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69)
2023(20388)
2022(17095)
2021(15734)
2020(13115)
2019(29564)
2018(29129)
2017(55191)
2016(30313)
2015(33704)
2014(33440)
2013(32759)
2012(29840)
2011(27095)
2010(27159)
2009(25358)
2008(24150)
2007(21607)
2006(19165)
2005(16943)
作者
(89703)
(74466)
(74137)
(70459)
(47436)
(35681)
(33595)
(29208)
(28510)
(26558)
(25293)
(25170)
(24065)
(23574)
(23083)
(22960)
(22209)
(22189)
(21557)
(21275)
(18690)
(18434)
(18156)
(17112)
(16890)
(16470)
(16469)
(16370)
(15087)
(14622)
学科
(131317)
经济(131175)
管理(84614)
(77509)
(63528)
企业(63528)
方法(52024)
数学(44736)
数学方法(44232)
中国(34748)
(33384)
(29970)
(29213)
业经(28355)
地方(28301)
(23420)
农业(22089)
(22088)
贸易(22073)
(21312)
理论(20793)
(19389)
金融(19380)
(19278)
银行(19197)
环境(18867)
(18642)
(18369)
技术(17743)
(17650)
机构
大学(431284)
学院(429273)
(174547)
经济(170892)
管理(162601)
研究(151629)
理学(140328)
理学院(138692)
管理学(136010)
管理学院(135253)
中国(111874)
科学(94897)
(92129)
(78526)
(77721)
(77666)
研究所(70888)
业大(67857)
中心(67397)
(63633)
财经(62854)
农业(61278)
北京(57909)
(57153)
(57094)
师范(56422)
(54601)
经济学(53169)
(51234)
经济学院(47619)
基金
项目(292400)
科学(228210)
基金(210871)
研究(209279)
(186653)
国家(185128)
科学基金(157034)
社会(132044)
社会科(125008)
社会科学(124973)
(114612)
基金项目(111103)
自然(102791)
自然科(100410)
自然科学(100377)
自然科学基金(98571)
(96838)
教育(96277)
资助(86323)
编号(84223)
成果(68587)
重点(66176)
(63192)
(62749)
(60515)
课题(59044)
创新(56529)
科研(55986)
国家社会(54510)
大学(53869)
期刊
(196789)
经济(196789)
研究(128369)
中国(84984)
学报(76368)
(71059)
科学(66814)
管理(61016)
(59402)
大学(56829)
学学(53594)
教育(48974)
农业(48075)
(38215)
金融(38215)
技术(36438)
经济研究(32746)
财经(31494)
业经(31379)
(27215)
问题(25239)
(25072)
图书(21460)
(21365)
技术经济(21005)
科技(20818)
业大(19757)
(19753)
理论(19475)
商业(19141)
共检索到640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昭  林涛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的3D框架下,利用粤港澳地区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粤港澳地区密度、距离和整合的历史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各经济地理要素对粤港澳市场一体化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自2001年以来,粤港澳地区的密度和经济整合因素呈现上升的趋势,距离因素则呈现出波动性下降的趋势;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各城市区域之间市场趋于整合而非分割;就粤港澳整体而言,经济密度、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市场化、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规划支出的增加都促进了其市场一体化,人口密度的增加却没有促进其市场一体化;经济地理因素对粤港澳三大城市圈市场一体化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个体异质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军才  白淑云  
本文运用HP滤波、迭代的相关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DAG技术、结构VAR模型、预测误差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了粤港澳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粤港和粤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比港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弱,而且粤港和粤澳之间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正处于下降时期;粤港澳之间经济增长不存Granger因果联系;只有港澳之间经济波动存在显著的同期因果关系;粤港和粤澳经济波动的相互解释能力是有限的,它们比香港对澳门的解释能力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林学军  俞洁  
现代经济体系要求经济高质量、稳定增长。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与世界其他著名湾区相比,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和创新实力,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以及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区位条件。但是,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国两制、三种货币、四个关税区",存在行政割裂与市场割裂。只有一体化,才能发挥大湾区现有的优势,按照现代经济体系的要求,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形成发展共同体。通过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业,治理生态环境,改善民生,打造中国对外开放的高地,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湾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倪外  周诗画  魏祉瑜  
大湾区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是引领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增长极。大湾区经济一般表现出六个方面的发展特征,其一体化发展核心以战略共识、制度保障、要素流通为基本支撑,以空间格局、产业经济、统一市场为主要表现形式。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地区实践,探索建立于"一国两制"基础上的跨越基本经济制度差异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战略目标不统一、制度不协调、产业发展不平衡、外部资源竞争、空间失衡等方面的挑战。需要通过高端服务业升级大湾区经济发展质量与层级,构建大湾区科技创新链轴线,以供应链优势促进产业资源优化配置,基于市场机制与规则跨越经济制度差异,进行传统产业空间的水平化改造以匹配新经济业态等途径促进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朱廷珺  林薛栋  
文章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有资本积累的D-S模型,证明了在封闭和开放条件下技术落后国均可以通过资本积累渠道实现技术赶超。通过FC模型论证了初始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开展区域一体化会通过资本集聚效应拉大区内各国技术差距。对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的实证分析,在剔除东西德合并、欧元诞生初期对外围国家的资产价格虚估作用和美国次贷危机因素后证实了这一假说。我国应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吸引区域内资本向国内的相对流入,推动技术赶超。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飒  张二震  
RCEP协议的签署,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区域协同创新以及制度协调发展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大湾区经济基础雄厚,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城市间产业优势突出,互补性强;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能力国际领先;粤港澳三地经贸地位差异显著,合作空间大,具备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现实基础。在RCEP框架下,大湾区应消除区内壁垒,持续推进市场一体化;发挥港澳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区域产业链重构;整合国际创新资源,深化区域创新合作;对标RCEP协议,加快实现制度的衔接与协调,实现一体化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文彬  廖恒  
本文基于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使用经济距离还是使用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逐渐增强,经济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且表现出空间溢出性,能够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这一结论在替换经济变量、工具变量回归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城市边界效应和技术创新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是新基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渠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朱最新  
粤港澳经济一体化需要法制协调。"一国两制"下的经济一体化是粤港澳法制协调的逻辑起点。以此为视角,尊重现实、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强化、完善府际协议制度和磋商沟通机制,循序渐进地构建中国特色的区域统一立法是完善粤港澳法制协调的必由之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瑞林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集聚和扩散取决于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的共同作用。随着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三种效应之间的权衡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产业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企业区位选择的路径依赖、产业区位的粘性、集聚经济利益等的作用,一体化水平提高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和分散,但并不必然能伴随产业在区际间的合理分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朝臣  
新经济地理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领域中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之后出现的第四次"新经济学"研究浪潮(Krugman,1998)。它采用了收益递增-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建模技巧对空间经济结构与变化过程进行重新考察,其目的在于将经济地理分析纳入主流经济学的范畴之中。新经济地理学除了构建反映经济活动地理集中现象的理论模型外,还特别强调运用所构建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对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介绍新经济地理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保罗·克鲁格曼有关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典型案例所做的论述,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学术界的若干争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林  张玺文  
2022年,党和国家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工作,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在功能性整合和制度性整合的共同作用下不断演化成型。文章基于劳动地域分工、比较优势等理论总结其市场一体化的理论机制与经济规律,初步发现:产业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环境资源规制一体化是大湾区市场一体化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据此,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可行路径是以经济梯度做好顶层设计,发挥好极化-涓滴效应;以比较优势形成产业一体化突破行政区经济,发挥好联通效应;而在小块区域市场划分中,将地域文化作为参考之一,可以有效降低小块区域内市场化改革微观阻力,助力构建统一市场制度规则。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红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21世纪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其重要内容就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动力来看,既来源于建立统一要素市场、科技创新联动、人力资本自由流动、地理空间界限淡化等内生性动力,也离不开完善交通与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政策红利等外在驱动力。当前,健全大湾区要素市场一体化,搭建区域创新创业空间平台,建立聚合、兼容、开放市场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便捷、可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以及制定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莫文志  何宝峰  
陆路交通一体化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协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驱动力。当前,粤港澳大湾区陆路交通一体化建设虽进展巨大,但结构不合理、协调机制较弱等问题犹存,不利于协同发展。因此,粤港澳大湾区需以协同规划、共建共享一体化为思路,加速推进陆路交通一体化建设,实现由陆路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向交通运输体制机制一体化的转变,实现协同发展,进而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琰玮  张衔春  徐元朔  
区域一体化下的跨界合作与产业协同有利于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论文借助流空间网络、耦合分析、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2010—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与产业一体化的演化特征及耦合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大湾区区域合作突破地理邻近性,网络化趋势明显加强,城市网络联系指数整体上升;(2)大湾区城市产业布局、要素一体化过程中极化效应显著,产业发展内部差异悬殊;(3)大湾区区域合作与产业一体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升,其空间演化呈集聚趋向,空间布局结构具有局部稳定性,整体分布格局呈“东南独高、中北趋凸、周边低凹”的特征;(4)大湾区西部及东南沿海城市耦合协调度空间增长过程具有显著的负向整合性,大湾区耦合协调度空间演化具有空间依赖性。研究表明大湾区区域合作与产业一体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关联性,大湾区应持续推进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合作,促进产业一体化与区域合作的高度耦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军鹏  
2018年12月16日,中国共产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以下简称深汕合作区)工作委员会、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举行揭牌仪式,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成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意味着正式进入深圳全面主导时代。本文将系统梳理深汕合作区发展轨迹,从同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必要性、可行性、发展思路四方面入手,对深汕合作区同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行战略思考,提出了首先同深圳实现"时间同城化"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交通、产业、文化三个层面的努力同大湾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