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25)
- 2023(9322)
- 2022(7753)
- 2021(6633)
- 2020(5314)
- 2019(11923)
- 2018(11216)
- 2017(21642)
- 2016(11096)
- 2015(12209)
- 2014(12108)
- 2013(12074)
- 2012(11414)
- 2011(10442)
- 2010(10423)
- 2009(9660)
- 2008(8915)
- 2007(7879)
- 2006(7169)
- 2005(6404)
- 学科
- 济(78981)
- 经济(78936)
- 管理(33849)
- 业(31891)
- 方法(24805)
- 企(24089)
- 企业(24089)
- 地方(22330)
- 数学(21947)
- 数学方法(21846)
- 农(16250)
- 中国(16032)
- 业经(16009)
- 地方经济(15372)
- 产业(12650)
- 财(12219)
- 农业(11749)
- 学(11130)
- 环境(10367)
- 技术(9548)
- 制(9363)
- 发(8742)
- 贸(8735)
- 贸易(8725)
- 融(8408)
- 金融(8407)
- 易(8313)
- 经济学(8265)
- 体(8155)
- 和(7821)
- 机构
- 学院(171363)
- 大学(168932)
- 济(91299)
- 经济(90014)
- 管理(66494)
- 研究(62121)
- 理学(57854)
- 理学院(57223)
- 管理学(56606)
- 管理学院(56273)
- 中国(44854)
- 财(36113)
- 京(33999)
- 科学(33536)
- 经济学(30580)
- 所(29942)
- 财经(29529)
- 经济学院(27400)
- 中心(27342)
- 研究所(27114)
- 经(26743)
- 江(24244)
- 农(24168)
- 院(22145)
- 业大(22008)
- 财经大学(21800)
- 范(21246)
- 师范(21119)
- 北京(21055)
- 经济管理(19971)
- 基金
- 项目(115892)
- 科学(93948)
- 研究(87310)
- 基金(86144)
- 家(74132)
- 国家(73609)
- 科学基金(64227)
- 社会(61630)
- 社会科(58870)
- 社会科学(58860)
- 基金项目(45647)
- 省(44868)
- 教育(37622)
- 自然(37500)
- 自然科(36655)
- 自然科学(36651)
- 划(36525)
- 自然科学基金(36001)
- 资助(33544)
- 编号(32766)
- 发(28890)
- 国家社会(27139)
- 重点(26286)
- 部(26041)
- 成果(25072)
- 创(24857)
- 发展(24695)
- 展(24331)
- 创新(23346)
- 人文(23195)
共检索到255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天骄 薛领
新经济地理发展下的异质性企业模型以生产率差异为基石,认为高生产率企业具有低边际生产成本,忽视了产品质量的垂直异质性。本文试图讨论地区生产效率和质量投入双重异质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市场非对称情况下,单独提高质量投入比单独提高生产率更有优势,单独提高质量投入会随着运输成本的下降而增加市场份额,单独提高生产率则会在运输成本降到一定阈值后导致地区市场份额的削弱;此外,生产率和质量投入“两头兼顾”的方式虽然会增加地区市场份额,但是其所带来的集聚力会弱于单独提高质量投入的方式。总的来看,未来把握好地区的质量投入才是扩大地区产业集聚和空间分布情况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洁 陈彦煌
本文整合Harris-Todaro(1970)的城市失业现象与Krugman(1991)的新经济地理理论,建立新经济地理失业模型,探讨外资对于就业、城市失业量(率)与产业结构的影响;焦点置于要素替代差异、Todaro矛盾以及引进外资国家的福利分析。在两国架构中,当引进外资时,若要素替代弹性较低,资本引进国随着制造业扩张,其劳动雇佣量固然上升,但城市失业量亦随之上扬,出现Todaro矛盾现象。反之,在高要素替代情况下,引进外资的国家可能出现制造业就业和城市失业量同时下降的现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吉鹏
本文回顾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思想脉络 ,并分析了其思想之于中国的适用性 ,然后讨论了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文章认为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现象和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 ,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分析非常重要 ;而且其基本假定、核心思想和分析方法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适用的 ;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在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界定和选择上需要考虑中国的特殊情况 ,已有研究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产业集聚 实证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瑞林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集聚和扩散取决于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的共同作用。随着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三种效应之间的权衡会发生变化,从而使产业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但是,由于企业区位选择的路径依赖、产业区位的粘性、集聚经济利益等的作用,一体化水平提高促进了产业的集聚和分散,但并不必然能伴随产业在区际间的合理分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煜 陈钊 陆铭
本文使用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讨论了经济地理和经济政策等因素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并利用1987—2001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因素。我们的主要发现是(1)经济开放促进了工业集聚,而经济开放又与地理和历史的因素有关;(2)市场容量、城市化、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政府作用的弱化也有利于工业集聚;(3)沿海地区具有工业集聚的地理优势。我们的研究为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提供了来自于中国的证据,同时也发现,除了经济地理的作用以外,政策也是导致工业集聚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工业集聚 经济地理 新经济地理 经济政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郝寿义 张永恒
在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税收,将环境规制作为政府税收的一部分,从数理上对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或单一关系,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的关系会因产业类别和经济规模而存在差异;另外,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也会由于其实施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着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率先增强环境规制将成为经济集聚的一个有利因素,但其效应可能会随着其他地区的"跟随战略"而趋于弱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路 孙博文 谢贤君
为了探索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机制和效应,从一般均衡理论模型角度出发分析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影响的理论机制,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以及经济增长地理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对本地经济增长溢出的影响,金融危机之前为正外部性,金融危机之后具有负外部性。另一方面,产业集聚的扩散效应有助于毗邻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提升。长期来看产业集聚对于经济增长溢出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以及总效应都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毗邻地区的经济增长溢出也有正的外部性;短期来看,金融危机之前间接效应损失大于直接效应损失,而金融危机之后则相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娟 郑平
历经近30年发展,东莞产业集聚程度不断增强,其多个制造业部门已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但2007年以来,东莞产业开始呈现扩散现象。依据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东莞产业集聚和产业转移是向心力和离心力动态均衡的结果。同时,依据新经济地理所带来的政策启示,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需要一定的组织和干预,以减少转型成本。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踪家峰 朱佳佳
本文在Pasquale,Ingrid和Petraglia(2007)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家庭和地方政府三主体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分析了生产性公共支出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发现生产性公共支出对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分为"本地市场放大"效应和"挤出"效应;当满足突破条件时,外围地区的生产性公共支出的增加能打破长期均衡条件下的"中心-外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以1997-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上分析了生产性公共支出对中国产业集聚的影响,发现其对东部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仍处在扩大的阶段,中西部地区生产性公共支出的增长力度还不足以打破现有的产业分布结构。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生产性公共支出 产业集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飞虎 史潇潇
本文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上,结合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就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集聚与创新构建了理论框架,揭示了海外R&D集聚与创新的关系,并采用2001-2006年跨国公司在京R&D技术合同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跨国公司海外R&D集聚与创新受到跨国公司组织控制、组织规模与组织创新的显著影响,同时受范围经济、空间联系等新经济地理学因素的积极影响,但是受累积循环因果关系影响则较弱。另外,根据R&D集聚与领先大学的关系所作研究表明(利用GIS系统),在京跨国公司R&D机构的确形成了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核心的密集布局,这对R&D机构能力的提升与地区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具有重...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研究与发展 集聚与创新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蒋含明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通过将区域产品需求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构建包含企业集聚变量在内的工资方程,在省际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在中国省域层面较为显著,地区工资水平对企业集聚的弹性系数均显著为正且在东部地区更大,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举措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水平在我国省域间的趋异。
关键词:
企业集聚 新经济地理学 空间计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王志强 崔永涛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自由资本垂直联系模型,利用1998年~2013年空间面板数据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表明,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规模报酬递增机制、市场规模相对大小以及交通的相对便捷度因素对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同时,地区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的相对进程等制度因素也对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正效应,而人力资本相对优势对区域产业集聚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凡莉 朱英明 刘梦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构建了税收竞争决策模型,分析了地区税收竞争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税负地区,税收竞争对产业集聚具有明显正向促进作用,税收水平不受相邻地区税收政策影响;低税负地区,税收竞争对产业集聚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税收水平容易受到相邻地区税收政策影响。其它变量,地区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集聚经济在税负高地区和低地区都正向作用于产业集聚。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在高税负和低税负地区,并没有显著促进产业集聚,反而阻碍了产业集聚的发展。
关键词:
税收水平 税收竞争 产业集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席艳玲 吉生保
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地理分布的分析和泰尔指数的测算,发现1997—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利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规模经济、交通便利度和人力资本因素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交通便利度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需要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技术溢出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影响行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前者表现出负的外部性,后者则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新经济地理因素对不同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有着明显差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金滟 宋德勇
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集聚的某个空间范围,而城市集聚理论则是为城市的形成和演化提供基本的解释。从近年来兴起的新经济地理的视角,本文将城市集聚理论划分为区域非均衡、城市系统和单个城市三个层面,并分别就这三个层面对其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和简要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业关联与地理集聚——对煤电产业基地的一个新经济地理学解释
基础设施规模、市场潜力和经济集聚——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
中国城市经济集聚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
环境污染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
出口集聚企业“双重成长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与生产率之谜——新—新贸易理论与新—新经济地理的共同视角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
产业集聚与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分析
研发产业集聚与扩散——基于新经济地理学与深圳案例的分析
追踪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来源:基于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