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80)
- 2023(17156)
- 2022(14497)
- 2021(13493)
- 2020(11513)
- 2019(26352)
- 2018(25805)
- 2017(49062)
- 2016(26094)
- 2015(29611)
- 2014(29215)
- 2013(28717)
- 2012(26394)
- 2011(23888)
- 2010(23781)
- 2009(22332)
- 2008(21700)
- 2007(18958)
- 2006(16435)
- 2005(14722)
- 学科
- 济(126252)
- 经济(126143)
- 管理(74697)
- 业(69501)
- 企(56677)
- 企业(56677)
- 方法(55360)
- 数学(49478)
- 数学方法(48942)
- 中国(31753)
- 农(29540)
- 财(28712)
- 地方(24718)
- 业经(24535)
- 贸(23062)
- 贸易(23049)
- 易(22407)
- 学(22394)
- 制(20498)
- 农业(19608)
- 务(17906)
- 财务(17852)
- 财务管理(17807)
- 融(17352)
- 金融(17349)
- 银(17275)
- 银行(17250)
- 和(16983)
- 环境(16980)
- 企业财务(16873)
- 机构
- 大学(376035)
- 学院(375362)
- 济(167658)
- 经济(164622)
- 管理(146299)
- 研究(126688)
- 理学(126642)
- 理学院(125299)
- 管理学(123204)
- 管理学院(122502)
- 中国(97329)
- 京(77698)
- 财(74386)
- 科学(74042)
- 所(62390)
- 财经(60113)
- 中心(58762)
- 研究所(56573)
- 农(56051)
- 经(54725)
- 江(53754)
- 经济学(53164)
- 业大(51668)
- 北京(48837)
- 经济学院(47794)
- 范(47356)
- 师范(46913)
- 院(45318)
- 财经大学(44655)
- 农业(43957)
- 基金
- 项目(250265)
- 科学(198825)
- 基金(185055)
- 研究(183301)
- 家(160317)
- 国家(159072)
- 科学基金(137677)
- 社会(119882)
- 社会科(113851)
- 社会科学(113825)
- 基金项目(96678)
- 省(95347)
- 自然(87441)
- 自然科(85503)
- 自然科学(85480)
- 教育(84738)
- 自然科学基金(83985)
- 划(80406)
- 资助(76777)
- 编号(73532)
- 成果(59400)
- 部(56651)
- 重点(56242)
- 发(53876)
- 创(51916)
- 国家社会(50989)
- 课题(49753)
- 教育部(49484)
- 创新(48608)
- 科研(48344)
- 期刊
- 济(181137)
- 经济(181137)
- 研究(109771)
- 中国(67211)
- 财(58243)
- 学报(53909)
- 管理(53328)
- 科学(51547)
- 农(50269)
- 大学(41599)
- 学学(39180)
- 农业(34260)
- 教育(34186)
- 融(33877)
- 金融(33877)
- 技术(33541)
- 经济研究(31232)
- 财经(30423)
- 业经(27804)
- 经(26234)
- 问题(23569)
- 贸(21364)
- 统计(21072)
- 技术经济(19876)
- 业(18748)
- 策(18654)
- 世界(18582)
- 国际(18170)
- 商业(17181)
- 理论(17135)
共检索到552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肖琦 柴敏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重新审视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行为。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表明,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等传统FDI区位变量未能较好地解释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新经济地理学所揭示的贸易成本、技术外溢、市场规模以及历史FDI等传导机制在我们的实证结果中具有统计显著性。这对中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政府有着深刻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外商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晶晶 张昌兵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分析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并利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以及EG指数公式测算了我国服务业细分行业空间集聚程度。随后,基于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服务业FDI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固定效应回归结果表明:服务业FDI能够显著促进本地服务业企业的集聚。其中,生产性服务业FDI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显著;但消费性服务业FDI对消费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随着分位数的提高,服务业FDI的回归系数由负转为正,并逐渐提高。即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流入更有利于高集聚程度的行业,而对中、低集聚程度的服务业集聚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服务业FDI EG指数 分位数回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旭
本文考察中国的空间工资结构是否支持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使用中国省级行政区的数据,我们估计了从标准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导出的工资方程,结果显示,在大部分年份中,工资的空间分布与新经济地理学的预测是一致的。由此本文表明新经济地理学所揭示的与本地市场相关的前后向关联对解释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点在有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却很少被考虑。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集聚 工资空间分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建万 袁丽 陶锋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纳入环境管制因素考察FDI区位选择因素,结果表明:在不考虑聚集经济情况下,"污染避难所"现象在我国一定程度上成立,考虑集聚经济,外商投资与环境管制关系则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降低环境标准并不是最佳选择,而需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人力资本和本地FDI集聚效应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颂 黄亮雄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NEG)强调劳动力为了节约购买产品的运输成本而倾向于转移至产品生产集中的地区(前向联系,Forward Linkage)。本文主要关注的核心内容便是这种劳动力转移机制。文章在NEG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了1985~1990、1995~2000、2005~2010时段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这种前向联系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我们发现,NEG理论所说的前向联系在我国经济实践中得到证实,并且劳动力的转移还受到预期工资、转移成本、气候、生活质量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发现为补充和完善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我国服务业工资差异研究"课题组 张军
利用200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服务业的汇总数据和2007年的城市数据,我们对影响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工资差异的因素作了初步考察,特别关注代表地区市场容量以及与市场接近程度的城市市场潜能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其服务业集聚程度高0.2%左右,且市场潜能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不显著。而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中,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平均高0.181%,且这种影响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不明显。市场潜能对服务业影响在地区间的差异可能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城市体系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有关。本文还分析了城市层面的其他特征对服务业的影响。
关键词:
市场潜能 产业集聚 工资水平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波
本文从研究湖北省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为出发点,采用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非平衡面板方法分析了湖北省12个地级市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发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工业企业的数目、铁路货运总量以及行政区域开发比率对工业经济的促进效果均十分显著。因此,湖北省工业经济发展应当以城市综合开发建设为龙头,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诱发工业经济的集聚效应进而促进工业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允春 席艳荣 李微微
新经济地理学具有很强的区域分析能力,将其应用于临空经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研究对象、区域空间的初始状态、市场结构、区域的贸易自由度角度阐述了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临空经济成因的适用性,并应用新经济地理学的FE模型分析临空经济的形成机理,最后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及启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玲 黄昊
资产定价是现代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而信息的充分流动和有效传播构成了资产定价的前提基础。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信息不对称与投资者非理性认知是扭曲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高铁开通这一外生事件,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软信息"流动的加快对资产定价偏误的缓释效果。双重差分模型(DID)结果显示,高铁开通能有效缓解所在地上市公司的资产误定价现象,并且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中。进一步地,高铁开通的效果在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均存在,但对非省会城市的影响显著强于省会城市;同时,高铁开通后显著增加所在地上市公司被实地访问的频次。这表明,高铁开通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其可以方便地对企业进行实地访问和调研,掌握更多的内部信息,进一步降低信息不对称。本文实证检验交通发展对市场定价效率提升的影响效果,揭示高铁开通对市场定价效率提升的作用机制,以期丰富高铁开通经济后果和资产误定价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庄晋财 敖晓红
新经济地理理论关于空间非均衡性对区域经济聚集影响的观点,为创业活动空间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的212个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创业者实施创业活动的空间选择,受到区域产业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制约,前者包括市场条件、基础设施、产业关联等因素,后者包括区域政策法规等正式制度和社会风俗、价值观等非正式制度。因此,地方政府制定吸引创业的支持政策,只有考虑了区域空间的非均衡性,才能实现吸引创业聚集的目标。
关键词:
创业活动 空间选择 产业环境 制度环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覃一冬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关于经济空间集聚的研究视角,采用我国2003—2009年间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集聚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Marshall所强调的三个外部性经济均显著影响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但是劳动力市场外部性和知识外溢却呈现出离心力作用。此外,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扩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和增加教育投入能促进城市经济集聚,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则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一体化。
关键词:
城市经济集聚 外部性 新经济地理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蒋含明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通过将区域产品需求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构建包含企业集聚变量在内的工资方程,在省际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在中国省域层面较为显著,地区工资水平对企业集聚的弹性系数均显著为正且在东部地区更大,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举措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水平在我国省域间的趋异。
关键词:
企业集聚 新经济地理学 空间计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珮 陈继勇
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本文从微观层面运用嵌套Logit模型模拟《财富》世界500强中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华区位战略。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公司并不是将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放在同一层次上进行比较,而是采用"中心-外围"和七大地理区域分层区位选择逻辑对子公司区位进行选择。市场需求、劳动市场、内陆交通运输条件以及集聚效应都呈现出经济地理特征。因此,处于经济"外围"的中、西部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如何正确利用区域和省级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合理和有效引进优质外资,并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对于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战仁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通过确立创新空间报酬递增理念,对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形成机制做了重新审视。我国省级空间尺度的实证结果表明:投入、需求、政策等传统区域差异变量未能完整解释导致我国区域创新差异产生的全部原因;新经济地理因素中的创新互动溢出、空间报酬递增及要素跨区域流动对我国区域创新差异的形成也具综合影响。
关键词:
创新 新经济地理学 区域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永恒 郝寿义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资本模型基础上,引入地区间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得出新的产业流动均衡方程;运用数值模拟,研究在技术进步率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市场规模和贸易自由度如何影响产业份额并促进集聚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四大经济区域17个省份,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些结论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技术进步率、规模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范围更广;本地市场效应仅在个别行业内存在;当贸易成本较低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倾向高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