经济结构 偏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川
本文旨在分析工业化背后的农业因素,并从工农业部门技术进步的角度探究工业化的起因。本文首先区分了两种农业生产技术,即传统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并指出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下,工农业生产技术都陷于停滞;而在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下,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对工业化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进而以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工业化为例,对英国工农业生产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证实了上述结论。最后,本文将工业化依赖于农业现代化的结论应用于我国工业化的实践,指出了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化存在的偏差,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对于我国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庄子银
在80年代中期,以罗默、卢卡斯及其追随者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在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重新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组“内生技术变化”为主要内容的论文,探讨了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能前景,重新激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兴趣,掀起了一股“新增长理论”(或称,内生增长理论)研究的浪潮。新增长理论的突出之处是强调经济增长不是外部力量(如外生技术变化、人口增长),而是经济体系内部力量(如内生技术变化)的产物,重视对知识外溢、边干边学、人力资本积累、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旭 刘行
资本逻辑规制下的经济全球化正面临着发展失衡、规则滞后、公平赤字等多重困境。究其根源,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形式”已无法满足其“物质内容”,即二战后延续至今的世界经济秩序及其治理体系无法满足全球生产力普遍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要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形式”作出根本性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世界历史理论,从对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批判性立场出发,力求在价值层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作出理性规约,在实践层面引领全球经济治理观变革、促进全球化的内容整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问题将不再是局限于“解释世界”的理性反思,而是一种作为“改变世界”的能动性力量,为重塑全球经济秩序提供根本动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伯雅
新经济增长理论突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单纯论述劳动与资本的局限性,突出智力投资,强调知识外溢、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有意识的劳动分工以及研究和开发,直至将政府作用内生化,从全新的角度论述了经济增长的根源,是增长理论的重大创新。
关键词:
新经济增长理论 知识专业化 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沐年国 杨佐平
本文分析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发展动因及其缺陷,同时讨论现代经济的环境对于新经济增长理论成立条件之间的鸿沟,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挑战,最后简要分析和展望了新增长理论模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新增长理论 虚拟经济增长 复杂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桑秀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爱文 艾亚玮
新经济地理学在对新古典模型框架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深化模型和空间广化模型,但由于其采取的依然是新古典主义的"类型学思考"的研究方法,以及实证研究的缺乏,使得这一学科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批判经济地理学采用辩证主义的个体群思考的研究方法,批判性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空间生产、集体消费、弹性积累以及不平衡地理发展等内容,从而更广泛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空间生产中的矛盾。
关键词:
空间 均衡 新经济地理学 批判经济地理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